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脑卒中又称中风、急性脑血管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均高,约10~14%患者死于急性期,抢救成功后的致残率为80%,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认知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伴有精神忧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中风后及时采取正确的康复措施,通过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可以改善和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等,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人能恢复工作。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统计,中风患者经正规康复治疗后,第一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高达60%,在复杂活动中需要别人帮助者仅占20%,需要较多帮助者15%,完全依靠只占5%。 国内外临床实践均证明,康复治疗对降低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十分重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脑卒中的治疗有很多的误区。 误区一:只要依靠药物治疗,能够休息好,就能够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但是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患者所丧失的功能,依靠的不是药物,而是要通过种种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 误区二:对于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依靠中医针灸与推拿按摩即可。实际上,中医的针灸与推拿按摩确实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是康复治疗的全部,只是康复过程中的一小部分,万不可将其等同于康复治疗。 误区三:只要将患者照顾得好,就可以恢复的很快。调查研究显示,在成员比较多的家庭中患者的生活能力相对更差。别人对患者照顾的周到,可能会造成患者自身的康复锻炼意识不强。因此家庭人员要树立康复意识,尽量让患者能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误区四:只要让患者多加练习走路即可。康复治疗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不断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与修改康复训练方案。走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偏瘫患者,要分清软瘫与硬瘫。 脑卒中早期的康复诊疗规范
1、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偏身感觉(浅感觉和深感觉)障碍、一侧视野缺失(偏盲)和偏身运动障碍; 2、交流功能障碍:表现为失语、构音障碍等; 3、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障碍、注意力障碍 、思维能力障碍、失认等; 4、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等; 5、其他功能障碍:如吞咽困难、二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运动疗法:用于恢复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主要是一对一的手法治疗。治疗方法是根据中枢神经发育学原理,通过易化和促通技术恢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抑制异常运动和反射。也配合使用一些运动器械促进患者的运动能力。
(2)作业疗法:是针对上肢运动能力、协调性和手的精细活动进行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物理治疗:如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和相应的理疗,改善偏瘫肢体的肌肉和循环问题。
(4)言语治疗:对伴有言语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言语沟通能力。
(5)吞咽障碍的治疗:吞咽障碍评定,低频电刺激治疗、球囊扩张术、口腔功能控制训练、吞咽手法训练、吞咽反射及吞咽协调训练、食物的选择与调制、进食指导。
(6)心理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
(7)康复工程:对于偏瘫肢体可以配置适当的矫形支具,以阻止肢体变形,辅助功能活动。
(8)康复护理:患者发病早期或卧床期的肢体功能位摆放和被动活动,预防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的并发症等。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需要尽早介入,这对于患者的恢复尤为重要。经过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其恢复程度与社会适应度远超为介入康复治疗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