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哪些? ①新生儿窒息; ②异常黄疸; ③早产儿、未熟儿; ④多胎妊娠; ⑤新生儿惊厥、呼吸困难; ⑥新生儿低血糖、低血钙。
二、脑性瘫痪如何分型? ①痉挛型四肢瘫; ②痉挛型双瘫; ③痉挛型偏瘫; ④不随意运动型; ⑤共济失调型; ⑥混合型
三、脑性瘫痪伴随的症状是什么? 伴随主要症状有: ①智力低下; ②癲癎; ③斜视; ④屈光不正; ⑤偏盲; ⑥听力障碍; ⑦发音障碍; ⑧皮肤感觉障碍; ⑨四肢发育不对称; ⑩脊柱侧弯; ⑪牙发育畸形; ⑫失用症,认知不能; ⑬小头畸形; ⑭脑积水; ⑮关节脱位。
四、脑性瘫痪常合并哪些功能障碍? 脑性瘫痪是脑损伤的结果,除了有运动与姿势异常的主要症状外,必然还有许多与脑损伤相关的合并障碍。常见的合并障碍有癫病、智能障碍,认知行为的障碍及视、听觉障碍等。此外还有脑性瘫痪本身的继发障碍,如痉挛、变形、心理问题等。在治疗脑性瘫痪时必须了解这些合并障碍及继发障碍的因果关系,予以适当的治疗,才能保证患儿的全面康复。
五、1—6个月脑瘫儿童的早期异常表现有哪些? ①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 ②身体发硬; ③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 ④头围异常; ⑤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⑥固定姿势; ⑦不笑; ⑧手握拳; ⑨身体扭转; ⑩头不稳定; ⑪斜视; ⑫不能伸手抓物; ⑬注视手。
六、6—12个月脑瘫儿童的早期异常表现有哪些? ①不能翻身; ②不使用下肢; ③手笨; ④不能独坐; ⑤不能抓站; ⑥不会与人再见; ⑦使用脚尖站; ⑧不能迈步; ⑨流口水。
七、脑性瘫痪儿童康复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对于脑性瘫痪的康复,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的“三早”原则尤为重要。 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成熟分化,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功能,最后形成各种功能的转移化。大脑3岁以前发育最快,而近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理论研究证明,中枢神经系统越在发育早期其可塑性越大。 早期治疗能促使脑瘫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在不断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使受损的脑组织得到较完好部分的有效代偿。年龄一旦增大,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都将基本定型,此时再进行康复治疗将较困难。 另外,如治疗较晚,不对称的异常姿势将会较顽固地存在,肌肉的痉挛状态几乎不可能得到改善,最后不可逆的挛缩和畸形将无法避免。
八、脑性瘫痪的预后如何? 由于脑组织病变不能修复代替,因而要完全治愈是不可能的。但即使仅为改善症状,也需要患者及护理训练人员有极大的耐心。不少患者需要终身的特殊生活照顾。但也有少数人能获得较大程度的改善,而能自理生活甚至做到自食其力。如能在1岁以内进行早期的功能训练者预后相对较佳。 一般估计,脑性瘫痪儿童的25%可以上普通小学,有25%则需要照顾终身,不能从事任何工作。尚有25%虽可勉强生活但无法接受教育,另25%需在特殊的学校进行功能锻炼及职业训练。有人长期随访了一批患儿,发现60%可以做有报酬的工作。
九、何为中枢协调障碍? 中枢性协调障碍是由德国学者Vojta博士在1976年提出的,是早期诊断脑性瘫痪的代名词。多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对那些有脑损伤病史,有发育障碍,有中枢性运动协调障碍等临床表现,但又不能确切地诊断为脑性瘫痪,而将来又有可能发展为脑性瘫痪的危险儿,出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而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其实中枢性协调障碍就是脑瘫高危儿。
十、语言训练的原则有哪些? (1)早期开始:早期发现有言语障碍的患者是关键。只有早期发现才能开始早期治疗。开始的愈早,治疗效果愈好。 (2)及时评定: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言语功能评定,了解障碍的类型及其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要求定期评定以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循序渐进:言语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治疗应从听理解开始,重点应放在口语的训练上。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及内容,避免患者疲劳及出现过多的错误。 (4)及时反馈:言语治疗就是治疗人员给予某种刺激,使患者做出反应。正确的反应要强化,错误的反应通过提示或修正刺激以形成正确反应。 (5)患者主动参与:言语治疗是训练与被训练者之间的双向交流过程,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 (6)语言环境:为激发患者言语交流的欲望和积极性,要注意布置适当的语言环境,采用集体治疗、个别治疗或家庭治疗。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我们重在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