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开启左侧

[脑性瘫痪] 各型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方法总结

[复制链接]
下砂 发表于 2019-12-3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湖南长沙
 

登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脑瘫患儿自身体质较差,表现为抵抗力弱,体弱多病,这类患儿大多难以按康复计划进行训练。
因此,较容易出现病情的反复,或者康复效果时好时坏的情况。对待这类患儿,家长不仅要注意增加孩子的营养,而且训练也要注意适度的原则。

每次训练时间不可过长,一般训练一会就要让孩子休息适当时间。

对这样的患儿,家长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至于对合并有癫痫及其它疾病的患儿,家长除要注意上述问题之外,在康复训练的同时,还要对症治疗,先把癫痫控制住,不可顾此失彼。

今天给大家分享各类型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方法,可以参考学习下。

脑瘫的康复训练

脑瘫的康复训练

痉挛型的训练方法

(一)剪刀步态和训练
1.患儿仰卧位,采用牵拉手法被动屈曲患儿双腿,做髋关节屈伸动作:采用摇髋法、分髋法对内收肌群进行牵伸,降低张力,保持片刻(这一点很重要),反复操作。

2.采用直腿加压坐位训练,固定双下肢外展位约60°(如果内收肌张力高还可以扩大到75度,但切忌度数不可过大,正常人股角也就150--160度,小月龄儿童更小),以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肌张力,此为静态训练。

3.重锤式髋关节训练椅,将患儿双下肢做外展—内收—外展的训练,在运动的同时达到牵拉肌肉,活动髋关节的目的,此为动态训练。

4.“骑马”训练,(用滚桶、木马、木椅等均可)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张力,恢复功能。

5.“爬高”及“爬行”训练,(采用蛙式即双腿尽量外迈)。

6.患儿扶杠侧行,以其主动运动逐渐缓解痉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达到下肢分合动作的熟练和矫正剪刀步态的目的。

7.患儿休息时双腿间放一枕头或其它柔软的物体,双脚尖尽量朝向外侧,鼓励患儿双腿分开。


(二)缓解下肢屈膝站立、行走的训练
1.采用仰卧、俯卧位压膝整足法,或直腿抬高的方法,牵拉挛缩的肌腱,缓解痉挛的肌肉。

2.站立弯腰拾物训练,牵拉痉挛的国绳肌群,缓解张力,同时增强腰肌力量。

3.弓箭步下压,膝关节伸展,股四头肌训练椅的应用,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拮抗痉挛的腘绳肌群,提高膝关节自主控制能力。

4.双杠一阶梯及站立挺膝训练,提高膝关节自主屈伸的能力,协调四肢运动功能的作用。

5.功率车,学步车训练,提高下肢主动运动的功能,增大关节运动范围。


(三)膝反张的训练
“膝反张”原因有三:


• 膝关节本身骨性变化,致膝关节位置不正常;
• 负重情况下,膝关节控制能力较差,表现为膝关节本体感觉消失,关节周围韧带松弛,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较弱或不呈正常比值收缩;
• 底屈肌挛缩或肌张力较高时也可导致膝关节过度伸展。脑瘫患儿膝反张的主因是肌张力不全。

1.压膝整足法,牵踝法,摇踝法,底屈肌牵拉训练。

2.膝关节屈伸,足背屈的训练,提高伸肌力量,协调拮抗肌张力。

3.爬行训练,膝关节屈曲位,有利于纠正反张,同时增加膝关节运动的控制能力,协调其运动功能。

4.提高国绳肌肌力降低伸肌张力,协调关节屈伸功能。

5.上、下阶梯训练,对于纠正膝反张及协调步态有较大的作用。矫正“膝反张”,主要的控制下肢伸肌运动,一般轻症以运动训练矫正,方法如下:患手膝跪位支撑在床垫上,患侧膝关节做屈伸训练,为配合协调运动,两膝交替屈伸进行训练,随着症状的好转,变为仰卧位或站立位进行,严重者下肢矫正或手术矫正。


(四)尖足,足内、外翻的训练
1.自我牵拉法—患儿面对墙壁站立,然后缓慢前趴,直到跟腱处感觉牵拉为止,还可把双脚尖转向外侧(似卓别林)做相同的动作。

2.足背屈肌肌力训练和坐式踝关节训练椅,拮抗痉挛的小腿肌,增大踝关节活动范围,纠正畸形。

3.仰卧,俯卧位压膝整足法,牵踝,摇踝法,达到纠正畸形的目的。内、外翻扳的应用。

4.上、下台阶和跑步车训练,在运动中牵伸痉挛的肌肉,加大活动范围,恢复功能,协调步态。

(五)上肢及手功能的训练
1.肩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的训练

(1)屈曲位,患儿仰卧,术者一手握前臂,沿身体中线慢慢上举,接近耳朵为止,反复操作。

(2)内收位,仰卧位或坐位,一手握上臂,另一手握前臂,沿水平方向移至90°时(外展),手心朝上方再继续上移,直至耳根部,反复操作。

(3)内旋位,坐或仰卧位,术者一手按肩,另一手握其腕部将肘关节屈曲后,做外旋下压动作,反复操作。

(4)上肢负重训练,哑铃操,棒操,拉沙袋训练,增加上肢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运动功能。

(5)举臂摸肩(弯肱拨刀),叉腰挺胸(雏鸟习飞)训练。

2.肘关节屈曲的训练

(1)主动、被动肘关节的屈伸运动。

(2)上肢负重,伸肘抓物训练。

(3)屈伸时关节(采荷挎篮),展肩屈肘(力拨千钧),肩肘屈伸(白猿献果),双手上举(举火烧天)。


3.腕指关节屈曲,拇指内收训练

(1)被动腕手操:术者双手并列于腕关节下端,两拇指并列于腕背侧,指端朝向前臂,另四指托于手掌,将患儿手腕做屈、伸、抖、牵等手法,然后从指根到指端,用捻法和牵指法交替操作,最后用捋法在批端收尾,反复操作。

(2)手掌抓握,双手互握,手心向上抓握。(金龙探爪)

(3)挠侧抓握(握笔)训练,拇食指指尖捏法(扣子,黄豆,绿豆,拿汤勺,拿钥匙开门等)。

(4)腕关节伸展(背屈),屈曲(掌屈),手指外展、内收的训练(五指分开,合拢动作)。

4.拇指内收的训练

拇指内收、外展、伸直训练,拇指屈曲,对掌,对指训练,双手交叉训练。手功能训练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粗大到精细的过程。

手足徐动型的训练方法

多年来治疗脑瘫的临床经验证实,“治疗是基础,训练是关键”。缺乏治疗的训练不是无法进行,就是效果不佳。

相反亦然,没有训练的治疗既不能巩固其治疗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治疗加训练事半功倍!

手足徐动型的训练方法

(一)仰卧拉起训练
1.仰卧拉起训练,通过抗重力活动的过程来增加头控能力;

2.仰卧Bobath球、滚桶上轻轻滚动引出患儿躯干屈曲的保护性反应;(我觉得此动作不可取,不好控制,可增加其伸肌痉挛);

3.仰卧位用各种玩具诱导患儿左右转头,增加患儿头部自由转动时的控制能力;

4.患儿仰卧于吊床上,使患儿躯干及四肢呈屈曲位,以此来抑制由于伸肌张力增高所致的角弓反张(受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LS的影响)。


(二)俯卧位训练
1.俯卧楔形枕上,提高头、颈部抗重力伸展上抬的控制能力及肩部和双上肢的支持能力。(注意:髋关节保持伸展位)。

2.俯卧Babath球、滚桶、平衡板上,利用重心不断的变换,诱发患儿保护性伸展反应,来提高头颈部抗重力上抬的能力。

3.爬行训练,通过患儿主动运动来增加头部的控制能力。

(三)坐位训练
1.盘腿坐、长坐位,增加患儿头部控制能力,同时提高腰部力量及坐位平衡训练。

2.患儿骑跨于母亲胸前,母子面对面进行头部控制能力的训练(注意:母子目光均应平视),同时增进母子间感情交流。

3.采用颈部操来调节颈部的肌张力,增加颈部肌肉力量达到增强颈部控制能力。(具体方法:术者双手轻托患儿双下颌面,做头部的屈曲、伸展、侧屈、侧旋及环转来调整颈部肌群张力)。

4.还可采用学步车带行走,在患儿行走过程中,逐渐自我调整异常的张力,恢复肌力,达到控制能力增强的目的。

最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以下三种方法来衡量头是否在对称的中线上:

(1)患儿仰卧向上看时,头不向两边转动,与躯干正中线保持一致:

(2)患儿俯卧位(如:楔形枕、Bobath球、滚桶)时,头身呈一条直线;

(3)患儿坐位,侧面看头在正中,不向前后倾倒,与躯干中线一致。

(四).四肢不随意动作和姿势异常的训练
本着“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抑制异常原始反射”的原则,结合患儿实际病情,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

1.应用梯背架,条形床,方凳训练患儿在坐、卧、跪、站、行走时身体维持中线位对称姿势,来抑制不自主的徐动,强化自身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

2.台阶器,功率车,股四头肌的训练椅的使用,有增加下肢肌力,降低异常的肌张力,抑制不自主动作,强化正常运动模式的作用。

3.双杠一阶梯训练,协调四肢不全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

4.上肢、手粗大及精细动作的训练,有加强手一眼协调能力,抑制异常模式和不自主运动,恢复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

5.“行走三步曲”,根据患儿目前病情选用悬吊学步车,学步带,手推学步车的依次应用,来达到提高肌力,纠正肌张力不全,协调运动功能,之后,再针对出现的尖足,足内、外翻等畸形予以矫正。

混合型脑瘫的训练常规

(一)鬼脸训练法
1.颞下颌关节训练

患儿被动(或主动)做下颌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及侧方运动,协调面部肌肉张力,增强关节灵活性,恢复功能。

2.面部表情肌训练

(1)做呲牙裂嘴,咀嚼泡泡糖等动作锻炼面部肌肉的协调性。

(2)手法拿捏面部肌肉点揉相关穴位(垂根、听会、翳风、地仓、承浆穴),调节肌肉张力。

(3)照镜子练习口形,发音,吹气球等。



(二)医疗体操(是运动疗法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措施)
1.上肢操(被动、主动运动)

预备姿势:仰卧位,术者面对患儿,双手握患儿双腕,术者拇指放患儿双腕,术者拇指放患儿掌心。将其双臂放于体侧。

第一节扩胸运动;第二节伸展运动;第三节屈肘运动;第四节环转运动。

适用范围:上肢关节活动受限的脑瘫患儿。

2.下肢操(被动、主动运动)

预备姿势: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术者双手握患儿双踝。第一节屈膝屈髋运动;第二节双髋外展运动第三节髋内、外旋运动;第四节屈、伸膝运动;
第五节牵踝、摇踝运动;第六节屈、伸踝运动。适用范围:各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障碍。

注意事项:痉挛型的训练方法原则:缓解肌肉张力,增强肌力是训练之本。具体办法是牵伸肌腱,疏松肌肉,活动关节,用生物力学的方法矫正畸形的肢体,使其达到功能位置,然后协调运动功能,使患儿得以全面康复。

来源:康复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9粉丝

105帖子

排行榜
  • 口腔溃疡和炎症的外观和大小不同,可累及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嘴唇(见唇溃疡和炎症)
    6640
  • 视网膜是眼睛后部的细胞层,对光敏感,并将信号发送到大脑,产生视觉。什么是视网膜脱
    2250
  • 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指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所致的心脏病,最
    1600
作者专栏
中国康复治疗师网APP下载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提供优质康复职称考试辅导服务

康复学习就上康复治疗师网

康复医学职业教育O2O创新品牌

10年优越口碑历程见证

  • 官网微信

    每天官微五分钟,一年萌新变大神

    扫码关注
  • APP客户端

    48+W康复治疗师邀您加入!

    下载APP客户端
  • 官方客服
KFZLS.COM

学习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悄悄变强大,惊艳所有人!

Copyright   ©2012-2021  康复治疗师网Powered by©kfzls.com技术支持:康复治疗师网     ( 湘ICP备1201063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