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对医学的认识还主要停留在在治疗医学,而不是“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的四位一体医学。康复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虽然已逐步认识到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康复发展已在医院、社区等取得一定成绩,但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仍存在滞后。关于在哪建立康复医疗机构、患者是否理解康复治疗以及如何进行管理等,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心脏康复,但由于没有政策支持,医生需承担较大风险且收益较低,体制上的弊病导致心脏康复发展逐渐滞后。
规范化人才培养
康复医学科从2006年起才成立为国家独立二级临床普通专科。此前,中国并没有康复专科医生。因此,如何培养康复医生和治疗师、对新的毕业生以及目前从事康复但非真正康复专业出身的医生应采取什么样的政策,都需要探讨。规范化培训是康复医生教育的必然之路。
我国需要完善教育体系,康复医生教育主要分3个层次,即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专科医师制度”,按原卫生部的规划,康复专科医师的培养需要经过三年的“毕业后教育”并经过国家级的考核-考试,才能获得“专科康复医师”的资格。而要从事如神经康复、骨科康复、慢性疼痛康复、心肺康复、老年和儿童康复等,则还需要经过2年的亚专科培训。对于没有经过正规专科医师教育而是从其他临床专业“转科”过来现在从事康复临床工作的人员,则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和国家级的考核-考试,然后取得“专科康复医师”的执业资格。康复治疗人员也需要规范执业的资格。总之,高质量人才是保证学科发展的基础,规范化培训是康复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将康复医学置于医改大背景下全盘考虑
中国医改即是要改善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费用,解决住院难问题。将康复医学置于医改大背景下全盘考虑,作为医疗服务整体中的一部分,康复医疗将发挥重要作用,并将对中国整个医疗体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据我了解,大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尚没有政府推动的医疗体系建设,我国利用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令这些国家的康复医生十分羡慕。按照原卫生部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明确不同层级康复机构的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科学规划,康复医疗机构分工协作,落实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医院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 这就是我们当前的任务。
所以,如果能在8—10年内把体系建设好,中国康复医学发展前景很光明。
国外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是如何进行康复医学体系建设的呢?有研究者将医疗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STACH:Short—term Acute—care Hospital(短期急性期医院);(2)LTACH:Long—Term Acute—care Hospital(长期急性期医院);(3)IRF : In—patient Rahabilitation Facility(住院康复机构);(4)SNF:Skilled Nursing Facility(高水平护理机构);(5)HIHA:Home healthAgency(家庭健康照顾机构)。其中,短期急性期医院之后的所有医疗过程被称为“急性期后医疗”(PAC,Post—Acute Care)。
我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差距主要在于,这类国家多已完成康复医学体系建设。美国康复医学体系信息数据库相当完整,内有双向转诊各项数据、转诊的疾病类型,功能改善的效果评价资料等。
我国急需建立信息系统,建立自己的康复医学数据库。我们既要学习借鉴别国的康复医学发展经验,也应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康复医疗体系。这是马晓伟部长提出的首要任务,也将是“十二五”期间康复医学工作的重点。
特别是我国急性期康复水平和国外差距较大。目前国际一般要求在发病之后,病情稳定后立即进入康复介入,也就是7天左右转康复。我在德国考察时,曾在慕尼黑康复医院看到这样的一则病例:一个车祸患者,严重脑外伤昏迷,身上多处插管,但车祸7天后患者还昏迷着,就转入了这家康复医院。我国著名运动员桑兰在国外治疗期间,同样是急性期一过就转入康复科治疗。我认为,只有重视急性期康复的发展,才能切实提高康复医疗水平,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康复医院”建设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目前,我国有些大型医院(床位超过2000-3000张,有自己的“医院群体”、60%以上的患者不是来源于“本社区”)纷纷建立自己的大型“康复医院”。在北京,比如解放军总医院拟建400张床位的康复医院、北大国际医院拟建的300张床、北京恒和医院康复部门也在建设(协和医科大学投资49%),宣武医院支持(120张床)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康复医院也即将开业。类似北京的情况在全国还有很多,比如华西医院(约200张床),齐鲁医院(约400张床)等。还有公立医院托管的,如湖南的湘雅博爱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托管的两所社会力量举办的康复医院等,还有全外资的如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等。
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只要能够帮助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应该支持。但同时,这种不以”社区区域规划“为中心的发展或成为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或许需要一种”完整设计“,两套体系都要走,大量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仍由政府主抓,而大型医院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可能要交由市场决定。
学科未来发展需抓住“黄金发展机遇期”
中国发展康复医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虽然没钱买不起高级设备,申请经费搞科研也有难度,但是我们有数量丰富的病例。若干年前,我曾邀请8个国家的代表来我国参加研讨会,会上我报告了近10例疑难病例,得到他们的好评。后来他们多次邀请我前往日本,瑞典、维也纳、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因为这些病例他们少见。再如,脑和认知功能是当前国际热点课题,也是中国中长期科研发展规划的重点课题。近几年宣武医院康复科主要把重点放在大脑皮层认知功能的研究。这些研究需要先进的设备,如脑电图、诱发电位、脑磁图,功能影像学设备,研究大脑机制瞬间毫秒级时间内的变化,精细研究治疗处理后功能有否改善,因为这需要循证医学证据的证明。但是,充分利用国外研究的结果,解决我国大量患者的问题,从中获得“临床经验”,还是完全可行的。
“学科地位”是确立了,但是我们学科的“学术地位”和其他学科相比,仍然偏低。要真正发展现代医学水平的临床学科,学术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集科研、教学功能一体的大型三甲医院。因此,大型医学院校的康复医学教育应把侧重点放在急性期的疑难、重症、复杂和少见病症研究上。
我在康复医学科工作了30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前景光明,心情舒畅。因为我们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了社会、政府的重视。诚然,事物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可能永远处于高速发展期,会有波峰和谷底的起伏。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抓住我国康复医学难得的“黄金发展机遇期”。借助政府医改的大好形势,学科全体同仁共同努力,未来8—10年有望再上一个台阶,创造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独特模式,迅速赶上或达到国际水平。
配图:www.kfzls.com 文章来源:北京英智养老康复资讯
欢迎光临 康复治疗师网 (https://www.kfzl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