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网

标题: 全膝置换术后康复指导流程(九院版本) [打印本页]

作者: Money    时间: 2013-6-29 15:17
标题: 全膝置换术后康复指导流程(九院版本)
术前康复指导:
介绍自己并教育患者术前及术后康复的必要性
指导患者体位转移,卧位到坐位,坐位到站位
指导患者术后膝关节训练动作,简述住院期间训练进度
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或拐杖,学会控制重心
上肢伸肌肌力练习

术后1-3:患者从手术室出来时膝关节通常加压包扎,带着引流管,固定于伸膝支具内,这三天患者膝关节和下肢肌肉的不适感是最为明显的,体质也很虚弱。康复训练主要以消除患肢肿胀,缓解患肢不适,增加屈膝角度维持膝关节完全伸直和恢复控制膝关节肌肉控制,预防下肢DVT为主。

康复目标:
控制肿胀
预防DVT
缓解疼痛
逐渐恢复患膝ROM(充分伸膝,屈膝控制60°内)
增加双下肢肌肉控制能力,能良好的收缩股四头肌,完成SLR

训练方法:
患肢体位抬高,Tri-sets,Ankle pump,每小时做20次
足跟下垫高,每小时患者主动压膝保持膝关节充分伸直5分钟,可坐起后坐位牵伸膝关节后方肌肉与关节囊,改善伸膝
晚上睡觉时佩戴伸膝支具,维持充分伸膝,避免术后屈膝挛缩
术后第一天松开伸膝支具,小范围助动屈膝20°,每日增加10-15°,第三天增加屈膝至40-60°
SLR离心肌力练习,可先做健侧卧位侧向SLR,接着做健侧卧位的伸膝屈髋,如能轻松完成,可再尝试仰卧位的SLR(伸膝支具固定)
鼓励患者床上坐起,避免长期平躺
引流管拔除后,增加持续加压冷疗30-45分钟上下午各一次
健腿和上肢伸肌肌力练习,为下地扶助行器训练做准备
CPM的使用角度每日增加10-15°为宜,在小角度训练时运行速度宜慢,每日训练1小时,CPM使用后对伸膝的练习应加强

此阶段如患者达到屈膝60°,主动完成SLR(伸膝支具固定)训练,则可进行下一阶段训练。

术后4-7:此阶段患者患肢肿胀开始逐渐消退,对下肢肌肉的控制也改善很多,屈膝的角度增加至90°,对于采用高屈曲度假体的患者,屈膝角度应在不引起明显疼痛和肿胀的前提下尽量增加。鼓励患者下床使用助行器或拐杖可忍受的负重站立和训练重心转移。

康复目标:
消除肿胀与疼痛对患者的困扰
增加主动屈膝角度至90°甚至更大,维持巩固充分伸膝
加强SLR,TKE等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增加膝关节灵活度与协调性
良好的体位转移能力
可忍受疼痛的负重
平衡与步态训练

训练方法:
CPM/Wall slide
主动屈膝与伸膝训练(仰卧位床面上滑动屈伸膝盖或坐在椅子上脚在地面上前后滑动屈伸膝盖)
每小时巩固伸膝5分钟(足下垫高压膝,或者坐位伸膝牵伸)
床边放松前后摆腿,增加患膝灵活度
各向SLR,如果没有伸膝滞后,可脱离伸膝支具训练SLR
TKE,搭桥,腘绳肌肌力训练
NMES促进股四头肌控制能力
伸膝支具固定下扶持站立
帮助下体位转移训练
部分负重,重心左右前后转移训练
站立位患腿屈膝练习
原地踏步
CRYO/CUFF

此阶段如患者膝关节屈伸达到0-90°,良好的股四头肌肌力,独立完成转移,开始下一阶段训练

术后8-14日:术后第二周患者对屈膝的控制得到改善,此时主要将训练重点放在继续增加ROM和对下肢肌力与步行能力的训练上

康复目标:
控制疼痛
巩固伸膝
膝关节屈曲增加到100-120°
良好的下肢负重及闭链肌力控制能力
改善步态,独立助行器或拐杖扶持步行
自行扶持上下台阶练习

训练方法:
仰卧位,站立位及坐位下主动屈膝训练
巩固完全伸膝
SLR,仰卧位及负重下TKE
站立位屈膝,提踵练习
扶持站立微蹲
坐-站-坐练习
下肢离心负重训练
加强独立体位转移训练
助行器扶持步行训练
平衡训练进阶
扶持自行上下台阶练习
训练后加压冷敷

术后2周至一个月:此阶段患者主要是自行锻炼维持巩固ROM,肌力与步行能力,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

康复目标:
巩固ROM及肌力训练
良好的下肢协调运动能力
家中良好的自行生活能力
稳定的步行能力,防止摔倒
增加体能

训练方法
巩固肌力与ROM训练
部分负重至完全负重
平衡与抗摔倒练习
平地行走训练
家中恢复正常日常生活
肌力及行走训练后加压冷敷

此阶段患者如果获得良好的ROM与肌力,主动独立的体位转移能力,则进入下一阶段训练

术后一个月至三个月

康复目标:
无痛全范围ROM
提高运动能力

训练方法:
微蹲
平衡板训练
障碍物行走训练
小区内行走
泳池内步行或功率自行车训练

术后3个月至6个月:此阶段患者基本融入正常生活,鼓励患者在体力运行的条件下参加些小负荷的运动锻炼,比如游泳,远足,乒乓球,保龄球,自行车等,但对于运动强度大,身体碰撞频繁,下肢需反复屈伸旋转的运动如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等都还是避免参加,增加对假体的保护以及防止摔倒。

术后康复主要围绕着肌力训练,活动度训练,体位转移训练,步态训练等进行。针对每位患者,都要制定适宜不同个体的康复训练计划,并根据患者每天的恢复状况随时细微调整训练计划。避免一味强调某项训练目标,加大训练强度超过患者可耐受程度,造成患者害怕训练,逃避训练。因此,训练进度要循序渐进,同时要与患者及时沟通,让患者了解训练时疼痛不可避免,并与医师一起做好镇痛的治疗,减少患者训练时的不适与疼痛。

对于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病人,术后疼痛及肌力的恢复会比单侧置换病人稍慢,因此,需要更多的镇痛治疗及ROM训练,指导患者尽早学会主动训练,巩固训练效果,并且对于膝关节屈膝的角度也应该恢复更多,方便日后的坐站转移及生活。双侧同时置换的患者负重时间也应该稍晚。

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僵硬,ROM的训练艰苦而没有成效,遇到这样的患者,应控制及改善膝关节肿胀造成的不良影响,寻找患者更能接受的ROM训练方法,切忌使用暴力弯曲膝关节,引起患者抵抗或抗拒训练,同时密切与手术医生联系,及时将患者的训练进度告知手术医生,尤其是到术后第二周仍没有很大进展或者大幅倒退的患者,应及时汇报至手术医生处。

患者术后14天拆线出院,出院前评估ROM,肌力,体位转移及ADL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患者出院训练计划,指导患者在家中或转介到康复中心继续训练。

对于肌力恢复较慢,或ROM较难恢复的患者,则每周3次回到门诊继续治疗师指导下训练。对于骨质疏松较严重的老年患者,完全负重宜晚。






欢迎光临 康复治疗师网 (https://www.kfzl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