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开启左侧

[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的手法一上田法

[复制链接]
崔文秀 发表于 2013-8-27 18: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湖南郴州
 

登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田正是爱知县欠身心障碍儿童疗育中心第二青岛学园园长,小儿整形外科医生,1988年创立了一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新手法一上田法。
  1988年7月首次在仙台的第13回日本运动疗法学会上发表。
  1991年召开第一回日本上田法治疗研究会学术会议。
  本法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产生的疗法,对Bobath法,Vojta法提出质疑,其观点相异。
  本法对重度脑性瘫痪缓解挛缩,效果特别明显。
  由于该方法简便,所以适合家庭和社区应用。
  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对Bobath抑制异常姿势反射、诱发正常的翻正反应和平衡反应的治疗方法提出不同看法:①脑性瘫痪的挛缩或过紧张的发生机制,至今虽有不同解释,而实际尚未清楚。③用四肢近位的关键点来控制异常模式效果并不理想,效果只限于治疗师训练时间,对日常生活场面波及不到。③对于是异常的反射性姿势模式导致挛缩,还是由于过紧张而产生了异常姿势模式,他认为挛缩、过紧张是元凶,如足外翻也是因挛缩而产生。因此。他认为解除四肢、躯干的过紧张,异常姿势便会云消雾散。
? ?2.否认挛缩按头、尾方向发展的说法。认为挛缩是从四肢的末端,即足的拇趾和手的拇指开始向中枢方向进行。他调查了早期确诊的痉挛型脑性瘫痪,3—12个月患儿18名。初诊时母趾挛缩者6名,母趾和足部挛缩者7名,末见有挛缩者5名。经追踪观察为姆趾先出现挛缩,接着为足关节,其中有4名以后涉及股内收肌。余下13名也呈同样模式。他还对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也异常(张力低下,过紧张)患儿作了回顾调查,也发现母长屈肌孪缩有出现和不出现者。出现多在1岁前后,2—3岁时也有出现,张力低下患儿出现挛缩者相当多。挛缩出现较早的患儿以后小腿三头肌也常出现挛缩。因此,他的结论为下肢拇指最早出现挛缩,向中枢扩延。母趾和足关节有同时出现情况,小腿三头肌呈可有可无程度、上肢也确认拇长屈肌挛缩,但不同于下肢,有拇指移至肘的情况,可能因上肢和下肢神经机构不同之缘故。
? ?3.把四肢木端(拇指、姆趾)挛缩称为末端挛缩。对脑性瘫痪的挛缩最先在母趾出现,大多在生后3—6个月,称为初期末端挛缩。存在足关节部极轻的挛缩,即使目前尚无,早晚也会出现,可以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患儿在1岁前后,或到2—3岁时,四肢末端出现挛缩音,称为后期末端挛缩。挛缩的机制尚不清楚。后期末端挛缩可以使用上田法治疗,以促进恢复正常。
? ?4.他对解剖学家养老孟司的“中枢是末梢的奴隶”的观点赞同,即没有末梢(手、足)也没有中枢(脑),就像市长和市民的关系那样,市民是主体,末梢也可为主体。一般认为,脑性瘫痪患儿的异常姿势,是受脑的指令致使手足过分紧张而变得强硬。反过来想,也可能是由于末梢(手足)部位的过分紧张而造成了异常姿势。所以去掉手足的过紧张成为先决条件。上田法就是从去掉手足和躯体的过紧张为目的的手法,去掉末梢过紧张,异常姿势自然会消除,而出现小儿自然的运动发育姿势。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风泉清听 发表于 2021-5-16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郴州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28粉丝

3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中国康复治疗师网APP下载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提供优质康复职称考试辅导服务

康复学习就上康复治疗师网

康复医学职业教育O2O创新品牌

10年优越口碑历程见证

  • 官网微信

    每天官微五分钟,一年萌新变大神

    扫码关注
  • APP客户端

    48+W康复治疗师邀您加入!

    下载APP客户端
  • 官方客服
KFZLS.COM

学习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悄悄变强大,惊艳所有人!

Copyright   ©2012-2021  康复治疗师网Powered by©kfzls.com技术支持:康复治疗师网     ( 湘ICP备1201063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