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 发表于 2015-8-30 20:30

康复科头晕诊断——不同于内科的头晕

      头晕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问题,在内科里有其相关诊断,临床上病人陈述头晕其实是包括两个方面:
1、头昏 :病人持续的头脑不清晰,无自身和外界的运动和旋转感,多伴有头重、头闷、头胀、健忘乏力和其他神经症和慢性躯体症状,劳累及紧张时加重,是由神经衰弱和慢性躯体疾病所致的。

2、眩晕 :感觉自身和周围物体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错觉。患者感觉自己和外界物质的旋转和颠簸、摆动、浮沉等错觉,头位变动或睁眼时加重,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可以伴有恶心、呕吐甚至摔倒的症状。

失衡、头重脚轻、晕厥,这种眩晕患者表述站立不稳,整个房间都在旋转。主要是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可以有外周因素和周围神经的因素。

引起眩晕的原因

(一):肌肉激痛点:

1 、胸锁乳突肌损伤导致:

眩晕:体位变化时,当胸锁乳突肌紧张时,可表现为明显的眩晕,而且眩晕可以很剧烈,但是也可以平时不表现,但在坐车时晕车,坐船时晕船这种情况。眩晕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

失衡:拎着哑铃感觉很明显的重量不一。

2 、二腹肌 :导致眩晕

3、头后小直肌、头半棘肌、斜方肌紧张: 由于枕大神经从穿行或从附近经过,所以会导致眩晕,且伴有后枕部疼痛、胀痛。

仰头加重:换家里的灯泡

2、颈性眩晕 :

通过对颈椎的治疗,能够对眩晕起到很好的干预和治疗效果。

内科定义:至今无明确诊断标准,但大多数认为颈椎的骨质增生或占位性病变对交感神经存在刺激,导致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受压或痉挛,暂时缺血引起的炫晕。眩晕在头部处于某一特定位置或变换位置发作,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临床上不要过度诊断。

然则实际临床上颈性眩晕是很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颈椎过于脆弱,在很多活动中容易受损,导致头痛、眩晕。所以应该充分重视颈椎的保护以及对与眩晕的诊断。

我们认为颈性眩晕的定义:因颈椎的慢性劳损和急性损伤所致的枕后肌群,颈伸肌群紧张,颈椎关节的错位、增生甚至椎间盘突出导致的交感神经障碍,椎动脉压迫或痉挛,颈后肌群本体感觉紊乱出现各种眩晕的症状。其中因椎动脉受到刺激和压迫而引起的脑供血不足被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会有很多症状:颈痛、僵硬、活动受限并伴有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头晕、偏头痛、耳鸣同时伴有交感神经的症状:胃肠和吸气管、呼吸系统改变。这种眩晕一般会发生头面五官症状和体位性眩晕的加重,严重者可以促使影像学的改变。

椎动脉受到刺激和压迫时,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椎动脉是从锁骨下动脉发出到颅内核基底动脉分为4段,包括起始段、孔内段、寰枕段、枕骨颅内段,任何一部分血管的的畸形以及受刺激都会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出现临床上相应的眩晕症状。

起始段,起自锁骨下动脉至第6横突孔,穿过颈长肌和前斜角肌,所以当颈长肌和前斜角肌紧张时会导致椎动脉受压迫。前斜角肌综合征导致上肢的痛麻,但它也会引起椎动脉的压迫。

前斜角肌:起自第3~6颈椎横突,向下并稍向前外侧止于第1肋上面的前斜角肌结节,可使颈前屈或侧屈,亦可提肋助吸气。前斜角肌与其后方的中斜角肌及其下方的第1肋之间夹成斜角肌间隙,臂丛神经根和锁骨下动脉通行此间隙。

颈长肌:起于C3~T3椎体,止于寰椎前结节和C2~4椎体

孔内段:第六颈椎到第一颈椎前内侧端,只要在血管动脉和神经走形的地方,它一定有纤维脂肪的的筋膜层的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但是也是会造成卡压和压迫的。椎动脉表面具有非常丰富的交感神经,很多时候不知情的持续、长久压迫,只要造成交感神经就会对椎动脉引起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表现为间歇性头晕。

寰枕段位于枕下三角内,自第一颈椎的横突孔上方穿出垂直向后至寰椎绕椎动脉沟向内向前走形,然后穿过寰枕后膜的外缘沿椎动脉沟进入椎管,贯穿脊膜垂直向上进入颅内。椎动脉是由寰枕后膜后面进入前面,然后进入枕上三角。上面为头半棘肌覆盖三角。寰枕厚膜对神经很少卡压。

其他颈椎问题也可导致眩晕:

寰枢关节存在问题

钩椎关节的横向增生,导致颈椎失稳。发生压迫和刺激的改变

寰枕后膜 是个间性组织,不具有主动收缩性的。然实际情况上来说:第一 ,寰枕后膜比较难以对椎动脉进行卡压;第二 ,即使寰枕后膜对椎动脉进行卡压,也很难对其进行治疗。因为寰枕厚膜下面为延髓,当触及时,易发生损伤,产生不能挽回的后果。当椎动脉在此处受到压迫时,可能还会伴有心慌、胸闷这种交感神经的功能症状。且与迷走神经很相近,如果肌肉紧张,伴有颈枕部的疼痛,甚至入睡困难,失眠,因此它的损伤我们考虑颈痛、头晕、恶心等头面部五官的症状,但是其意识一直保持清醒,如:过马路时听到后面有人叫突然转头,然后猝倒,又会起来,但意识清醒。

临床上如何诊断病人主诉的头晕 :

首先判断头昏还是眩晕 ,然后中枢性或周围性,跟颈椎是否有关系(如何联系),胸锁乳突肌转头,起床或睡下头晕。

如果是交感神经障碍导致的眩晕: 眩晕的发作与头颈姿势无关,但会表现为面色发白,舌质紫暗,头皮和皮肤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

如果是颈后肌群本体感觉紊乱所致眩晕: 低头位和极度后伸位眩晕加重,中立位眩晕减轻。

所致的眩晕很少单独存在,多与其他损伤相伴发。

(来源:脊近完美朱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康复科头晕诊断——不同于内科的头晕

中国康复治疗师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