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近期热门

开启左侧

[原创] 共齐失调的康复治疗

[复制链接]
徐辉鹏 发表于 2013-9-19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河南许昌
 

登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 因引起的。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 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 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 共济失调的病因很多,首先须确定属于哪一性 质的,然后考虑各有关的多种病因。因此,深 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 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 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 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 简介 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 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 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但不包括 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 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 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 根据病变部 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深感觉 障碍性共济失调;②小脑性共济失调;③前庭 迷路性共济失调;④大脑型共济失调。而一般 称呼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 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包括: 1.感觉性深感觉向中枢神经系统反映躯体 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方向。病因有:①周围神 经或神经根病;②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颅底 畸形、脊髓病、肿瘤;③脑干血管性疾病如梗 塞、出血,多发性硬化、肿瘤;④丘脑顶叶通 路或顶叶血管性疾病、肿瘤。 2.前庭性前庭系统向心传导平衡信息,引 起体位、视线调节和空间定位感觉等的平衡反 应。病因有:①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特发性 双侧前庭病;②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③天 幕下肿瘤。 3.小脑性小脑为运动的调节中枢。这些结 构的功能又都是在大脑皮层的统一控制下才能 完成的。病因有:①遗传性;②原发性或转移 性肿瘤;③血管性如梗死、出血;④炎症性如 急性小脑炎、脓肿;⑤中毒如酒、食物、药 物、有害气体等;⑥脱髓鞘性;⑦发育不全或 不良;⑧遗传性;⑨外伤;⑩钙化;⑾畸形。 4.额叶性病变部位在额叶前部,运动失调 部位是对侧。病因有:①肿瘤;②炎症;③血 管病。 凡病人感到肢体运作不准、行走不稳而可 能为共济失调的病人,神经系统检查应注意排 除轻瘫、眼肌麻痹,视觉障碍所致的运动障 碍;并着重进行有关共济运动检查,可分为平 衡性及非平衡性两类。 共济失调 1、平衡性共济运动:即躯干共济运动。主 要观察病人的站立姿势及步态。注意病人两侧 足跟、足尖相并站立时能否保持直立姿势,有 无摇晃、轻微移动、甚至倾倒,分别在先睁 眼、后闭眼时检查。如有倾倒,应注意倾倒的 方向及速度。睁眼时站立能保持直立姿势,闭 目后有摇晃甚至倾倒者为闭目难立征阳性,提 示深感觉障碍。病情较轻的病人可用推倾试 验:从右侧肩部推向左侧,再推向另一侧,或 用两手扶持骨盆,先从一侧推向另一侧,然后 再推向另一侧,观察能否继续保持直立姿势。 也可嘱病人将两足前后站成一直线,或左右独 脚站立,再观察能否站稳。检查步态可嘱病人 循直线或绕物体行走或踏步,注意其步距大 小,两脚动作以及躯体方向。 其次观察病人能 否坐稳或坐位时有无摇晃。躯干共济失调严重 者不能坐稳,并可有躯体或头部前后或左右侧 呈现节律性震颤,每秒数次。 2、非平衡性共济运动:主要是肢体共济运 动。首先观察病人的穿衣、系扣、进食、取物 等日常活动是否正确协调。 单纯小脑萎缩可由许多病因引起,虽然病 因较多,但其CT和MRI表现有其共同特点,可 以以某一部分萎缩为主,但其CT诊断应包括两 个或两个以上征象:①小脑脑沟扩大,超过 1mm;②小脑桥脑池扩大,超过1.5mm(应测 量小脑上边缘与岩骨边缘之间距离);③第四 脑室扩大超过4mm;④小脑上池扩大。 单纯第四脑室扩大和出现巨大枕大池并不 说明小脑萎缩的存在。 临床表现 共济失调通过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 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 语、步态等。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 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 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 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 助维持身体的平稳。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 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 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 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 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 期的主诉。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 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 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 床。 动作缺乏次序或条理,不规则,混乱和不 协调的一种表现。是促动肌失去了拮抗肌收缩 调整所致。包括静态性共济失调和动态性共济 失调两种。前者主要表现于躯体的静止状态 下,即平衡障碍;后者主要表现于肢体的动作 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辩距障碍--动作起动缓 慢,速度和力量不均,常不达预定目标或停止 不及而越出。临床上常在睁眼及闭眼下分别用 指鼻、指指、轮替和跟膝胫等试验或观察洗 梳、书写等精细动作以检查之。小脑病变时睁 闭眼症状相同,后索病变时睁眼症状不明显, 仅闭眼后出现症状,并伴有深感觉障碍。本征 应与肌无力或肌张力过高时所致的动作不协调 相签别。 检查 一、病史 1、起病急缓及病程,一般急性起病的共济 失调并且呈发作性,以前庭系统病变及眩晕性 癫痫的可能性较大。起病较急,短时间内恶化 者,经治疗后很快好转者以急性小脑病变、中 枢神经系统炎症及脑外伤多见。起病较急,并 且迅速恶化者,有时可危及生命的以脑血管 病、脑外伤尤其是小脑出血多见。酒精中毒及 维生素缺乏导致的共济失调在改善营养状况后 可使共济失调改善。有缓解与复发的共济失调 以多发性硬化多见。2、年龄与家族史儿童期以 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遗传性疾病、儿童期急 性小脑共济失调、脑炎等多见。青年期发病者 可见于少年型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症、遗传 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炎、肌萎缩型共济失 调症、肥大型间质性神经病、脊髓空洞症等。 青年与壮年发病者可见于齿状核红核萎缩症、 橄榄桥脑小脑变性、亚急性联合变性、毛细血 管扩张共济失调症等。中老年多见于小脑萎 缩、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出血、脑血 管病等。共济失调部分有遗传因素如先天性小 脑发育不全、儿童期急性小脑共济失调、少年 型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症。遗传性共济失调 多发性神经炎、肌萎缩型共济失调症、肥大型 间质性神经病、齿状核红核萎缩症、橄榄桥脑 小脑变性、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等。 二、体格检查 1、指鼻试验共济失调时则表现为动作轻 重、快慢不一,误指或经过调整后才能指准目 标。小脑半球病变时则表现为同侧越接近目标 时共济失调越明显,因辨距不良可常超越目 标。感觉性共济失调时,睁眼共济运动无障 碍,但闭眼时则出现明显的共济失调。2、跟膝 胫试验小脑损害举腿和触膝时因辨距不良和意 向性震颤,下移时常摇摆不稳;感觉性共济失 调时,患者的足跟常寻不到膝盖,下移时摇摆 不定。 3、快速轮替试验小脑损害时动作笨拙,节 律不均。 4、反跳试验小脑病变时.患者常导致动作 过度而捶击自己。 共济失调 5、过指试验前庭性共济失调时,上肢下降 时偏向迷路有病变的一侧;感觉性共济失调 时,闭眼时常寻不到检查者的手指。 6、趾-指试验患者仰卧,上举大脚趾来触 及伸出的手指。 7、起坐试验小脑损害的患者髓部和躯干同 时屈曲,双下肢抬起,称联合屈曲征。 三、辅助检查 1、小脑性共济失调应检查脑CT或MRI,以 排除小脑肿瘤、转移瘤、结核瘤或脓肿及血管 病及小脑变性及萎缩等。 2、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如定位病变位于 周围神经应检查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如考 虑在后根病变或后索病变应检查肌电图、诱发 电位、病变部位的MRI,脑脊液检查,或脊髓 造影检查。考虑在丘脑或顶叶时最好检查脑CT 或MRI。 3、大脑性共济失调应检查脑CT或MRI、脑 电图等。 4、前庭性共济失调可检查电测听、听觉诱 发电位、前庭功能检查等。 鉴别诊断 (一)少年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症 为最常见的一类遗传性共济失调,通常呈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年起病常伴骨骼畸形。 临床表现:青年期发病,缓慢发展,最早症状 步态不稳,步态蹒跚,站立时身体摇晃,醉汉 似步态。闭目难立征阳性。肌张力低,膝踝反 射消失。病情逐渐进展双上肢动作不灵活而笨 拙,意向性震颤,出现小脑性构音困难,说话 含糊不清。下肢的位置觉和震动觉消失。神经 系统检查发现:①肢体共济失调以下肢为主, 行走和站立明显。②多数患者有眼球震颤,水 平眼球震颤多见,但垂直性、旋转性均可见 到,通常向外侧凝视时最明显。③肢体肌张力 减低,下肢明显,当锥体束受损出现病理反 射。④感觉障碍不明显,震颤觉可受影响。⑤ 少数患者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辅助检查: ①X线平片多有足和脊柱的畸形。②可有心电图 的改变如T波倒置,传导阻滞或QRS波异常。 (二)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 又称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通常呈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多数在成年起病,伴有肌张力 增高和健反射亢进。临床表现:首先出现缓慢 进展的步态不稳,易跌倒,可呈蹒跚步态或合 并痉挛步态。以后上肢也受影响,出现双手笨 拙及意向性震颤以致不能完成精细动作,构音 障碍,讲话可出现暴发性语言。下肢出现锥体 束征,如肌张力增高,股反射亢进及病理反 射。不少患者伴有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变性、 眼外肌活动障碍、眼睑下垂。眼球震颤可能很 迟才出现,无骨骼畸形。 辅助检查:①CT及MRI扫描:小脑和脑干 萎缩。②气脑造影:见蛛网膜下腔及小脑幕下 气体增多,提示小脑及脑干萎缩。 (三)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本病是遗传性共济失调较多类型,属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最早为两腿僵硬不 灵活,下肢肌强直和踝关节背曲肌的无力而出 现剪刀步态。因髓关节屈肌的无力和痉挛,病 孩感到上楼困难,检查可发现两下肢肌张力 高,肌力减弱,膝踝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 性,无感觉障碍。发病缓慢进展,以后上肢也 受影响,出现较轻的锥体柬征。累及延髓时出 现痉挛性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强哭强笑。晚 期可有括约肌功能发生轻度障碍。可有原发性 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色素变性。 (四)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本病是累及神经、血管、皮肤、网状内皮 系统、内分泌等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属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患儿步态摇晃明 显,两腿分得很宽。继而上肢出现意向性震 颤。与少年脊髓型遗传共济失调不同处为无感 觉障碍,闭目难立征阴性。多数患儿伴有手足 徐动症,随年龄增大,锥体外系多动症可变的 更为明显。眼球主动的向两侧同向运动慢而断 续,常伴有眨眼和头的摆动,运动终止时出现 眼球震颤,有小脑构音障碍。至青春期后,多 数患者出现脊髓受损症状,深感觉消失,病理 征阳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发生于球结膜暴露部 位,随年龄增长而累及全部结膜、眼睑、鼻梁 和两颊产耳、颈项、肘窝和腋窝等。皮肤和毛 发的早发性改变明显。婴儿期的皮下脂肪很早 消失,面部皮肤常萎缩而紧贴面骨。可伴有慢 性脂溢性皮炎、点状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反 复的呼吸系统感染为本病突出症状之一。鼻炎 后鼻窦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较长时间可引 起肺部广泛纤维化,发生杵状指和肺功能不全 等。病儿几乎均有性功能发育障碍,通常不出 现第二性征。大约有3/4的患者呈侏儒症。X 线片常可发现全部副鼻窦炎及慢性支气管炎和 肺炎的表现,有时可见到恶性淋巴瘤引起纵隔 阴影增宽。心电图多数正常,血清中免疫球蛋 白IgA和IgE的选择性缺乏,周围血液中淋巴细 胞减少。甲胎蛋白明显升高,反应肝脏发育不 良。染色体检查异常。 (五)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 本病分为遗传性与散发病例两类,临床有 多种类型,Meniel型是遗传性中最常见也是最 典型者。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以 前者较多。临床表现为中年起病的遗传性共济 失调。开始为小脑性行走困难,以后影响上肢 并出现构音障碍。有时可出现头和躯干的静止 性震颤。通常无眼球震颤,肌力和反射正常, 有意向性震颤,辨距不良。有不自主运动如舞 蹈动作、手足徐动、震颤麻痹综合征。部分患 者出现核上性或核性眼肌麻痹,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球震颤较少见,有病理反 射,深感觉障碍,尿失禁。少数出现痴呆。气 脑造影和CT或MRI扫描可见小脑和脑干萎缩。 脑干诱发电位也有助于诊断。 (六)小脑橄榄萎缩 本病又称原发性小脑实质变性,属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有少数患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临床表现初期步态不稳,走路蹒跚,两足 分开。以后影响手的精细动作,字迹变坏,讲 话口吃,或有吟诗状语言。肌张力低,意向性 震颤,指鼻跟膝胫试验不准。部分病例后期出 现眼球震颤。膀胱括约肌障碍也较常见,少数 患者智能减退,视力正常,无感觉障碍。气脑 造影、CT或MRI可见到蚓状沟加宽而第四脑室 正常。 (七)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称“齿状核红核萎 缩”。临床表现肌阵挛、小脑功能障碍、伴有或 不伴有癫痫大发作。开始可为一个肢体的定向 性震颤,构音障碍,辨距不良,轮替运动不 能。肢体共济失调较躯干共济失调明显。上肢 较下肢重,严重者两手向前伸直时呈扑翼样震 颤。 (八)遗传性共济失调一白内障一侏儒一 智力缺陷综合征 是一种少见的遗传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临床表现出生后或婴儿期出现症状者称 幼儿型,成年人发病者称成人型、本病有三种 特征性症状是白内障、小脑共济失调、智能发 育不全。白内障均为双侧性。小脑功能障碍表 现为构音障碍,躯干及肢体共济失调,眼球震 颤,肌张力低。年龄大些患儿常有锥体束征阳 性。性功能发育迟缓、足外翻、脊柱后侧凸, 指(趾)畸形等。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分类 1.脊髓型:[1] ⑴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青少年起病,初始行走不稳,渐出现后索 损害的症状,Romberg征(+),睁眼可以改善。 继之脊髓小脑束受累,出现步基宽,蹒跚步 态,定向性震颤和小脑性构音障碍。肢体肌张 力降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下肢沉重。部分 病人可伴有弓形足、脊柱侧弯及其他畸形,个 别病人可有心脏异常。 ⑵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常染色体显性或隐 性遗传或性连遗传。儿童期起病,男性多见, 主要为锥体束受损,多为下肢呈缓慢加重的痉 挛性瘫、剪刀状步态。无感觉障碍,上肢很少 受累,可伴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或视网膜色素 变性。 2.小脑型: ⑴Marie型共济失调:常染色显性遗传, 成年起病,自下肢开始出现小脑型共济失调而 无感觉障碍,言语常顿挫或暴发,可有锥体束 征及欣快,智力减退。 ⑵橄榄小脑桥脑萎缩(OPCA):常染色体显 性遗传,中年后起病,除小脑型共济失调和构 音障碍外有早期尿失禁,部分病人有智能减退 和锥体外系症状如帕金森综合征等,但无眼球 震颤。 3.脊髓小脑型: 主要有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婴儿期发病,小脑型共济失 调,构音障碍,皮肤、颜面毛细血管扩张,多 数伴有舞蹈样手足徐动,随年龄增长而明显。 青春期后出现深感觉消失等脊髓后索症状,和 病理反射阳性。可因免疫缺陷而反复发生呼吸 道感染,晚期有肺部广泛纤维化、肺功能不全 等。 治疗 共济失调目前除一般支持疗法外可用针刺 治疗,体疗及肢体功能锻炼,也可有各种B族维 生素、胞二磷胆碱肌注、口服卵磷脂等。国内 有应用TMES疗法治疗共济失调取得良好疗效的 报道,晚期患者应注意预防各种感染。弓形足 可行矫形手术或穿矫形鞋等。 本病发展缓慢,如无严重的的心肺并发 症,多数不影响寿命。少数患者卧床不起而残 废。 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 作为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 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潜能的神经前体细胞,具 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干细胞移植分化的神 经元补充减少的脑细胞,分泌的多种神经营养 因子促进小脑组织中的神经细胞发挥功能,可 以从结构及功能上修复、改善神经系统疾病, 从而可以改善小脑的控制功能障碍达到治疗共 济失调的效果。 康复知识 在康复临床工作中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导致小脑共济失调的病历较为多见,严重影响 患者步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导致运动的随 意性、姿势的稳定性、平衡性、准确性等方面 的障碍。 1.治疗目的 (1)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增强近端 稳定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 运动。 (2)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 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 (3)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 的的抗重力运动。 (4)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 利用视觉帮助稳定。 (5)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 减轻患者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对其 运动的限制。 (6)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中线感和垂直 感,以便他们在运动中有返回中线的参考点。 2.小脑型共济失调治疗的一些原则 (1)开始时训练患者作小范围的平稳而又 流畅的运动。范围随着患者的控制改善而逐渐 加大。 (2)治疗应集中在训练患者在正常支持基 底上(即站立时两足距离正常而不是患者由于 害怕不稳定而使两足的距离加大)和在抗重力 的位置上训练平衡。 (3)发展在抗重力位置上的平衡,第一步 是使位置尽量稳定其法是增加为提高稳定而设 的固定点和进行压缩,如在支撑于桌或床上的 上肢的肩部向下或在站位上通过骨盆向下进行 的压缩。 (4)随着治疗的进展,治疗师减少对病人 的辅助,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并逐渐采 用下述的方法引导。1)减少压缩的压力;2) 减少稳定性固定点的数目;3)增大运动的范 围,增加患者对平衡的需要;4)从远端处理患 者,迫使他去控制其较近端的部位;5)让患者 由慢到快地增加运动的速度,然后再降低之; 6)让患者反复尝试发起和停止运动,变换运动 的方向,再不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再发起运动。 (5)改善言语的不协调,包括在稳定位置 上控制呼气和用手在肋上加压以助呼气。 (6)在近端加重量(沙袋)0.2kg~2kg以 增加躯干和近端的稳定性以降低远端运动的错 误。 (8)要注意的几点:1)在改善姿势稳定 和平衡中,负重、压缩、交替轻拍、肢体的空 间定位和控住等技术是有用的,可以结合情况 应用。2)对这类患者应用震颤是不适宜的。 3)PNF技术中的节律性稳定不适于用来建立这 类患者的姿势和近端稳定,因患者的问题是要 通过微细的肌控制以调节运动,而不是激发运 动单位或保持固定的位置。4)在患者仍缺乏姿 势稳定和平衡时,不宜在水中运动池中作直力 运动,因浮力会加重失平衡。 3.小脑型共济失调治疗方法 1)改善坐位的姿势稳定 ①患者坐在低的治疗床上,背部不支持, 足平放地板上,手扶前方桌上,让他伸展脊 柱、前倾骨盆,同时尝试用视固定使头在空间 定向。一旦能正确完成,治疗师通过对他的 肩、骨盆、膝和踝(关键点)的分别压缩帮助 他了解其身体部位和位置,增加本题感觉的输 入。 ②在①的位置上,练习向各个方向转移体 重,练习骨盆的运动,进而让他抬起一手并探 取物品。但仍要保持躯干稳定、骨盆前倾和脊 柱伸直状态(坐位Ⅰ级平衡)。 ③一旦患者能不用支持地稳坐片刻,就轻 轻地推或拉他,使他的重心轻微地移位,以激 发他的自动态平衡反应(坐位Ⅱ级平衡)。 ④一旦患者能使双上肢游离地进行其他活 动,就要让上肢在空间不同的地方定位、控住 和交替轻拍,促进他对肩胛带的控制。 ⑤让患者坐在一个高度与椅子相近,并由 治疗师稳定住的体操球上,双上肢支撑在前方 小桌上,在保持骨盆前倾和脊柱伸直的情况 下,利用球的灵活性练习向各个方向转移体重 (坐位Ⅲ级平衡)。 2)改善站和走时的稳定 小脑型共济失调患者站和走时的主要问题 有:骨盆在双下肢上不稳定;在适当地伸髋站 着时平衡有困难,原因是他们倾向于轻屈髋、 屈膝、躯干前倾而使体重后倾地站着;步行时 由于骨盆侧向不稳定,为免跌到而加宽步行的 支承面积。 对这类患者,整个站立期必须在适当的位 置和排列上对髋伸肌和外展肌的控制,伸髋时 他必须感知骨盆在站直的双下肢上运动 ①在站立中期,体重移向站立的下肢,在 此情况下要练习对髋伸肌和外展肌的控制。 ②为发展在直立位重新获得和保持平衡的 能力,治疗师可在各个方向上应用交替的轻 拍。 ③为练习在窄基底上行走和使步距对称, 患者可在地板上预先标好的脚印上行走练习。 ④为练习对称的步行,可用下面方式踏 步:A、与节拍器或音乐同步;B、与治疗师的 计数同步;C、与患者自己的计数同步;D、治 疗师控制患者的肩,使肩活动与正常走路的姿 势同步。 ⑤为训练步行和推进步态活动,可让患 者:A、走或跨越障碍物;B、弯腰拾物或探取 物品以改变重心的高度,加强重心转移的难 度。 3)改善协调:可进行Krenkel体操。 4)辅助器具的应用 5)眩晕的治疗:Keim体操: 眼体操:坐或卧,15~30min,每日2次。 ①上下运动20次,先慢后快;②左右运动20 次,先慢后快;③对角运动20次,先慢后快; ④集中注意在从距脸面100cm远处移到距面 33cm处的手指上。 头体操:先在开眼情况下慢慢地做,然后 加快,最后闭眼进行,各20次。①前屈和后屈 ②左旋和右旋③左侧屈和右侧屈④对角运动。 两眼和头在与头体操相同的方向上的协调 运动。 耸肩和环行运动,每种20次。 坐着,向前弯腰拾物,20次。 站立体操,各20次。①重复(1)的练习; ②开眼和闭目下从坐变为站;③从一手向另一 手抛球(眼水平以上);④从一手向另一手抛 球(膝以下);⑤从坐到站,在中途转身。 充分地锻炼,各作10次。①在床上坐起和 躺下②在椅中站起和坐下③先开目然后闭目地 走5~10m④先开目然后闭目地上下斜坡⑤先开 目然后闭目地上下楼梯⑥当被向各个方向推 时,恢复平衡⑦投出和接住球⑧作任何需要弯 腰、伸腰和命中目标的游戏,如保龄球、抛木 盘等。
 

精彩评论10

正序浏览
戚军 发表于 2013-9-20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感谢徐老师和大家分享共济失调的康复治疗方法。
 
徐辉鹏 发表于 2013-9-20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平顶山
 
互相交流学习,共同促进康复事业发展!
 
 楼主| 徐海燕 发表于 2016-1-8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楼主发贴辛苦了,谢谢楼主分享!我觉得论坛注册对了!{:4_87:}
 
星愿 发表于 2021-5-14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谢谢楼主
 
冬雪 发表于 2021-5-14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点赞
 
冬雪 发表于 2021-5-15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谢谢~
 
康恒美 发表于 2021-5-16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谢谢分享
 
园园园园 发表于 2021-5-17 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关注

38粉丝

3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中国康复治疗师网APP下载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提供优质康复职称考试辅导服务

康复学习就上康复治疗师网

康复医学职业教育O2O创新品牌

10年优越口碑历程见证

  • 官网微信

    每天官微五分钟,一年萌新变大神

    扫码关注
  • APP客户端

    48+W康复治疗师邀您加入!

    下载APP客户端
  • 官方客服
KFZLS.COM

学习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悄悄变强大,惊艳所有人!

Copyright   ©2012-2021  康复治疗师网Powered by©kfzls.com技术支持:康复治疗师网     ( 湘ICP备1201063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