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 SCI)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常造成截瘫或四肢瘫,使患者丧失站立及行走功能,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脊髓损伤产生一系列的功能障碍,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家属都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打击。因此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
1. 心理护理:脊髓损伤多为突发事件,病人绝大多数为中青年,常产生焦虑、悲观、恐惧的心理,心理护理要贯穿疾病的全过程,伤后心理状态演变:震惊—否定—抑郁—对抗、独立—承认、适应。护士应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震惊期要给安慰,否定期要让病人接受事实,抑郁期要耐心规劝并预防病人自杀,承认期应积极协助病人安排新的生活,多予以鼓励,帮助他们重新生活,积极配合各种康复治疗。,术前通过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家庭、心理状况,并根据患者损伤后表现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策略和方法。通过及时的沟通与疏导,做好心理护理,向家属交代患者的病情及可能的预后,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治疗和护理上要积极配合,病情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鼓励家属在心理和生活上给予患者以帮助,因为家属的支持和鼓励是患者强大的精神支柱,对患者病情的恢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2 .体位的护理:病人早期应卧硬板床休息,过床或变换体位时应有三个人协助,而颈椎病损者应有四个人协助(其中一人固定头颈部)保持头、躯干成一轴线,防止加重脊髓的损伤。
3.饮食的护理:患者于受伤之初大多有腹胀,胃口不开,可采取腹部按揉或肛管排气以减轻腹胀,增进食欲。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增加钙质的摄入量,促进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排尿的护理:早期留置尿管,每2~4h放尿一次,以训练膀胱功能,防止膀胱肌肉萎缩。待脊髓损伤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的情况予采取间歇导尿法处理排尿的问题。有研究表明:间歇导尿是处理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问题的最安全的方法,可明显降低尿路感染的危险,同时改善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可靠的处理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5 .大便的处理:脊髓损伤的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制订个体化的肠道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鼓励并训练患者及家属参与肠道训练。肠道功能康复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形成规律性排便习惯。
6. 皮肤护理:患者由于活动不便,长期卧床,稍不注意极易出现压疮。可启用翻身卡,每2h协助轴线翻身一次,轮流采用平卧和侧卧位,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受压部位可垫水垫,以减轻局部压力。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位平整无碎屑。
7 .康复训练:入院后即给予全面的功能评估,根据脊髓损伤水平、类型及残存的运动、感觉功能,制订个体化、阶段性的康复目标及康复程序。病情稳定后即开始进行肢体的功能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
8 .并发症的预防:包括自主神经反射亢进(AD),见于T6以上高位脊髓损伤,为一危急的并发症,需及时处理大小便、指甲的嵌甲、甲沟感染等问题,减少诱因,防止AD的发生;深静脉血栓(DVT):早期指导进行足踝的主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DVT的发生;痉挛:及时发现痉挛的前躯症状,避免过度活动关节,防加重损伤;泌尿系感染:鼓励多饮水;骨质疏松: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和负重站立训练,可预防及减慢废用性骨质疏松和钙质的丢失,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及多晒太阳也有利于钙的吸收,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9 .健康教育:关系到患者终生的健康自我管理,是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根本保障。而康复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使患者的身体水平、日常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10.在住院期间教育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护理,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培养患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利用残存的功能去代偿致残部分的功能,尽可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动作。为回归家庭与社会做好准备。
11. 协助患者制定一个长远的康复训练方案,使其出院后仍能坚持不懈地进行康复训练。
12. 加强二便管理:包括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两方面的配合,因二便处理得当可提高患者的自尊心,也是回归家庭与社会的基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肺部和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13.制定合理膳食食谱,进行维生素、蛋白质、钙的合理摄入需要指导,以增强体能、抗病能力和身体免疫能力。
14.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性康复教育,因性康复是维系一个家庭完整的必要前提,只有家庭完整、稳定,才能给患者提供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
欢迎光临 康复治疗师网 (https://www.kfzl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