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网

标题: 小儿脑瘫运动疗法的选择和应用策略 [打印本页]

作者: 晓丁吖    时间: 2020-8-8 19:16
标题: 小儿脑瘫运动疗法的选择和应用策略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其治疗原则包括遵循儿童运动发育的规律;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同时,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诱导;使患儿获得保持正常姿势的能力;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诱发和强化所希望的固定运动模式,逐渐完成由单个运动向多个运动的协调运动;康复训练前对肌张力的缓解等。

治疗要点主要为对头部的控制、支撑抬起训练、翻身训练、坐位训练、膝手立位和高爬位的训练、站立和立位训练、步行训练、步行的进步和实用性训练。

康复目标制定原则
1、符合脑瘫儿童发育特点及需求
2、儿童未来动作发展的考量
3、各项代偿动作的训练和抑制
4、儿童行为特质与心理因素的考虑
5、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
6、因应儿童发展,治疗目标要不断更新

小儿脑瘫的运动疗法包括:Bobath疗法、Vojta疗法、引导式教育、PNF技术、Rood疗法、核心稳定性训练、任务导向性训练、运动再学习、上田法Ueda therapy、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Brunnstrom疗法、借助于辅助器具的训练、渐增阻力的训练、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训练、关节松动技术、减重步态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协调功能训练等。

Bobath概念
Bobath概念以现代神经科学和康复科学为理论基础,Bobath概念重新界定。它是通过对每一位中枢神经疾病患者的病例进行学习、评价、治疗及演示来验证假设的过程。Bobath是一个总结的概念,与障碍程度无关,中枢神经损伤的各年龄段的患者均适用。是治疗中枢神经损伤后所引起的姿势紧张、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治疗目标是通过促进姿势控制和改善运动,发挥患者最大功能。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抑制手技(关键点控制)、促通手技(矫正反射、平衡反应)、刺激本体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手技。
(, 下载次数: 9)

关键点控制

引导式教育
引导式教育又称Peto法,是国际公认的以教育的方式治疗小儿脑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显著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患儿自主运动的潜力,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激发患儿的兴趣及参与意识。同时将运动、语言、理解、智力开发、社会交往和行为矫正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全面康复训练,使患儿在德、智、体、个性气质培养和行为塑造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康复和发展。
(, 下载次数: 8)
引导式教育
Vojta疗法
Vojta疗法又称Vojta诱导疗法,是德国学者Vojta博士总结创造的,由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组成的、诱导出反射性移动运动的促通治疗手法。其原理是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全身性的协调的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与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基本方法为反射性腹爬(R-K)、反射性翻身(R—U)。
(, 下载次数: 3)

反射性腹爬

任务导向性训练

训练目标:根据患儿个体能力,设计具体的任务或活动,通过引导患儿完成这些任务或进行这些活动,达到提高运动技能。

分析运动的组成:观察、分析、比较,描述正常的活动成分,并通过作业的观察来分析缺失的基本成分和异常表现。

设计相应的作业:引导患儿反复强化性作业练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训练向现实生活转移,保证患者将所学的运动技能运用与正常生活及各种环境。让家人和有关人员参与,使学习能持续和深入。

训练原则:通过任务分析、环境分析、患者能力分析,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计划,着重于帮助患者获得解决目标任务的能力。将一个任务分解为几个部分,从最简单的任务开始,循序渐进的增加任务难度,随着患者能力的增加而提高难度,使患者尝试自己能力的极限,最终顺利完成功能性目标,进而向现实生活转化。

核心稳定性训练

稳定肌(核心小肌群)
运动肌(核心大肌群)
主要肌群
骶棘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多裂肌等
背阔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及腰部的腰大肌等
形状
羽状
梭形
肌纤维构成
以慢肌纤维为主
以快肌纤维为主
位置
脊柱深部
脊柱表层
作用
参与稳定与耐力作用
主要参与快速运动

脑瘫患儿的核心稳定性差,主要表现为:躯干回旋困难、俯卧位时臀高头低、爬行困难、全前倾、半前倾、拱背坐、拱背站、牵拉成坐位时头后垂、牵拉时不经坐的过程直接成为直立姿势、直跪、跪走不能、体位转换困难、屈髋屈膝步态、屈髋屈膝过伸步态、挺腰突腹步态、左右摇摆的鸭步等。

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在患者可以完成动作的水平上开始;对稳定肌进行训练,采取低负荷(为最大收缩阻力的30—40%)的等长收缩训练,逐渐延长训练时间但不增加负荷量;强调不稳定状态下的训练负荷效应;依据个体水平采取逐渐递进的训练模式,循序渐进抗阻的训练原则和以闭链运动为主原则;

基本训练方法

徒手练习、俯卧式肘撑练习、仰卧式肘撑练习、侧撑练习、等长转体及动态桥式运动等,同时可借助器械,瑞士球、平衡板、滚筒、弹跳床、Thera-Band弹力带、药球、振动杆等进行练习。

目的:提高腹横肌、多裂肌和腰方肌等下腰腹部重要肌群的稳定(直接连接脊柱、骨盆,对核心稳定性起主要作用)。

肌内效贴
肌内效贴或称肌内效贴布贴扎、弹性运动贴布贴扎,并非新疗法,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即由整脊治疗师加濑建造博士应用于运动领域。近年来肌内效贴在竞技体育届、运动医学届及康复医学界较为风行,其技术理论体系较之以前更趋完整。

贴扎策略
贴布形状
I形
平行于组织 给软组织明确的促进动作指令 包覆关节 提供机械性刺激
Y形
促进或放松较次要或较小的肌群
X形
减少压迫、缓解疼痛或提高痛点
散形
消除肿胀,促进循环
三爪形
常用于放松或促进循环不佳的肌群,痉挛高张的肌群,它是Y形与散形的综合形态
O形
稳定局部皮肤筋膜
灯笼形
促进循环,并可提供皮肤感觉输入
螺旋形
较高级的整体动作训练

临床应用
中枢神经、周围神经伤病中,肌内效贴除了有消肿止痛、运动支持等作用外,在脑瘫康复方面,可增强肌肉收缩、缓解上下肢痉挛、改善上下肢无力的动作,还可以促进感知觉输入及加强运动控制的能力。

不同年龄段康复治疗目标及策略
婴儿期策略:发育的全面促进,包括抑制原始反射残存、促进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的建立等姿势矫正的方法的应用。

幼儿期的策略:针对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不均衡性、运动紊乱、异常性、运动障碍的多样性,异常方向“顺应性”等趋势,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注重心理及社会功能发育。

学龄前期策略:将生物力学原理和方法引入训练,重要目标是为入学做准备。采用诱导及主动运动训练、引导式教育等。

学龄期策略:主要目标是适应学习的环境,应以学会独立、建立计划和处理自我面对问题及需求的能力为主。精细运动、ADL更为重要,文娱体育训练,如马术、游泳、自行车、滑冰、球类、跳舞等有益。防止诸如挛缩、脊柱侧弯等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青春期策略:采用辅助支具,或采用手术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脑瘫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逐渐扩大患者的社会交往范围,使其将已获得的功能泛化至日常生活和社交生活中。

作者: 下砂    时间: 2020-8-9 01:11
谢谢分享
作者: 你我他,威武    时间: 2020-8-12 17:41
感谢您分享的内容,可转发吗
作者: 晓丁吖    时间: 2021-4-14 07:26
你我他,威武 发表于 2020-08-12 17:41
感谢您分享的内容,可转发吗

欢迎转发
作者: 乖iii    时间: 2021-5-15 01:04
谢谢楼主

作者: zja    时间: 2021-5-18 01:45
谢谢~

作者: 乖iii    时间: 2021-5-18 03:00
谢谢楼主





欢迎光临 康复治疗师网 (https://www.kfzl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