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小儿脚尖着地又叫小儿尖足,小儿尖足怎么治疗好?小儿尖足是小儿脑瘫为明显的症状,此病主要是由于小腿三头肌痉挛引起的,尖足若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大有可能造成裸关节挛缩,下肢不等长,脊柱侧弯等继发问题。给孩子的生长发育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下小儿尖足。 【了解】小儿尖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脚尖着地,踮脚尖,指小儿尖足,是脑瘫的一种表现形式。尖足即宝宝站立时足尖着地,两腿交叉,医学上谓之“剪形步态”,大多是脑发育不全造成的,往往提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发育异常、早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运动及姿势异常。
提醒:尖足,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并进行及早治疗,大部分孩子是可以康复。尖足有生理性尖足和病理性尖足,即正常的和异常的。
生理性尖足:一岁以内正常婴儿,在生长发育阶段会出现一过性尖足,主要在4个月左右扶站立位蹦跳阶段和10个月左右开始持续站立阶段,随着生长发育尖足会消失,这种即为生理性尖足。生理性尖足需要家长密切随访观察。
病理性尖足:由于病理性尖足往往提示宝宝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需要引起家长足够重视。
【解析】小儿尖足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1、小腿后侧肌肉痉挛:尖足倾向基于小腿后侧肌肉痉挛,痉挛就是该肌群遇到牵拉、触摸等刺激时收缩反应及收缩强度增加,表现为痉挛的肌群比其他肌群硬,因此对新生儿及幼婴进行全身抚触时,应注意小腿肚子是不是比其他部位肌肉硬。
2、足背屈角≥90度:判断幼婴小腿后侧肌群受刺激时收缩反应及收缩强度是否增加,另外的方法就是足背屈角的测定。
3、引发尖足显现:扶持孩子双腋下呈直立后后,使其足轻碰台面扶呈站立位,如足跟抬起大于30左右,显示小腿后侧肌群受刺激时收缩反应及收缩强度增加,是立位时的尖足征象。扶立后重心稍向前并左右交替,可促孩子迈步,如迈步时足跟有较显抬起的不着地现象,即为尖足。
小儿尖足几种家庭治疗方法
1被动运动:
1)可采用肌肉牵拉技术对小腿三头肌进行反复牵拉和持续性牵拉,也可以采用关节活动技术以扩大踝关节活动范围。
2)患儿仰卧位,先屈曲患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然后对踝关节进行牵拉。
3)患儿俯卧位,在反复屈曲患儿膝关节的同时,对踝关节进行牵拉。
4)牵拉过程中,应根据是否存在足内翻或足外翻,调整抓握患儿足的方向,以避免虽然牵拉了小腿三头肌却加重了足的内外翻。
2主动运动:
1)患儿蹲位,双足与肩同宽,足尖略向外,治疗者位于患儿后方,双手控制患儿膝关节内侧作前后或左右移动。
2)具有足背屈能力的患儿应对其进行主动足背屈训练,增加胫骨前肌的肌力,以对抗小腿三头肌的肌张力,从而协调踝关节的运动。
3)取仰卧位进行主动屈髋屈膝训练,在此过程中可逐渐扩大踝关节活动范围。
3推拿治疗:
1)推小腿后侧:以一手掌根置于腘窝,自上而下推至跟腱处,反复操作5-10遍,用力要平稳着实,速度宜缓慢。
2)拿小腿后侧: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置于下肢内侧,拇指置于相对应的小腿外侧,自上而下拿小腿后侧三头肌至跟腱处,反复操作5-10遍。
3)将膝关节屈曲90°作踝关节背伸、趾关节背伸牵张被动运动。
4)患儿仰卧位,双下肢伸直,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开始,顺时针按揉至外踝处,反复操作5-10遍。
5)擦小腿前外侧,温热为度。
【提醒】小儿尖足不仅影响人的外在形体美失去挺拔的身姿,对其生活与工作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更会影响到身体健康,还会会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小儿尖足患者应及时诊治,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