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网
标题:
早期康复介入踝关节骨折术后愈合效果明显
[打印本页]
作者:
一个人
时间:
2013-6-1 12:04
标题:
早期康复介入踝关节骨折术后愈合效果明显
据本人统计,随着运动的普及,特别是篮球和足球运动的开展在青少年中很普及,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近年来在市区中明显上升.比如泸州医学院附院骨科,近年来踝关节骨折明显增加。骨科中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已经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解决了病人疾苦,但术后康复未引起足够重视,影响了治疗效果。
我先后对比了2005年至2008年共6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正规、全程康复治疗和非早期、正规、全程康复治疗,发现前组较对照组明显有较好效果。
一、临床资料
自2005年~2008年6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4~62岁,平均38岁。类型:外踝骨折8例,内踝骨折15例,双踝(内、外踝)骨折32例,三踝(内、外、后踝)骨折5例。治疗方法:内踝、后踝骨折采用钛全纹松质骨螺钉固定,外踝骨折采用腓骨远端解剖板固定。本组病例均认为固定牢固,术后未做外固定。
二、康复方法
康复治疗遵循循序渐进的治疗原则,采取早期被动活动为主主动活动为辅,后期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的治疗方法。其过程如下:
(一)早期阶段(术后1~3周)
术后置踝关节于跖屈小于10度,接近垂直位。术后3~7d做患足足趾的主动活动,既能促进消肿又能为以后的锻炼做准备。一般在术后7d,创伤炎症开始消退,局部疼痛缓解。这时让患者在做足趾活动的同时,做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方法:一手扶住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足前部,做踝关节屈伸活动,同时嘱患者做相应肌肉收缩运动。每日早晚各锻炼50~100次。辅予低频脉冲电刺激,磁热疗法等理疗。
(二)中期阶段(术后4~6周)
此期骨折已基本稳定,骨折处已有纤维组织粘连原始骨痂形成。踝关节从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渐过度到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鼓励患者做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同时辅以外力来增加踝关节活动范围。每日早、中、晚各锻炼100次左右。同时鼓励患者做髋及膝关节的功能活动。此期踝关节活动已基本达到正常。
(三)后期阶段(术后6~12周)此期骨折已处于临床愈合期,嘱患者扶拐下床做患肢部分负重功能活动,并逐渐增加负重量,至术后12周离拐完全负重行走。
以康复治疗结束后关节主动活动度为主要疗效观察指标。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体位:仰卧或坐位。量角器中心放在内踝处,固定尺在小腿内侧指向股骨内侧髁,活动尺指向第一跖骨头,两尺成直角为零点。关节活动度情况:康复治疗结束后,踝关节背伸13~18度15例、19~24度28例、25度以上17例。本组病例均行走正常,蹲位无困难。
三、讨论
踝关节骨折术后因开始康复过迟,导致关节周围关节囊及韧带粘连挛缩,严重影响踝关节的伸屈功能恢复。由于大多患者术后将踝关节置于跖屈位,所以踝关节的背伸功能障碍优为突出。本人对本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循序渐进与被动、主动相结合的原则,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体会如下:
(一)早期阶段,术后置踝关节于跖屈小于10度,接近垂直位,有效避免了关节囊及韧带在踝关节跖屈位粘连挛缩,为以后的背伸功能康复打下基础。术后3~7d做患足足趾的主动活动,逐步进行适量的肌肉收缩,恢复其唧筒作用,有利于血液循环,利于渗出的吸收,促进肿涨的消退。7d后,创伤炎症开始消退,局部疼痛缓解。采取以被动活动为主主动活动为辅的康复方法。被动活动及能有效恢复踝关节活动范围,又尽量减小了踝关节在活动时对踝穴产生的挤压应力,保持了骨折固定后的稳定性。被动活动踝关节其作用类似于CPM的作用机制。从而增强了患者的康复信心。
(二)中期阶段,强调踝关节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的原则。只有主动功能锻炼才能有效防止肌肉的萎缩,恢复肌肉的张力,协调肌肉间平衡支配能力,为患肢负重做好充分准备。辅以被动活动能保证踝关节活动范围。
(三) 后期阶段,骨痂已基本形成,骨折已稳定。此阶段在加强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的同时,使踝关节部分负重。这增加了踝穴应力,有利于骨折愈合,防止骨质疏松,也有利于肌力恢复。患肢逐渐加大负重力度,至术后12周完全负重。本组踝关节术后康复治疗遵循从被动到主动再逐渐负重的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防止了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四、总结:
对于多数踝关节骨折患者,有经济条件的力求以事实劝服患者早日进行系统、全程的康复治疗。无经济条件的,可以考虑着重早期阶段和中期康复,以打下良好基础,后期可加强指导,嘱患者院外自行康复治疗,以达到良好效果。
欢迎光临 康复治疗师网 (https://www.kfzl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