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循环障碍性疾病,在我国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位杀手,其造成的后遗症会给病人带来心理、生理上的障碍,据统计,脑卒中病人75%左右遗留功能障碍,所以脑卒中的预防至关重要。
防发病(一级预防):对于从未发生过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应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综合控制。
防复发(二级预防):对于已发生过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措施避免复发。
卒中预防思维导图
一、正视卒中,可防可治!
在中国,脑卒中是一类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疾病,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但其实,脑卒中可防可治,很多患者是由于院前的延误,才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柳叶刀》神经学子刊曾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90.2% 的卒中负担可通过控制风险因素避免,卒中是一种高度可预防的疾病!
该研究分析了全球疾病负担(GBD)这个大数据库里的卒中信息,其结果表明,74% 的卒中负担由行为风险因素导致,而 72% 由代谢危险因素导致。
此外,研究最为惊人的发现是全球 29.2% 的卒中相关残疾与空气污染相关,包括坏境空气污染和家居空气污染。当然,卒中最大的危险因素还是高血压,64% 的卒中负担与之相关。
二、了解脑卒中
3、13招预防卒中
1、控制血压:正常血压在 140/90mmHg 以下,糖尿病患者维持在 130/80mmHg 以下。
2、体育锻炼:每天不少于 30 分钟的运动。
3、控制体重:男性腰臀比小于 0.9,女性小于 0.8。
4、调节血脂:LDL 控制在 2.6mmol/L,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吸烟者 LDL<2.07mmol/L。
5、戒烟
6、合理饮食:控制摄盐量,每日不超过 6g,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7、治疗心脏病:控制心脏节律和心率,治疗心脏的原发病。
8、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减轻抑郁。
9、控制血糖:空腹控制在 6.0 mmol/L 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 10.0 mmol/L 以下,糖化血红蛋白 7.0% 以下。
10、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饮酒小于1瓶啤酒或4两红酒、1两白酒,女性减半。
11、女性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药和绝经期后的雌激素替代治疗。
1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口服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 和叶酸。
13、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抗凝药物华法林,具体选择如下↓
① 45 岁及以上的女性患者,脑出血的风险小、胃肠道耐受好者,建议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但其作用非常有限;出于心肌梗死一级预防的目的,男性可以考虑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但其不能减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②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如年龄小于 65 岁、没有血管危险因素,可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③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如年龄在 65~75 岁、没有血管危险因素,除非禁忌,建议服用阿司匹林或口服抗凝剂(INR2.0~3.0)。
④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如年龄大于 75 岁,或者虽不到 75 岁,但有高血压、左心室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建口服抗凝剂(INR2.0~3.0)。
⑤ 房颤患者,如不能接受口服抗凝剂,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⑥ 房颤患者,如有机械性人工瓣膜,建议接受长期抗凝。INR 目标值因人工瓣膜类型不同而异,但不能低于 2~3。
⑦ 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超过 50% 的患者,建议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以降低发生血管事件的风险。
三、脑卒中风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等 这些因素通常被认为是无法控制或无法改变的危险因素
证据充分且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 证据不充分或潜在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风险评估与高危人群筛查 脑卒中风险评估是从目标人群中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个体的过程 作用 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 改良弗莱明翰脑卒中风险预测量表(FSP)、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计算器、脑血管功能积分以及脑卒中风险测量计。国外的脑卒中风险评估工具应用于国人脑卒中风险评估最好先进行适用性调整。 (原文: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