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三单元 脊髓病变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脊髓横贯性损害,导致双下肢或四肢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青壮年,无性别差异起病前数天或l一2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疫苗接种史。受凉、过劳、外伤等常为发病诱因。起病较急,病人常先有背部疼痛、腹痛或胸部束带感,于数小时或数日发展到脊髓横贯性损害。
(一)运动障碍:上胸段(胸3—5)多见。急性期病人出现瘫痪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此为脊髓休克(2~4周)。3~4周后进入恢复期,脊髓休克现象逐渐消失,但出现肢体痉挛性瘫痪。 (二)感觉障碍:受累平面以下的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四)脑脊液检查:压力不高,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20~2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可轻度增高(O.5~1.2g/L),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病前有感染或疫苗接种史及迅速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结合脑脊液检查,易于作出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急性硬膜外脓肿 (二)脊髓出血 (三)脊髓转移性肿瘤
例题1:女性,30岁,2天来进行性双下肢瘫痪,大小便障碍,体温正常。胸水平以下深浅感觉丧失和截瘫(横贯性损伤)。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白细胞80×106/L(80个/mm3),淋巴细胞占80%,蛋白轻度增高,(脑脊液检查表现)最可能的诊断为? A.脊髓出血? B.急性脊髓炎? C.脊髓肿瘤? D.多发性硬化? E.急性硬膜外脓肿? 答案:B? ? 例题2:(13~14题共用题干) (2004)? 男性,25岁。狂犬病疫苗注射后一天出现全身“荨麻疹”,三天后消退。第七天后再注射该疫苗,次日双下肢无力伴小便困难(自主神经损伤)。体检:视力正常,胸以下深浅感觉缺失(传导性感觉障碍),双下肢肌力Ⅳ级,膝踝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阳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脊柱无压痛。——(横贯性损伤) 13题:?最可能的诊断为 ?【ZL】 A?狂犬病? B.急性脊髓炎? C.视神经脊髓炎? D.脊髓出血? E.脊髓肿瘤? 答案:B? 14题:?确诊本病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 【ZL】 A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 B.脊柱平片? C.脊柱CT? D.脊髓MRI? E.血清狂犬病毒抗体测定 答案:A?
例题3:患者,男,25岁。双下肢乏力伴尿潴留10天就诊。查体:双下肢肌力Ⅲ级,脐以下感觉缺失。最可能的诊断是?(横贯性损伤) 【ZL】 A.急性脊髓炎 B.周期性麻痹 ? C.格林-巴利综合征? D.亚急性联合变性 ? E.脊髓压迫症? 答案:A?
例题4:急性脊髓炎的可能诱因为 (2006) 【ZL】 A.疫苗接种 B.肠道感染 C. 败血症 D.肺炎 E.强直性脊柱炎 答案: A(或B ) 解析:此题出的不严密,急性脊髓炎病因不清,包括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如感染后脊髓炎和疫苗接种后脊髓炎,因此,疫苗接种和肠道感染均为其发生诱因。
三、治疗 (一)急性期药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以及对症支持。 (二)恢复期加强肢体锻炼。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脊髓压迫症横向定位鉴别要点
髓 外 髓 内 起病与病程 缓慢,病程长 较快,病程较短 症状波动 常有 少见 根痛 早期常有 少见,晚期可偶有 肌萎缩 少见 多见 肌肉、感觉障碍顺序 多自远端开始向心发展 多自压迫水平向远端发展 常有脊髓半横断表现 可有感觉分离现象(深与痛温觉) 棘突压痛 常有 无 括约肌功能障碍 较晚出现 较早 椎管阻塞 较早出现 较晚出现,程度轻 脑脊液蛋白质增高 明显 较轻 脊髓碘剂造影 阻塞面光滑呈杯口状 脊髓呈梭形膨大 脊髓明显移位 阻塞不完全 MRI 髓外肿块,脊髓移位 脊髓呈梭形膨大
例题1:女性,35岁。5个月来间歇性胸背剧痛。体检:右侧下肢肌力Ⅳ度伴膝、踝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右踝振动觉消失,左胸下痛温觉消失(半切综合征表现)。余神经系统无异常。胸椎平片无异常。胸段MRI结果见右图,可能诊断为(2004) A.髓内肿瘤? B.髓外肿瘤? C.脊髓炎? D.脊柱转移癌? E.脊柱结核? 答案:B?(2004) 解析:患者出现间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胸背剧痛,体检示右侧下肢肌力Ⅳ度伴膝、踝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对侧胸??6?下痛温觉消失,胸段MRI结果示髓外肿瘤的影像特点。?
例题2:(148—150题共用题干) 成年男性。三个月来双下肢无力、麻木逐渐加重,背后疼痛且咳嗽时加剧。查体:左半侧T8以下痛温觉消失,右下肢肌力3级,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右下肢足趾振动觉、位置觉消失。
148题: 可能的诊断为 A.T8附近脊髓髓内癌变 B.左T8附近脊髓髓外病变. C.右T8附近脊髓髓内病变 D.T3附近脊前动脉闭塞 E.右T8附近脊髓髓外病变
149题: 病变脊髓处,MRI表现为 A.脊髓呈梭形膨大,广泛低信号 B.正常脊髓 C.脊髓不膨大,髓内广泛点状高信号 D.脊髓外肿块 E.中央管扩大呈空腔
150题: 该脊髓损害为 A.脊髓后角损害 B.脊髓横贯性损害 C.Brown-Sequard缘簿 D.脊神经根损害 E.脊髓后索和侧索联合损害 第四单元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本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伴发的动脉病变。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最多见,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发病隐袭、逐渐讲展,如血管性痴呆等。 l 前循环 – 颈内动脉:大脑半球 – 大脑中动脉:大脑突面 – 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内侧 l 后循环 – 椎动脉:延髓、小脑 – 基底动脉:桥脑、中脑、丘脑、小脑 – 大脑后动脉:枕叶、颞叶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概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颈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可能的主要发病机制: (一)微栓塞 (二)脑血管痉挛、狭窄或受压。
三、临床表现 好发于50—70岁,男多于女。每次发作出现几乎同样的局灶症状符合一定血管供应区的脑功能。
(一)颈内动脉系统TIA 表现为发作性偏瘫或单肢轻瘫最多见,主侧半球病变可出现失语。亦可出现面部、单一上、下肢或偏身麻木及感觉障碍、一过性失明、同向偏盲等。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的症状为阵发性眩晕、伴恶心、呕吐。也可出现复视、眼震、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交叉性瘫等。(脑干症状)
四、诊断要点 (一)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多为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死的前驱发作(脑血栓形成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二)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l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
例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完全恢复最长应在(2001)A.6小时内? B.12小时内? C.24小时内? D.48小时内? E.72小时内? 答案:C? 解析:传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时限为24小时内恢复。
五、鉴别诊断
(一)局限性癫痫 (二)Meniere病
六、治疗 目的是消除病因、减少及预防发作。
(一)病因治疗(基础病、动脉粥样斑块处理) (二)预防性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剂,减少TIA发作 2.对频繁发作的TIA可用抗凝药。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应监测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药物右肝素、华法林等(详见“脑血栓形”节)。 例题1:(14~16题共用题干)? (2002) 男,56岁的心房颤动患者,突然发生命名物名困难。2周来共发生过5次,每次持续2~15秒。查体无神经系统异常。脑CT无异常。 14题: 可能的诊断是? A.脑动脉瘤? B.脑血栓形成? C.脑出血? D.脑血管畸形? 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答案:E 解析:发作性的运动性失语,均于24小时内缓解,查体无神经系统异常,脑CT无异常,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5题: 主要累及的血管是? A.基底动脉系? B.椎动脉系? C.颈内动脉系? D.大脑后动脉? E.大脑前动脉? 答案:D? 解析:该患者病变部位在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 16题: 最适宜的预防治疗是? A.阿司匹林? B.低分子右旋糖酐? C.丙戊酸钠? D.胞二磷胆碱? E.降纤酶? 答案:A?(2002) 解析:血小板抑制剂,如阿司匹林,可减少栓子发生,预防复发。? 例题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目的是? A.改善神经功能的缺失? B.保护脑细胞? C.增加再灌注? D.预防复发? E.扩张血管? 答案:D? 解析: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减少微栓子及短暂性脑缺血的复发。
第二节 脑血栓形成
由于供应脑的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等目身病变使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体征。 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且常伴有高血压。
例题1:脑梗死的病因中,最重要的是? A.动脉硬化? B.高血压? C.动脉壁炎症?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血高凝状态? 答案:A? 解析: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基本病因,常伴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动脉璧炎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高凝状态为其少见病因。 例题2:脑血栓形成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 (2005)?【ZL】 A?抽烟史? B?蛛网膜下腔出血史? C?脑出血史? D?短暂脑缺血发作史? E?梅毒史
一、临床表现 (一)大脑中动脉如主干闭塞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基底节区)。 (二)椎-基底动脉闭塞 脑桥基底部梗死可出现闭锁综合征(10cked-in syndrome),患者意识清楚,四肢瘫痪,双侧面瘫、球麻痹等,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各种动作,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诊断要点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大多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2.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或呈阶梯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 炎、血液病等。 3.发病后l~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4.有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5.有条件时可首选CT或MRI检查。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三、鉴别诊断 (一)脑出血 (二)脑栓塞
四、急性期治疗方法 争取早期治疗、采取个体化处理,最终达到挽救生命,降低病残程度和预防复发。
(一)血液稀释法如患者确有血液粘度过高,血容量不足,适量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二)早期溶栓治疗在起病6小时内进行溶栓,迅速恢复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缺血半 暗带区的神经元损伤。 应用此类药物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一般适用于75岁以下的发病6小时内的进 展性卒中无意识障碍患者,CT排除颅内出血,且本次病程的低密灶尚未出现,无出血性疾 病及出血素质。 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链激酶等。可 以静脉缓慢给药,也可采用在血管造影下进行介入动脉给药的溶栓。
(三)抗凝治疗: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四)脑保护治疗针对缺氧后细胞坏死的不同机制,延长和改善细胞生存能力。 1.钙拈抗剂如尼莫地平。 2.维生素E和C等自由基清除剂。 3.胞二磷胞碱等脑代谢活化剂。
(五)降纤治疗。
(六)一般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和供氧。 2.保持良好的心肺功能和血容量稳定及水电解质平衡。 3.饮食营养尽量经口或鼻胃管喂养。避免大量输入葡萄糖,因高血糖会使脑梗死灶 扩大。 4.防止合并症积极预防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防止褥疮的发生。
(七)调整血压血压一般维持在发病时所测的或患者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 例题1:(4~6题共用题干)? 男,63岁。晨起床时,发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不能活动。既往无类似病史。发病后5小时,体检发现神志清楚,血压16/10.7 kPa(120/80 mmHg),失语,右中枢性面瘫、舌瘫,右上、下肢肌力2级,右半身痛觉减退,颅脑CT未见异常。? 4题: 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左侧大脑前动脉? B.右侧大脑前动脉? C.左侧大脑中动脉? D.右侧大脑中动脉? E.椎-基底动脉? 答案:C? 解析:患者右侧中枢性面瘫,肌力减退,右半身感觉障碍,提示病变于左侧基层节区,为左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 5题: 病变的性质是? A.脑出血? B.脑栓塞? C.脑肿瘤? D.脑血栓形成? E.蛛网膜下腔出血? 答案:D? 解析:CT未见异常,可排除脑出血,病人无房颤等栓子来源,首先考虑血栓形成。? 6题: 应选择治疗方法是? A.调整血压? B.溶栓治疗? C.应用止血剂? D.手术治疗? E.脑保护剂? 答案:B? 解析:脑血栓形成发病6小时为超早期可行溶栓治疗,本患者发病5小时就诊,据年龄症状、体征及头颅CT结果是溶栓适应症,可行溶栓治疗。 例题2: 男,65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危险因素)。一天前发现左侧上、下肢活动受限,吐字不清,神志清楚。无明显头痛、呕吐,检查发现左侧上、下肢肌力3级,左半身痛觉减退(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头颅CT未见异常(排除出血),临床上考虑可能性最大的疾病是? A.脑出血? B.脑栓塞? C.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脑血栓形成? 答案:E? 解析:患者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持续存在,除外C。头颅CT未见异常,除外脑出血。无栓子来源,除外B。而D无肢体活动障碍。故选E。? 例题3:(11~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椎一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B.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 C.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小脑出血? 11题: 有眩晕、眼震、构音障碍、交叉性瘫痪,见于? 答案:A? 解析: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综合征可表现为眩晕、呕吐、四肢瘫、共济失调、构音障碍、昏迷、高热等。 12题: 有偏瘫、同向性偏盲、偏身感觉障碍,见于? 答案:C? 解析: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可导致病灶对侧中枢性面瘫、舌瘫与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受累出现完全性失语症。
第三节 脑栓塞
一、病因 栓子来源可分三大类: (一)心源性 (二)非心源性 (三)来源不明极少数病例虽经各种检查仍未查明栓子来源者。
二、诊断要点 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突发)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梗死。 6.栓子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候。 7.脑CT或MRI可显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变化,出现出血性死者更有脑栓塞 可能。
例题1: 脑栓塞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2000)?【ZL】 A.患者较年轻 ? B.多有风湿性心瓣膜病史 ? C.起病急骤? D.多有脑膜刺激征? E.可有偏瘫失语? 答案:D
例题2: 女,39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突然出现偏瘫,失语。检查:神志清楚,脑脊液正常,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最可能的诊断是 (2000)?【ZL】 A.脑出血 ? B.脑栓塞 ? C.脑血栓形成?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答案: B
三、治疗原则
1.脑部病变的治疗基本与脑血栓形成治疗相同(见第二节),主要是改善脑循环,减 轻脑水肿,减少梗死范围。 2.除治疗脑部病变之外,要同时治疗引起脑栓塞的原发性疾病。 3.如CT显示为出血性梗死或脑脊液中含红细胞,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并发的脑 栓塞应禁用抗凝治疗。
第四节 脑出血
一、常见病因 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是脑出血最主要的原因。 二、临床表现 脑出血多发生在没有系统治疗或血压控制不好的高血压病人,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 中发病。发病时往往有血压明显升高,临床表现轻重差别很大,主要取决出血部位和出血 量,意识障碍程度是判断病情的主要指标。
(一)基底节区出血为脑出血最常见类型(考点)。由于出血较多时可侵及内囊而出现一些共同症状。 1.轻型多属壳核出血(一般为数毫升至30m1) 2.重型多属壳核大量出血,向内扩展或穿破脑室,出血量可达30-160ml;或系丘 脑较大量出血,血肿侵及内囊或破入脑室。易形成疝。 例题1: 脑出血最好发的部位是? A.脑叶? B.小脑? C.脑室? D.脑桥? E.基底节区出血? 答案:E? 解析:70%的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在基底节区。 例题2: 高血压病脑出血时,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 A.小脑齿状核? B.小脑皮质? C.桥脑? D.基底节? E.延脑? 答案:D? 解析:基底节区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 例题3: 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2003)? A.豆状核和丘脑? B.内囊和基底节? C.蛛网膜下腔? D.侧脑室? E.大脑髓质? 答案:B?(2003) 解析:内囊和基底节为基底节区,是高血压脑出血最易发生的部位。 例题4: 高血压病并发脑出血的常见部位是 (2000)?【ZL】 A.大脑皮质 ? B.桥脑 ? C.小脑? D.内囊及基底节区 ? E.延脑? 答案:D
(二)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如病情继续加重,颅内压明显升高,昏迷加深,极易发生枕骨大孔疝死亡。
三、诊断要点 1.多诊高血压病史。 2.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3. 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颅压升高) 4.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5.有条件可首选cT或MRI检查。急性期脑CT中见高密度血肿,周围有少许水肿,有 占位效应和或脑组织移位。 MRI对小脑和脑干能显出T1加权和T加权有出血的高信号区。 6.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例题:(19~21题共用题干)? (2004) 男性,56岁。高血压病患者。旅游登山中突然左侧肢体发麻、乏力。急送医院,摄头颅CT片如下图。 19题: 病损部位在? A.左侧大脑皮质? B.右侧大脑皮质? C.左侧基底节区? D.右侧基底节区? E.小脑? 答案:D? 20题: CT影像中描述病灶呈? A.高信号区? B.低信号区? C.低密度区? D.高密度区? E.不等密度区? 答案:D? 21题: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出血? B.脑血栓形成?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栓塞? E.短暂脑缺血发作? 答案: A? 解析:患者男性、有高血病史、活动情况下急性起病、有定位体征(左侧肢体发麻、无力),结合头颅CT为右侧基底节区高密度血肿。确诊脑出血。 例题2: 脑出血的确诊依据是 (2003)? A.争吵后头痛、呕吐 ? B.偏瘫、偏盲、偏身感觉者? C.急性偏瘫者,伴CT中对应区域有低密度病灶? D.急性偏瘫者,伴CT中对应区域有高密度病灶? E.持续昏迷者? 答案:D? 例题3: 男性,60岁。2小时前与人争吵后突发头痛,吐咖啡色液体。查体:血压190/120 mmHg,深昏迷,双侧瞳孔小,四肢瘫,颈有阻力。四肢有阵发性强直出现,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出血部位可能为? (2003) 【ZL】 A.内囊 B. 额叶 C.小脑? D.脑室 E.枕叶? 答案:D
四、鉴别诊断 (主要与脑梗鉴别)
五、急性期治疗方法 急性期治疗总体原则是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减低颅内压,调整血 压改善循环,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一)对症治疗基本上与脑血栓形成相同。 1.安静。 2.保持气道通畅。 3.高血压处理脑出血患者发病时血压都有升高,甚至比平时更高,一般主张不使用降血压药物尤其是注射利血平等强力降压剂。如收缩压在200mgHg以上,可适当给予作 用较温和的降压药如呋塞米(速尿)及硫酸镁等。急性期过后(约2周),血压仍持续过高 时可系统应用降压药。 4.脱水降颅压——甘露醇。 5.合并症处理(应激、感染)。
(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例题: 男,59岁。有高血压史。与人争吵后出现头痛、呕吐、右侧肢体无力。6小时后嗜睡。血压200/100mmHg,MRI示左侧内囊有T1加权和T2加权均呈高信号异常区,诊断为脑出血。对此病人一般不用的治疗是 (2006) 【ZL】 A.20%甘露醇 B.维生素K1 C. 利血平 D.10%葡萄糖液 E.间歇给氧 第五单元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黑质纹状体为主的中枢变性疾病,以运动减少、肌张力 强直、震颤和体位不稳为主要症状。
一、病因与生化改变 (一)病因 (二)生化变化 多巴胺与乙酰胆碱功能拮抗。(药物治疗)
例题: 黑质纹状体系统内使左旋多巴转化为多巴胺的酶是? (2002) A.单胺氧化酶? B.氨基酸脱羧酶? C.酪氨酸羟化酶? D.儿茶酚胺邻甲基转移酶? E.胆碱脂酶? 答案:B?
二、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出现平均年龄约5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起病缓慢,逐渐发展,早期症状多 为震颤或肢体动作不便。
(一)震颤典型震颤为静止性震颤,多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可以波及四肢、下颌、 唇、舌和颈部;每秒4-6次,幅度不定,情绪紧张时加重。 (二)运动减少主要表现为随意动作减少,包括始动困难和动作缓慢。(精细动作、“小写症”)。 (三)强直多自一侧肢体起病,逐渐累及另一侧肢体然后遍及全身。面肌强直使表情 和瞬目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肌张力增高呈“铅管样强直’’或“齿轮样强 直”。 (四)体位不稳行走时步距缩短,结合屈曲体态,常见碎步、前冲,称为“慌张步态”。 (五)其他症状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三、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即发病年龄、缓慢发生并逐渐进展的三大主征——静止 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
四、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诸如感染(脑炎)、中毒(CO)、外伤(头部外伤)、药物(吩噻嗪类、丁酰苯类)、脑动脉硬化、其他脑病(Alzheimer病)等各种在所致的症状和本病类似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
五、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原则:无特效病因治疗,目前治疗均为症状治疗。 累及一侧肢体的早期帕金森病或年轻患者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尽量推迟应用左旋多巴。 病情严重、且进展快、年龄近于70岁者,则可应用左旋多巴制剂。 晚期重症患者:左旋多巴制剂可与多巴胺受体激动或儿茶酚-氧一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合用。 抗帕金森病药物应用因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适剂量,也不宜突然停药。
(一)抗胆碱药物 安坦。副作用有口干,便秘、尿潴留等。有闭角型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二)金刚烷胺每1次口服100mg,晨、午各一次。副作用有不宁、失眠、足踝水肿, 幻觉等,有肾功能不良、癫痫史者禁用。 (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丙炔苯丙胺。 (四)左旋多巴和复方左旋多巴 (五)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或培高利特(pergolide)。 (六)儿茶酚一氧一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例题1:(1~3题共用题干)? 男,71岁,2年来无诱因逐渐出现行动缓慢,行走时上肢无摆动,前倾屈曲体态。双手有震颤,双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无智能和感觉障碍,无锥体束损害征。? 1题: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帕金森病? D.扭转痉挛? C.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 D.肝豆状核变性? E.脑动脉硬化? 答案:A? 2题: 选择最适当的治疗药物是? A.安坦? B.复方左旋多巴? C.丙炔苯丙胺? D.溴隐亭? E.维生素E? 答案:B? 3题: 选用上述治疗的目的是? A.治愈疾病? B.阻止疾病的进行? C.改善症状? D.预防并发症? E.增强体质? 答案:C? 解析:患者为老年男性,出现缓慢发生并逐渐进展的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和运动减少,无智能和感觉障碍,无锥体束损害征,帕金森病诊断明确;帕金森病治疗主要是改善症状,左旋多巴可通过血脑屏障,用于替代治疗为首选。? 例题2:用左旋多巴或M受体阻断剂治疗震颤麻痹(帕金森病),不能缓解的症状是(2003) A.肌肉强直? B.随意运动减少? C.动作缓慢? D.面部表情呆板? E.静止性震颤? 答案:B(2003) 解析:帕金森病为锥体外系疾病,锥体外系的功能是调节随意运动,随意运动由锥体系完成。因此,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不能改善随意运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