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麦肯基疗法----的治疗技术(Mackenzie疗法) 治疗技术1. 俯卧位 起始位:患者俯卧位,头转向一侧,双上肢置于体侧。 技术类型:持续体位。 具体方法:患者全身放松,静止5-10分钟。 适用范围:俯卧位是患者自我治疗的第一步。应用于后方移位综合征患者治疗的第一步,与其它治疗技术相配合,应用于伸展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
腰椎 肌肉 腹肌
治疗技术2. 俯卧伸展位 起始位:同俯卧位。 技术类型:持续体位。 具体方法:患者从俯卧位开始,用双肘和前臂支撑将上半身抬起,骨盆和大腿不离开床面,维持5-10分钟。注意让腰部有意下陷。 适用范围:治疗技术2是治疗技术1的升级,应用于后方移位综合征患者。对于非常急性的患者,不能耐受此体位时间太长,可间歇性地进行。 治疗技术3. 俯卧伸展 起始位:患者俯卧位,双手掌心朝下置于肩下。 技术类型:患者自我运动。 具体方法:患者用力伸直双上肢将上半身撑起,骨盆以下放松下陷,然后双肘屈曲,上半身降下至起始位,重复10次。第1次和第2次撑起时需非常小心,逐渐增大幅度,直至最后1次达到最大伸展范围。第1组完成后有效,可进行第2组,力度可加大,最后2-3次在终点位维持数秒。 适用范围:俯卧伸展是前2个治疗技术的升级,应用间歇的伸展应力,有泵的作用和牵伸的作用,是治疗后方移位综合征和伸展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 治疗技术4. 俯卧伸展加压 起始位:患者俯卧位,双手掌心朝下置于肩下。用一条安全带固定在需要伸展的腰椎节段之下,用于防止骨盆和腰椎离开床面。 技术类型:患者自我运动。 具体方法:患者的运动方式同治疗技术3,但在伸展时由于安全带固定增加了外力,增大了腰椎伸展角度。也可以用其它外力达到同样的效果,如很小的孩子的体重。 适用范围:这个治疗技术较前一个治疗技术产生更大的伸展力,作用更局限。更适用于伸展功能不良综合征。 治疗技术5. 持续伸展位 起始位:患者俯卧位,治疗床可调节角度。 技术类型:持续体位。 具体方法:将治疗床的头侧缓慢地抬起,大约5-10分钟抬起3-5cm。一旦达到最大伸展角度,维持在该体位2-10分钟,持续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结束时,需要缓慢地降低床头,一般需要2-3分钟回复到水平位。 适用范围:这个治疗技术主要用于后方移位综合征的治疗,治疗效果与治疗技术3类似,但增加了时间因素。对某些病例,持续的伸展应力比反复的伸展应力效果更好。 治疗技术6. 站立位伸展 起始位:患者站立位,双足分开约30公分,双手支撑腰部,手指朝后。 技术类型:患者自我运动。 具体方法:患者尽量向后弯曲躯干,用双手作为支点,达到最大伸展范围后回复至起始位。动作重复10次。 适用范围:与卧位伸展效果相似,可应用于后方移位综合征和伸展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但在急性期,效果不如卧位伸展。当没有条件进行卧位伸展时,可用站位伸展替代。 治疗技术7. 伸展松动术 起始位:患者俯卧位,头转向一侧,双上肢置于体侧,全身放松。治疗师站在患者身旁,双上肢交叉,双手掌根置于应治疗的腰椎节段的两侧横突上。 技术类型:治疗师治疗技术。 具体方法:双上肢同时对称地施加柔和的压力,随后立即松开,松开时治疗师的双手仍保持与患者腰部皮肤的接触。有节律地重复10次,每1次较前1次力度逐渐增加,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同样的治疗技术可以应用于相邻的节段。 适用范围:后方移位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为对称性或双侧性,当上述患者自我治疗技术不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时,需要增加治疗师的外力。 治疗技术8. 伸展手法 起始位:患者俯卧位,头转向一侧,双上肢置于体侧,全身放松。治疗师站在患者身旁,双上肢交叉,双手掌根置于应治疗腰椎节段的两侧横突上。 技术类型:治疗师治疗技术。 具体方法:在实施伸展手法治疗之前,必须先进行伸展松动术,并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以确保手法实施的安全性。治疗师调整双手与患者脊柱之间的角度,上身前倾,双肘伸直,缓慢地加压直至脊柱紧张,在此终点位施加1次瞬间、小幅度、快速的猛力,随后立即松开。 适用范围:后方移位综合征的患者,应用伸展松动术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可以使用手法治疗。 治疗技术9. 伸展位旋转松动术 起始位:患者仰卧位,头转向一侧,双上肢置于体侧,全身放松。治疗师站在患者身旁,双上肢交叉,双手掌根置于应治疗腰椎节段的两侧横突上。 技术类型:治疗师治疗技术。 具体方法:治疗师双上肢交替用力加压,产生摇摆的效果,重复10次,必要时在临近节段重复。 适用范围:后方移位综合征的患者,患者的症状不对称或仅有单侧症状,当患者自我治疗不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时,可应用此治疗技术。 治疗技术10. 伸展位旋转手法 起始位:患者俯卧位,头转向一侧,双上肢置于体侧,全身放松。治疗师站在患者身旁,一手掌根置于应治疗腰椎节段的一侧横突上,另一手叠加于其上。 技术类型:治疗师治疗技术。 具体方法:在应用此手法之前,一定先进行旋转松动术,由此既确保了安全性,又能根据患者症状的变化决定治疗的位置。治疗师调整双手与患者脊柱之间的角度,上身前倾,双肘伸直,缓慢地加压直至脊柱紧张,在此终点位施加1次瞬间、小幅度、快速的猛力,随后立即松开。 适用范围:后方移位综合征的患者,应用伸展位旋转松动术未达到满意疗效时。 治疗技术11. 屈曲位持续旋转/屈曲位旋转松动术 持续旋转起始位: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站在患者身旁,面朝向患者头侧。 技术类型:治疗师治疗技术。 具体方法:治疗师一手置于患者远侧的肩上固定,用另一手屈曲患者的双侧髋膝关节至一定角度后,向治疗师方向旋转,维持在这个体位30-50秒,此时患者的腰部处于侧屈加旋转的位置。 适用范围:此治疗技术主要应用于移位综合征的治疗。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任何症状的外周化都提示在此体位维持时间过久。 屈曲位旋转松动术:起始位同前。 技术类型:治疗师治疗技术。 具体方法:治疗师一手置于患者远侧的肩上固定,用另一手屈曲患者的双侧髋膝关节至一定角度后,向治疗师方向旋转。治疗师将患者的踝部靠在自己的大腿上,用力将患者的膝关节下压,立即放松,反复有节律地重复10次。 适用范围:功能不良综合征和移位综合征。 治疗技术12. 屈曲位旋转手法 起始位:同治疗技术11。 技术类型:治疗师治疗技术。 具体方法:必须先进行治疗技术11以确保手法治疗的安全性。多数移位的患者选择腰椎旋转向健侧,即双下肢旋转向患侧。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患者治疗时选择受限的方向。治疗师将患者下肢屈曲并旋转至最大幅度后,在终点位施加1次瞬间、小幅度、快速的猛力,然后立即放松。 适用范围:移位综合征,应用屈曲位旋转松动术疗效未达满意时。 治疗技术13. 卧位屈曲 起始位:患者仰卧位,双足底接触床面,双髋膝关节屈曲约45O。 技术类型:患者自我运动。 具体方法:指导患者用双手带动双膝向胸部运动,达到运动终点时,双手用力下压,随后放松,双足回复至起始位。重复10次,前2次需小心进行,最后2次需达到最大屈曲范围。 适用范围:后方移位综合征的患者,在复位治疗后开始功能恢复治疗时应用;屈曲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患者;移位综合征7(前方移位)的患者的复位治疗。 治疗技术14. 站立位屈曲 起始位:患者站立位,双足分开大约30公分,双膝伸直。 技术类型:患者自我运动。 具体方法:患者向前弯腰,双手沿大腿前方下滑,以提供必要的支撑,并可作为测量的依据。达到最大屈曲范围后回复至起始位。有节律地重复10次,起初要轻柔小心。 适用范围:站位屈曲可作为卧位屈曲治疗的升级,可用于神经根粘连、神经卡压的治疗。是治疗前方移位综合征很重要的技术。 治疗技术15. 抬腿站立位屈曲 起始位:患者站立位,一侧下肢站在地面上主要负重,另一侧下肢放在凳子上,使得髋膝关节大约屈曲90O。 技术类型:患者自我运动。 具体方法:保持负重的下肢膝关节伸直,指导患者上身前倾,使得同侧肩部尽量靠近已经抬起的膝部。如果有可能,肩部可以低于膝部。患者可以通过牵拉抬起的踝部进一步加压。达到最大屈曲范围后回复至起始位。重复6-10次。每次屈曲后一定要回复至直立位。 适用范围:这个治疗技术产生了非对称性的屈曲应力,应用于患者站位屈曲时脊柱偏离中心的病例,可能是移位综合征,也可能是功能不良综合征。两种情况都将偏离方向对侧的下肢抬起,如屈曲时脊柱向左侧偏移,抬起右侧下肢。 治疗技术16. 侧方偏移的手法矫正 起始位:患者站立位,双足分开大约30公分。 技术类型:治疗师治疗技术。 具体方法:治疗师站在患者偏移侧,将患者该侧的肘关节屈曲靠在胸侧壁上。治疗师用双上肢环绕患者躯干,双手交叉置于患者骨盆边缘,用肩部抵住患者屈曲的肘关节,前推患者的胸壁,同时双手回拉患者的骨盆。作用于患者躯干上下的对抗力使得脊柱侧弯畸形减轻,如果有可能,可以轻度过度矫正。第1次用力时一定要轻柔,并且是瞬间用力。在评测患者对该治疗技术的反应后决定是否应用。有节律地重复10-15次,当过度矫正时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并向心化,或对侧出现疼痛。如果没有出现症状减轻,可尝试持续用力。 适用范围:移位综合征有急性腰椎侧弯畸形的患者。 治疗技术17. 侧方偏移的自我矫正 起始位:治疗师与患者面对面站立,治疗师一手置于患者偏斜侧的肩,另一手置于对侧的髂棘。 技术类型:患者自我运动。 具体方法:先由治疗师用力矫正侧方偏移,方法为治疗师双手相向用力挤压患者进行侧方偏移的矫正,注意保持患者双肩与地面平行、双足跟不离地,双膝关节伸直。在过度矫正位置停留1-2分钟很有必要。侧方偏移矫正后应立即进行伸展活动。在治疗师的帮助下,患者能学会骨盆的侧方移动来进行自我侧方偏移的矫正。 适用范围:移位综合征有急性腰椎侧弯畸形的患者。
(原文:中康复治疗师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