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近期热门

开启左侧

[分享] 脑卒中康复期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复制链接]
许婷 发表于 2020-8-4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湖南长沙
 

登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脑卒中康复期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方法
一  废用性肌无力及肌萎缩
抗重力的下肢肌肉比上肢肌肉更易无力及萎缩(Disusefulmuscle atrophy and weakness)。完全不运动的肢体,等长肌力每天下降1%~3%,每周下降10%~20%。完全不动3~5周肌力下降50%。
防止肌无力及肌萎缩的方法有:每天进行几秒钟机体最大肌力的20% ~ 30%的锻炼。如做1秒钟肌肉最大肌力的50%的锻炼更有效。神经肌肉电刺激也可能预防或减轻肌无力和肌萎缩。

二  关节挛缩
这是由于关节、软组织、肌肉缺乏活动或被动运动范围受限而导致的。最常见的因素有:疼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痉挛、长时间关节静止不动、未能及时康复。
防治关节挛缩的主要措施是:①定时变换体位;②保持良好肢位;③被动关节活动;④自主被动关节活动;⑤机械矫正训练;⑥抑制痉挛治疗(如Bobath法、PNF法)。

三  废用性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是由于骨骼缺乏负重、重力及肌肉活动等刺激,使骨质反应增强。此外,由于长期不活动状态影响内分泌系统,使尿中钙的排泄增加,羟脯氨酸排泄增加,粪便中钙的排泄增加。骨质疏松在骨膜下最明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相反,后者发生于骨膜外侧。
防治方法:负重站立,力量、耐久和协调性的训练,肌肉等长、等张收缩等。

四  位置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Potual Hyonesin)
防治方法为定时变换体位。平卧时,头抬高于足30~50cm,随着病情稳定,逐步抬高上身,从15cm、30cm.45cm直至达到80cm、90cm,每日3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准。适当主动或被动活动四肢,抑制过度的交感神经兴奋,有效改善血装循环,通过血管运动神经调节,增强反射敏感性。睡眠时,上身略高于下身,使交感神经兴奋,有利于肾素产生,并改善血循环及增强血管收缩。做深呼吸运动,促进反射性血管收缩,但颅压增高者禁用。对健侧肢体、躯干、头部做抗阻力运动,增加心搏出量,刺激循环反射,推动内脏及下肢血液回流。按摩四肢,冷水摩擦皮肤。下肢、腹部用弹性绷带,增加血液回流量。最重要的是尽可能避免长期卧床,尽早开始坐位训练。

五  内分泌改变
表现为激素和酶的反应降低。包括糖耐量下降,生活节律改变,体温及汗排泄反应改变,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激素等的调节能力改变。

六  神经情绪及认知的改变
包括注意力、时间、空间定向力差、紊乱,共济失调,认知能力下降,情绪及行为紊乱。防治的方法是鼓励病人与医务人员、其他病人及家庭成员多接触,调整心理及参与社会活动,可进行娱乐性治疗。

七  代谢及营养改变
营养平衡失调,脂肪增加,无机物和电解质缺失。防止高钙血症应多饮0.9%或0.45%的盐水及应用利尿剂利尿。

八  皮肤改变
定时变换体位,适当肢体被动活动,局部按摩,保持皮肤清洁。

九  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可使血容量减少,血流缓慢。研究显示,连续卧床超过20天,血容量就会减少5%~10%,动脉血流速度减缓20%,这些改变都促进血栓形成的几率增加,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脉管炎、肺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等,还可增加脑卒中再发风险。所以,在脑卒中康复期中也要把预防血栓形成作为关键性干预手段,除了注意加强肢体的主动与被动活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拮抗血小板聚集之外,还要注意抬高患肢,防止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深静脉炎。卧位呼吸改变,卧位时患者的生理死腔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加之横膈上抬,使得肺扩张受限,通气效率下降。长期卧位还可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易于积聚在肺底部,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肺部感染而形成坠积性肺炎。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还易发生吸人性肺炎。资料显示,脑卒中康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为10%~40%,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加强预防。预防措施主要包括:①避免长期平卧位,尽可能有较多时间处于坐位或半坐卧位,以有利于肺扩张。②为患者定时翻身和叩背,同时叮嘱患者深呼吸,连续3~5次,而后叮嘱患者咳嗽,借以排痰。③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要进行有效的吞咽训练,以防误吸。
防治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是早期活动肢体,抬高下肢位置,用弹性绷带促进静脉血回流,也可用按摩协助静脉血回流,严重者则可使用抗凝剂如华法令(War-farin)、肝素(Heparin)以及阿司匹林( Aspirin)。必要时手术治疗。

十  肩关节半脱位
1.特征:有下列特征者为肩关节半脱位:①肩胛带下降,肩关节腔向下倾斜;②肩胛骨下角的位置比健侧低;③病侧呈翼状肩。
2.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①解剖结构不稳定;②肩关节固定结构起不到固定作用;③病侧上肢自身重力牵拉。
3.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在病人上肢处于迟缓性瘫疾时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是早期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重要措施。
4.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按照肩关节的肩胛骨的正确位置及肱骨头在肩关节腔内位置进行纠正,恢复肩部的固定机制;②通过逐步递加强度刺激,促进相关的肌群的活动;③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条件下,做被动无痛性全关节活动。

十一  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是指在原发病恢复期间,病侧上肢的手的突然浮肿、疼痛及病侧肩疼痛,使手运动功能受限制。严重的是可引起手及手指变形,手功能完全丧失。因此,应对肩手综合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早治疗。
1.病因及发生机制  ①长时间的腕关节强制性掌屈;②过度腕关节伸展可产生炎症样的浮肿及疼痛。③长时间病侧手背静脉输液。④病侧手伤。
2.临床表现  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分三期。第一期:病人的病侧手突然浮肿,并很
快使运动范围明显受限。水肿主要出现在病侧手的背部,包括掌指关节、拇指及其他4指。皮肤失去皱褶,特别是指节、近端及远端的指间关节。水肿触及有柔软感和膨胀感,常终止于腕关节及其近端。手肌腱被掩盖而看不出。手的颜色发生改变,呈橘红或紫色,特别是手处于下垂状态时。水肿表面有微热及潮湿感。指甲逐步发生变化,与健手相比表现为苍白、不透明。同时伴病侧上肢肩及腕关节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制,特别是前臂被动外旋、腕关节背屈更为显著。如做超过腕关节可活动范围的被动屈曲时,病人有明显疼痛感,甚至在做病侧土肢负荷体重的治疗时也可引起。指间关节明显受限,突出的指骨因水肿而完全看不出。手指外展严重受限,使健手指难以插人病侧手指间,两手相互交叉抓握非常困难,近端的指间关节发硬,因此仅能故稍微屈曲动作,不能完全伸展。若被动屈曲该关节,病人有疼痛感,而远端指间关节可伸展,但屈曲几乎不能。如果该关节轻度屈曲有些发硬,如有任何被动屈曲的企图,就会产生疼痛及运动受限。
第一期:持续3~6个月,20%是两则性的,这一期如在出现症状时立即开始治疗,常可控制其发展,并且治愈;如不及时治疗就很快转入第二期。
第二期:手的症状更为明显,手及手指有明显的难以忍受的压痛加重,肩痛及运动障碍,手的水肿减轻,但血管通透性发生变化,如皮肤湿度增高、发红,可见于绝大多数病人。病侧手皮肤、肌肉明显萎缩,手掌呈爪形,手指挛缩。X线可见病侧手骨质疏松样变化。肉眼可看到在腕骨间区域的背侧中央和掌骨与腕骨结合部出现坚硬隆起。第二期平均持续约3~6个月,预后不良,为了把障碍减少到最小程度,必须积极治疗。
第三期:水肿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但未经治疗的手的活动动能力永久丧失,形成固定的有特征性的畸形手。腕屈曲偏向尺侧,背屈受限制,掌骨背侧隆起、固定、无水肿,前臂外旋受限,拇指和示指间部分菱缩、无弹性,远端及近端的指间关节固定于轻度屈曲位,即使能屈曲也是在很小的程度范围内,手掌呈扁平,拇指和小指显著萎缩,压痛及血管运动性变化也消失。第三期是不可逆的终末阶段。病侧手完全废用,成为终残疾。
3.治疗  防止腕关节掌屈;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冰水浸泡法;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其他治疗。总之,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慢性化,就没有任何有效治疗,特别是发病3了个月内是治疗最佳时期。

十二  压疮
又称褥疮,主要是由于长期卧床致使身体局部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和营养不良,从而形成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疮口经久不愈且易感染。脑卒中康复期为压疮的高峰时期,应将压疮的预防摆在首要位置上,预防措施包括:①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渣屑:②每隔2~3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按摩皮肤受压处和骨隆突处,促进血液循环:③患者要多喝水,勤换洗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因人而异的恢复 发表于 2023-2-15 07: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长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2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中国康复治疗师网APP下载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提供优质康复职称考试辅导服务

康复学习就上康复治疗师网

康复医学职业教育O2O创新品牌

10年优越口碑历程见证

  • 官网微信

    每天官微五分钟,一年萌新变大神

    扫码关注
  • APP客户端

    48+W康复治疗师邀您加入!

    下载APP客户端
  • 官方客服
KFZLS.COM

学习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悄悄变强大,惊艳所有人!

Copyright   ©2012-2021  康复治疗师网Powered by©kfzls.com技术支持:康复治疗师网     ( 湘ICP备1201063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