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水疗法简介 凡是利用水的物理性质,以各种方式作用于人体,达到预防、治疗及康复目的的方法,均称为水疗法。 水不仅是我们维持生命的要素,也是我们强身健体和防治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水的医疗价值在于它有很重要的物理特性:热容量大、导热性好并且是良好的溶剂。因而,可以利用水的温度、机械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刺激作用达到防病和康复的目的。 步行槽行走训练
特殊哈伯特槽中的下肢训练
四肢涡流浴槽
水中太极 水疗法的康复治疗作用 水疗法是用水进行防病或治病,纠正身体或精神的失调,并且维护和增进总体健康状况的一门科学。应用于康复医学,水疗法的主要康复治疗作用包括: 1.清洁伤口,促进愈合 可用于外部清洁,清洗烧伤患者伤口、周围的皮垢和脓性分泌物等,促进伤口的愈合。 2.促进循环,减轻疼痛 使用温热水(37℃~39℃)或冷热交替的水进行治疗,可促进全身或肢体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有利于加快损伤组织的愈合速度。用热的或较冷(如冰水)的水减轻疼痛,通过热传导作用将温度刺激传递给身体,用于减轻关节炎、风湿病、神经炎和痛风病等的疼痛。这些治疗的作用,尤其是热浴,可通过加入盐类或化学物质(如硫酸镁等物质)给予加强。 3.控制炎症,降低水肿 碎冰主要用于烧伤或受伤时的急救措施,控制炎症和水肿。严重感染时碎冰可用来减缓血液循环,并抑制病原菌的活动。此外,对于骨关节损伤早期(如24h内)的肢体肿胀,冰敷是物理治疗的常规方法之一。 4.减轻负重,利于步行 当人体进入水中之后,根据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同,浮力作用会减轻不同程度的体重负荷,如浸入到肚脐水平则可以减轻下肢负重50%,浸入到颈部下面则可以减去90%体重。在减重的状态下站立行走,关节压力下降,疼痛减少,对下肢力量的要求也减少,因此康复训练更易于进行。 5.兴奋肌肉,提高运动表现 通过使用冰对人体短时间的刺激,可加强局部循环并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因而可以获得肌肉较高的运动表现(如耐力和爆发力)。这方面的作用常用于促进偏瘫患者瘫痪侧肢体的运动,有较好的效果。 6.抗阻运动,提高肌力 由于人体在水中运动时会受到水的黏滞性影响,因而阻力较在空气中活动大很多。阻力的大小一方面跟运动时受力面的大小有关,另一方面也跟运动速度直接相关,即受力面越大,速度越快,则阻力越大。依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不同受力面的水中运动训练器械,设计不同的动作来有针对性地训练受损肌肉的力量。
水疗康复技术分类 目前,将水疗法应用于康复治疗,根据其实施方式,主要分为冲浴式水疗、槽式水疗和游泳池式水疗。除此之外,还有深水池水疗、冷水擦浴与冰按摩浴、大肠水疗、高温雾气水疗等方式。在此处主要介绍3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水疗技术。 冲浴式水疗 烧伤早期活动能力受限且创面较多时,宜使用冲浴式水疗,于冲浴床上进行,协助医生更换敷料。冲浴式水疗可以减轻烧伤患者换药时的痛苦,大大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的速度和效率,同时减少因换药不及时所造成的感染危险。 烧伤冲浴床具备升降功能,配备有水温可调的花洒。患者一般采取仰卧位,便于医生、护士或治疗师的操作。 槽式水疗 1.四肢涡流槽浴 四肢涡流槽整体由304不锈钢制成,具备水压按摩、气泡、调频收音、缺水及漏电保护等功能。通过其中的水流喷射等柔和而安全的刺激,作用于手、上肢损伤后感觉过敏(减退)的皮肤,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生长和感觉功能恢复。软组织粘连或瘢痕经过水的浸泡,辅以水中牵拉等训练手法,也可达到改善关节活动度的作用。 适应症:手外伤及踝足部损伤后肿胀及疼痛;手上肢及踝足部骨关节、肌肉风湿疾患;截肢(指)残端痛;手上肢及踝足部关节扭挫伤;雷诺氏病;周围性神经炎、神经痛等。 2.哈伯特水疗槽浴 哈伯特水疗槽采用独特的外形设计,方便治疗师或家属辅助病人训练,具备水流喷射、气泡、调频收音、缺水保护及漏电保护功能。同时,温度控制系统可将水温控制在合理水平,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主要用于四肢及躯干的水中运动训练,特别适合于上肢近端及下肢伤病的患者在池内进行水中运动训练,以达到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肌力及全身耐力等作用。在烧伤患者经治疗脱离急性症状期后,在感染已基本控制,体温接近正常,创面开始愈合,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且植皮手术基本成功的情况下,即可在哈伯特水疗槽中进行水中运动治疗。使用前,充分消毒水疗槽,治疗使用的溶液可以是生理盐水、自来水、矿泉水、新洁尔灭溶液等,具体根据病人情况而选用。水温控制在35℃~37℃。患者坐于水疗槽中,上胸部露出水面,以免影响呼吸。烧伤患者入水后先浸泡5~10min,使机体对水温产生适应,再清理创面,开始水中运动。根据烧伤部位和严重程度,鼓励患者做有针对性的自我牵拉和主动水中运动,以达到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和提高肌肉力量的作用。治疗频率一般为2天1次,每次30~40min。经过1个月左右的治疗之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可出现明显的恢复。 适应症:烧伤、四肢骨折、周围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颅脑外伤及脑卒中等。 3.步行槽浴 步行浴槽整体由304不锈钢制成,全长4m,宽1.2m,深度1.1m,容水量约4m3,可同时容纳2名患者进行训练。 步行浴的特点:在步行浴槽中进行站立负重及步行训练;借助气泡发生装置,提供患者步行时的感觉刺激;通过步行槽中的标记,直接获得水中步态周期的相关参数;通过浴槽的观察窗,直观地了解患者水中步态及步行情况;与水疗池比较,占用空间小,节省水资源;对患者在浴槽中步行进行观察、摄像和记录。 适应症:主要包括胸腰段痉挛性截瘫、偏瘫、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腰骶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骨性关节病、下肢骨折、关节挛缩及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负重及步行功能障碍。 游泳池式水疗 1.骨关节小组 根据患者受伤部位,可再细分为上肢小组、下肢不负重及部分负重小组、下肢完全负重小组、背部小组、治疗性游泳小组等。游泳是协调性训练的最好方法。治疗师将患者分组之后,与患者一同下水。需要时治疗师下水进行动作示范教学并确保患者的安全。治疗师借助各种水中运动小器械的辅助,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水中运动,用以达到促进肢体和躯干运动功能、减轻疼痛和增进心肺耐力等目的。对于下肢骨关节损伤的患者,水中太极可以训练患者下肢力量和站立平衡能力。对于慢性腰痛的患者,水中运动治疗的效果优于陆地上的运动治疗。 2.脊髓损伤小组 视患者的活动能力和安全性,可进行1对1或小组式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水中运动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一个易于移动身体的环境,让患者重获“正常”站立或步行的能力,从而提高患者训练的积极性。而对于完全性损伤的患者而言,水疗即是其脱离轮椅的最佳方式,借助或不借助泳圈,患者可以轻松地移动身体,既愉悦心情又锻炼了心肺功能。 3.脑损伤(偏瘫或者颅脑外伤恢复期)小组 脑损伤患者在水中因为获得了水浮力的支持,使残存的肌力出现了可以看得见或感觉得到的移动效果。而在陆地上由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被动运动或助力运动时,患者对辅助力有很大的依赖性,也不可能明显地感到自己肌力的残存,因此不可能达到水疗时的效果。水疗在医患双方的心理上建立了一种信念,使双方认识到,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功能锻炼来尽可能地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水疗康复技术对于神经科、骨科以及烧伤科等多科疾病均有着其他康复治疗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其对硬件设备或自然资源的要求较高,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再加上国内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水疗康复技术的优势,因而国内目前仅在为数不多的几家专科康复医院开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疗康复技术将会得到逐步推广。
作者: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 张 强 王 俊/文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杂志 (图片由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