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网

标题: 脊柱矢状面与冠状面曲度/孰轻孰重 [打印本页]

作者: 子洺    时间: 2025-2-19 17:07
标题: 脊柱矢状面与冠状面曲度/孰轻孰重
抽象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康复医学与大众都得到了互相输出与了解的路径。但作者观察到其中脊柱冠状面曲度的讨论远远多于矢状面曲度(又称脊柱生理曲度),其中大篇文章都是针对脊柱侧弯的。于绝大部分人类而言,脊柱生理曲度才能衡量其生命质量。
从物理视角来看
以图1胸椎段来看,身体的后侧至身体前侧的主要骨骼及器官是脊柱→食管→气管→心脏→胸骨柄,生理曲度变直表现形式是脊柱椎体向身体正前方移动(另开章节讨论椎体向身体正前方位移却不向正后方位移)。图2中可明显看出脊柱生理曲度(胸椎段)无论过直还是过曲,均会对整个胸腔造成压迫。椎体的移动必然带动肋骨,既整个肺部也承受压力(此处暂且不考虑重力影响)。
即,人体优先级最高的器官----心脏,额外承受来自脊柱生理曲度变化带来的机械压力,势必影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响整个身体机能且直接增加了心脏负荷(影响最大寿命),但在心脏出现明显问题前肺部的生理影响会提前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只列举了代表性的一个)。
看!很简单的物理推导。慢性肺阻病至今为止也没有适用大范围人群的药物,前端医疗科研沿方向依旧在生化方向上一路猛进,假如部分人群慢性肺阻病的引发源头是机械压力,而后的身体化学反应是妥协与对抗(另开章节讨论)。
那么上文所列矫正脊柱生理曲度即可改善甚至解决。

第二届手术治疗肋骨骨折高峰论坛暨胸创伤论坛中,澳大利亚阿尔弗雷德医院提供了214位肋骨骨折手术6~12月随访记录,共分为两组肋骨固定组及非固定组两组,记录显示肋骨固定组术后的住院时间会稍少于非固定组,术后一周疼痛指数相差不大。在第六月的随访中肋骨固定组会更快的回归生活与工作当中,疼痛和生活质量相差不多。
作者选取自2002年至2017年关于肋骨骨折固定几篇代表性的医学文献,该手术可让患者更快的从ICU回到病房,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Tanaka   2002),肺功能的改善以及出院时间缩短(Grantzny  2005)
减少了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时间,拔管后几乎不需要无创机械通气机,大大缩减了ICU的住院时间,和普通病房的住院时间(由Marsco带领的阿尔弗雷德医院团队完成),该研究发表后该医院几乎所有手术在关胸前都会进行肋骨固定。

因为患者术前术后都是仰卧位,肋骨不固定会随着自身重量下沉,胸骨柄及肋骨下方就是肺部与心脏,所以从物理角度而言,肋骨骨折固定减少了心脏和肺部的外来机械压力,进而加快身体的自愈速度。

至此,本文的目的不是两个脊柱曲度的对立,而是让更多人的目光看向相对更重要的脊柱生理曲度上(在大部分情况下),也防止认知短缺被引导消费,但作者更害怕未来物理康复科研方向也受此影响。

目前全世界的康复医学都没有标准所言,望诸位明此。






欢迎光临 康复治疗师网 (https://www.kfzl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