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是由美国神经生理学家和内科医师Herman Kabat博士创立,并首先在脊髓灰质炎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使用。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PNF技术已经成为康复治疗师的基本治疗手段之一。PNF主要以发育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强调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其特征是躯干和肢体的螺旋和对角线助动、主动和抗阻运动,并可以通过言语和视觉刺激以及一些特殊的治疗技术来引导运动模式,促进神经肌肉的反应。
PNF的基本原则包括:①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到治疗中。②治疗的首要目的就是帮助患者最大限度的获得最高水平的功能。③PNF的治疗强调对整体功能的训练,而不是仅仅针对某个部分的治疗。
PNF治疗时必须遵循以下的理论基础:①治疗师必须明白,PNF强调患者主动参与,所以治疗时利用患者较有力的运动模式来增强较弱的运动模式,如偏瘫患者可以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活动。②正常的运动是由头向足或由近端向远端发展的,所以治疗时要首先发展头和颈的运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四肢。而在进行四肢的运动时,应先发展近端运动,再逐渐发展远端运动。③早期的运动由反射活动所控制,成熟的运动可由姿势反射增强或维持。④运动取决于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协同运动,要维持良好的姿势就需要维持二者之间的平衡,取得拮抗肌的平衡是PNF的主要目标之一。⑤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有一定的顺序,但是治疗过程中并非每一个过程必须经过,换言之,治疗时,患者并非必须熟练的掌握了一种运动技能之后才能开始学习另一种更高级的运动技能。⑥正如发展肌力和耐力一样,不断刺激和重复的活动可促进运动的学习和巩固所学的技能,患者在熟练的掌握了一种运动技能后,治疗师要定期进行反复地刺激,进行多次的训练,以便巩固这种运动技能。⑦运动功能的改善取决于运动的学习,PNF提倡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多种刺激促进患者运动的学习和掌握,这是PNF的特征之一。
PNF能使治疗师帮助患者获得有效的运动功能,其治疗效果并不依赖于患者自觉的合作。基本操作与手法包括阻力、扩散和增强、徒手接触、体位、言语刺激、牵张等。
⑴阻力 治疗中阻力的施加应该是患者能接受的、可平稳移动或维持等长收缩的最大阻力,并不代表是治疗师的最大力量,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动作的目标相吻合。 肌肉收缩时,治疗师给予一定的阻力,肌肉在对抗阻力的同时,会增加对大脑皮层的刺激,由抗阻产生的主动的肌肉紧张是最有效的本体感觉刺激,正是通过这种本体感觉反射,可以影响同一关节和相邻关节协同肌的反应,从而帮助患者获得运动的意识和提高对运动的控制力。
⑵扩散和增强 扩散是指四肢反应的传播,这种反应可以从协同肌和运动模式中的肌肉收缩或放松效应得到进一步增强的现象中看到。强化是指治疗师通过对较强肌肉增加阻力,把强化效应传送到较弱肌肉。扩散和强化效应均由适宜的阻力而产生,增加阻力可以增加肌肉反应的数量和程度,改变阻力的方向或患者的位置,效应也会发生改变。
⑶徒手接触 徒手接触是指治疗师用手接触患者身体的有关部位,刺激皮肤感受器和其他压力感受器,治疗师手的方向与患者肢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通过压力的方向来引导动作进行。
⑷言语刺激 治疗师听过言语来让患者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等,这样可以将患者的意识与反射和反应协调起来。
⑸牵张 肌肉被拉长时会自动产生牵张刺激,该刺激反过来也可以促进被拉长的肌肉、同一关节的协同肌和其他有关的肌肉收缩。这种牵张反射可以从被拉长的肌肉中引出,也可以出自于正在收缩的肌肉。而要引出这种牵张反射,治疗师要对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予以快速而柔和的轻叩,治疗师可以配合口令进行,口令的节律和强度会影响牵张反射的效果。
PNF疗法中除了基本的操作手法外,在治疗中还常常结合一些特殊的技术,所谓的特殊技术是利用肌肉的离心性收缩、向心性收缩和等长收缩,结合适宜的阻力和恰当的操作来满足患者的需要。常用的有节律启动、等张组合、拮抗肌逆转、重复牵张、收缩—放松、维持—放松等,主要是通过对肌群的促进、抑制、增强或放松效应改善功能性活动。
(一)节律启动
节律启动是指在预期的范围内,治疗师可以利用言语的速度来控制戒律,首先从被动运动先开始进行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抗阻运动。这样在治疗开始前可以先帮助患者放松,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的运动,使运动节律化,改善协调能力和运动感觉。(二)等张组合
主动肌群在不放松的情况下,连续做向心性、离心性和稳定性收缩。患者在做离心性收缩时,治疗师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对抗患者的运动,当活动到关节活动度的末端时要求维持住,在患者维持住关节活动的时候,就要求在阻力的方向和力量不变的情况下,缓慢回到活动的起始位,此时肌肉呈离心性收缩。这样可以使患者主动控制运动,协调动作,增加主动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
(三)拮抗肌逆转
1、稳定逆转 稳定逆转就是说治疗师在患者做等张收缩时,在相反的两个方向上分别给予足够的阻力以阻止运动的产生。如治疗师嘱患者做屈肘动作,然后施加相反的阻力,不允许关节运动的产生,在感到患者已充分对抗时,治疗师另一只手在同一部位的背面,嘱患者做相反的动作,及伸肘运动,同样施以足够的阻力以阻止关节运动的产生。这样可以增加稳定和平衡功能,进一步增加肌肉的力量。
2、动态逆转 在患者主动朝着一个方向运动不放松的情况下,再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个过程就是动态逆转,整个过程中关节和肌肉都要保持运动不放松。这样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发展协调能力,防止或减轻疲劳。
3、节律稳定 节律稳定就是主动肌和拮抗肌交替的做等张收缩,但是整个过程中不产生运动。节律稳定和稳定逆转的训练有点相似,如治疗师先对抗患者主动肌的等长收缩,此时维持原位,不产生运动,阻力逐渐增加时患者也会相应的增加力量,当患者已经充分反应时,治疗师在同一部位的背面给予阻力。
4、重复牵张 重复牵张又包括起始端牵张和全范围牵张。
⑴起始端牵张是指牵张反射由拉长呈紧张状态的肌肉中引出。首先治疗师要通过口令充分使患者的肌肉呈牵张反应,然后要求患者收缩被拉长的肌肉,这样做的结果是牵张反射和主观努力共同对抗外界阻力,增加了刺激的效果。这样可以促进运动的启动,增加主动关节活动度。
⑵全范围重复牵张是指由收缩呈紧张状态的肌肉中引出,在牵张期间患者不能改变运动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在下一次引发牵张反射之前必须允许患者的运动能够继续进行。
5、收缩—放松 功能受限的肌肉在充分等张抗阻收缩之后放松,然后再沿原来的方向进一步运动,此时关节活动度可得到增加。如治疗师先帮助患者使被治疗的关节活动度达到最大幅度,然后依次做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动作的幅度尽量最大,维持5秒后,嘱患者放松,再嘱患者重复之前的动作,此时可见关节活动度会增加到一个新的范围。此技术可重复使用,直至关节活动度不再增加为止。
6、维持—放松 肌肉在等长抗阻之后放松。首先治疗师帮助患者的关节达到最大的关节活动度,然后嘱患者做抗阻运动,慢慢加大施加的阻力,不引起关节疼痛为宜,然后维持5秒钟时间,嘱患者放松,完全放松后,治疗师被动活动肢体,此方法也可明显帮助患者增加患者的关节活动度。
欢迎光临 康复治疗师网 (https://www.kfzl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