脑卒中下肢瘫痪的运动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瘫痪下肢
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采用神经促通技术对
35例脑卒中患者瘫痪下肢进行康复治疗,另29
例作为对照组,用FUGL-MEYER评分方法进行
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运动疗法组在下
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
论: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有助于
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的恢复。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期盼首先
解决的问题,从1995~1998年,应用现代康复
医学的方法(即神经促通技术) ,对38例脑卒
中患者在急性期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
运动功能训练,同时与未进行训练的29例比
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运动疗法组(A组)38例,对照
组(B组)29例,所有患者均为1995~1998年本
院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和颅脑CT确诊
为急性脑血管疾病,但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的患者。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变性质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
性别 (例) 年龄及平均 值(岁) 出血 (%) 梗塞 (%)
出血 梗塞 (%) 男 女 A 2414 47-72 11(29)23(61)4(10) 59.25±1.75 B 1712 48-73 6(21) 21(72)2(7) 60.58±6.01
注:两组从性别、年龄及病变性质的比较
无显著差异。 1.2方法治疗方法:A组患者
在神经科常规治疗使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实施
运动功能训练。运动疗法1~2次/d,每次
30min。
1.2.1正常姿势控制力的训练(1)仰卧位:①
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在患侧下肢大转子处
垫一小枕头,使其处于中立位。②膝关节保持
轻度屈曲,月国窝处垫一小枕头。③髋关节伸
肢的控制能力;早期双侧桥式运动,完成后给
予单桥训练。④髋关节内收内旋的控制能力;
健侧带动患侧夹腿训练(坐位时也练)。⑤髋和膝
的屈曲,伸髋时屈膝训练。⑥髋骨松动手法,
各关节的被动活动。(2)坐位:独立完成从仰卧
位到坐位的转 换,训练坐位平衡能力。反复训
练坐位时膝关节屈曲能力和踝关节背屈能力。
(3)站位:完成坐位到站立位的转换;站位平衡
训练到达三级平衡;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反复
练习伸髋下的屈膝踝背屈;当患者患侧下肢负
重达体重的2/3时,进行步行训练。
1.2.2步行训练站位相时训练在患腿持重
下,健腿作向前向后的小幅度迈步,训练患腿
负重下平衡和控制站相的每一过程。摆动相
时,训练屈伸交替进行的患肢膝关节独立活
动,达到不提髋,膝放松,屈膝迈步和足跟着
地时踝背屈。
B组:神经科常规治疗配合中药,针灸。
2结果
2.1评测方法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
能数字积分法:2分功能充分,0分无功能,1分
介于两者之间,有部分功能。得分越高,功能
越好。步行能力标准:1级不能行走,2级需人
搀扶帮助进行,3级自己扶拐步行,4级独立行
走。所得数据通过秩和检验。
2.2结果
2.2.1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改善情况67例患者
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后,下肢功能积分都有增
加,见表2。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比较P>
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比较P<
0.01,有显著性差异。
2.2.2治疗前后两组步行能力见表3。
表2A、B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各功能改善情况(x
±s)
治疗前 治疗后 下肢积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下肢积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A24.52±8.733.03±1.412.97±2.131.97±2.5336.76±7.055.83±2.174.81±3.214.10±2.81 B14.53±7.352.76±4.981.82±1.541.83±1.8735±8.03 3.93±2.313.61±1.912.01±2.41 P>0.05 >0.05 >0.05 >0.05 <0.01 <0.01 <0.01 <0.01
注: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比较P
>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较P<
0.01有显著性差异。
表3A、B两组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变化情况
治疗前步行能力分 级 治疗后步行能力分 级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A 22 10 3 3 0 9 11 18 B 21 5 2 1 9 9 6 5
注: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比较P
>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比较P
<0.01,有显著性差异。3讨论
偏瘫是锥体束损伤所致的中枢性瘫痪 ,
它涉及一组或多组肌群,多个关节的功能障
碍。运动障碍的表现形式为联合反应和共同运
动;下肢运动表现为伸肌痉挛为主的运动模
式。这是由于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抑制性调控
功能解除或减弱,脊髓低级中枢功能的异常亢
进。
神经促通技术 ,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刺激
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
性,以获得正确运动输出。通过有目的的运
动,来强化和巩固皮层对运动的控制能力。利
用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使休眠状态的神经突
触重新激活,并在反复运动中重新建立正常运
动模式,即在功能康复过程中,将低位中枢控
制的异常运动模式(刻板、不协调、不随意)降低
到最低程度,而最大程度地恢复皮层调控的自
主运动和随意运动。这样下肢功能得到较好恢
复。
在神经促通技术中,Bobath提出的偏瘫康
复治疗的直列式的程序(床上运动→坐位平衡→
站位平衡→步行训练)最为实用。
在国际上已广泛用于脑卒中的临床康
复 ,本人在康复过程中始终贯穿这一顺序,
没有跨越任何一个阶段。
从表2可见下肢功能积分:A组明显高于B
组(P<0.01),临床观察髋关节、膝关节、踝关
节的功能恢复并不平行。髋关节进步最明显,
膝关节、踝关节的功能次之。支持了偏瘫时下
肢都是近端轻、远端重。恢复时先从近端关节
开始,远端的足趾关节恢复最慢的观点。早期
运动疗法,能提高步行质量。从表3可以看出,
A组独立步行(包括无拐杖的步行)的人数明显增
加,这大大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自
理,而B组提高幅度明显低于A组。下肢运动功
能恢复愈好ADL积分愈高,离床活动愈方便。
下肢若不做康复,容易发生费用综合征。造成
关节挛缩强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就愈差。
脑卒中偏瘫下肢的尽快恢复,有助于患者
自信心的恢复和回归社会能力的提高。神经促
通技术对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
积极的方法。 楼主发贴辛苦了,谢谢楼主分享!我觉得论坛注册对了!{:4_8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