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网
标题:
组织损伤后牵拉治疗的基础、原理及原则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成宇
时间:
2012-11-27 19:49
标题:
组织损伤后牵拉治疗的基础、原理及原则
组织损伤后牵拉治疗的基础、原理及原则
一 损伤愈合过程及牵拉时机
若不小心而致肌肉拉伤、韧带扭伤,在损伤的同时肌肉也开始了愈合的过程;这种愈合典型的分为三期: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也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急性阶段和修复阶段。
(一)炎症期
轻微损伤一般3天就结束了,但较重的损伤,其炎症反应将持续4-6天,临床上表现为炎症的四个典型症状,即红、肿、热、痛,结果使损伤局部的功能受损。
在此期间,损伤组织的强度由凝固的血液、组织液决定,因而力量很弱。此时牵拉技术是禁忌的。因为无论应用何种牵拉技术都容易破坏愈合过程并延长炎症反应。
(二)增生期
从损伤后第五天开始,可持续到第21天。
在此期间,受损伤的毛细血管供应区内的细胞将死亡,并被吞噬细胞有效清除。在新生毛细血管长入受损伤部位的同时,一种称为胶原的特殊组织开始形成,加入受损组织内形成“桥梁”,但其分布是杂乱无章的,若任其发展下去形成的疤痕,力量非常弱。为了改善胶原纤维的排列,应该运用轻柔的运动,这种运动将牵拉愈合过程形成的胶原纤维并令其沿应力方向排列,以支持受损部位。
由于绝大多数胶原纤维形成于损伤后的第三周(即16-21天),这段时间是受损组织最僵硬的时期。此时给予牵拉最有效。
(三)重塑期
伤后第21天开始,此期间胶原产生的数量等于破坏的数量。尽管胶原的总量不变,如果不进行运动,不继续进行牵拉训练,胶原纤维将开始收缩,相互重叠并和周围组织粘连在一起,导致挛缩。
通过牵拉训练,可有效使肌纤维分离,防止它们相互粘连,同时也使肌肉紧张或增加,改善其弹性,恢复肌肉关节运动的灵活性。
二 损伤分级
肌肉、韧带损伤尽管病理变化相同,但其损伤程度则有很大区别,为了区分损伤的严重性,制动时间,确定各种治疗方法,指导牵拉训练量,需要进行分级。具体如下:
(一)韧带损伤
韧带损伤可分三级。
1级:仅伤及少量组织,损伤部位轻度肿胀,有触痛,活动基本正常。
2级:伤及较多韧带组织,局部疼痛较剧烈,受限较明显。
3级:韧带完全断烈,疼痛剧烈,不能活动。
由于剧烈运动或暴力所至跟腱断裂,可谓3级损伤的典型例子,损伤后疼痛或肿胀相当严重,受损部位不能跖屈,不能站立支撑体重,这些损伤常需要外科手术修复破裂韧带,随后再进行集中的物理治疗。一般需组织愈合后(3周以后)才考虑渐进性牵拉。
(二)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可分为4个水平。
1级(轻度):拉伤仅仅撕扯到少量肌纤维,结果表现为局部青肿。损伤部位有僵硬感,但几天后很快恢复正常。
2级(中度):拉伤较为严重。,许多肌纤维受到损害,损伤波及范围较大,但肌膜(筋膜)仍然完整,因此出血控制在肌肉内形成所谓的“肌内血肿”。损伤部位还是感到紧张,但此时青肿范围可有局部隆起。腘绳肌拉伤就是1级或2级肌拉伤的例子。
3级(严重):拉伤影响到肌肉的更多部位,可能还伤及一大块以上的肌肉。肌筋膜部分撕裂,出血更为明显,并扩散到更大区域。由于肌筋膜已被撕裂,流出的血液扩散到整个损伤区域使皮肤脱离。这里的一个典型病例就是“死亡腿”。,即受损大腿的青肿一直扩散到膝及小腿。
4级:是完全性断裂,断裂的肌肉末端收缩,在损伤的肌纤维可感觉到明确的间隙。某些病理损伤同时可听到弹响,出血和肿胀相当严重,肌肉不能紧张。,此类损伤需要住院治疗。
三 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挛缩是指经过关节的肌肉或其它软组织发生缩短,从而引起关节活动范围降低,挛缩可以通过检查肌肉的紧张度和关节的活动范围而证实,例如病人伸肘达不到全范围,检查发现屈肘肌群紧张或缩短,则为屈肘肌群挛缩;又如病人髋内收肌紧张,髋外展时受限,则为髋内收肌挛缩。
根据挛缩发生的组织及其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一)肌静力性挛缩
肌静力性挛缩是指肌肉、肌腱缩短,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受限,但没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有时,肌肉、肌腱的一过性轻度挛缩,也称为肌紧张。在这种情况下,紧张的肌肉可以被拉长,但不能达到肌肉的最大长度。正常人如果不经常进行肌肉的伸展性锻炼,会引起肌肉轻微的挛缩或紧张,特别是双关节肌,如腘绳肌、股直肌等。
(二)疤痕粘连
疤痕如果发生在正常组织中,可以形成粘连,引起组织的活动范围降低,从而限制关节的活动和功能。肌肉、肌腱、关节囊或皮肤的疤痕组织粘连可以引起组织挛缩。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由于疤痕组织粘连引起的挛缩,都可以通过锻炼来预防或减轻。
(三)纤维性粘连
因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和纤维性改变而形成的挛缩称为纤维性粘连,纤维性粘连可以明显限制关节活动,而缓解又非常困难。
(四)不可逆性挛缩
正常软组织或结缔组织如果由于某些病理原因而被大量的非伸展性组织如骨、纤维组织所代替,使软组织永远失去伸展性,称为不可逆性挛缩。通常不能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而需要手术松解。
(五)假性肌静力性收缩
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肌张力增高可使肌肉处于一种不正常的持续收缩状态而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称为假性肌静力性挛缩。
四 牵拉技术的原理及原则
(一)原理
牵拉是指拉长挛缩或缩短的软组织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旨在于增加组织的伸展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
位于肌肉-肌腱结合处的高尔基腱器是肌肉接受牵拉刺激的感受器。当肌肉受到快速牵拉时,肌梭兴奋,刺激了传入神经纤维,增加肌肉张力,这一过程称为单突触牵拉反射。当肌肉受到缓慢持续牵拉时,高尔基腱器兴奋,激发抑制反应,使肌肉张力降低,肌肉放松,长度变长,从而逐步恢复肌肉的柔韧性。
(二)原则
当对损伤的组织实施牵拉时,牵拉的速度、强度和持续的时间将影响不同软组织对牵拉力的反应。作为总的原则,牵拉不应该引起剧烈疼痛,在感觉到确实拉长肌肉,不能强行牵拉。也不能使运动加剧疼痛,若原来疼痛通过牵拉减弱或消失,则是牵拉的有效标志,若疼痛开始加剧,且24小时后不能消失,牵拉则应该停止。
作者:
威灵仙
时间:
2014-8-3 21:47
谢谢分享,有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呢
作者:
王成宇
时间:
2014-8-24 10:52
威灵仙 发表于 2014-8-3 21:47
谢谢分享,有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呢
先收集一下,下次分享出来{:4_102:}
欢迎光临 康复治疗师网 (https://www.kfzl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