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症诊疗规范(诊断标准、入院指征、检查项目、治疗原则)
腰椎管狭窄症诊疗规范(诊断标准、入院指征、检查项目、治疗原则)腰椎管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临床症状者,称为腰椎椎管狭窄症,又称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它是由先天性或后天性等各种原因使椎管前后、左右内径缩小或断面形状异常,致使腰椎椎管狭窄。这种狭窄可能是骨的变化,如腰椎骨质增生、小关节突肥大等;也可能是软组织的变化,如椎间盘后突、黄韧带肥厚等。腰椎椎管狭窄症按狭窄发生的部位分为中央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及混合型狭窄。 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病性为进行性加重,有或无外伤史。先天腰椎管狭窄症多发生在青年人,后天型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病人。主要临床症状是间歇性跛行,慢性反复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或双下肢交替性放射痛,行走或腰过伸时疼痛加重,休息或腰前屈时减轻或消失。腰椎管狭窄症相当于中医学的“腰腿痛”、“痹症”的范畴。 【诊断标准】(一)诊断依据 1.症状 (1)腰痛、腿痛或腰腿痛同时出现。其特点:1)腰痛主要在下腰部及骶部,局部多呈现酸胀疼痛,没有固定的压痛点。2)腿痛主要因腰骶神经根受压所致,常累及两侧,亦可单侧或左右交替出现。3)腰腿部疼痛多因腰后伸、站立或行走而加重,卧床休息减轻或消失。病情严重患者不能平卧,侧卧疼痛可缓解。4)患者因疼痛常强迫于前屈位姿势。5)腰腿部疼痛多出现于或加重于站立过久或走路过久时,若躺下或蹲时以及骑自行车时疼痛多能缓解或自行消失。 (2)如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者下肢根性疼痛明显,其特点同周围型椎间盘突出症。 (3)如中央型椎管狭窄并且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尿急或排尿困难,双下肢不全瘫,马鞍区麻木,肢体感觉减退,同时男性病人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女性可出现月经不调。 (4)间歇性跛行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其特点:1)当患者卧床休息时可无任何症状,在站立或行走时,可出现腰腿痛,患侧或双下肢麻木无力。若继续行走,可有下肢发软或迈步不稳。当停止行走或蹲下休息时,疼痛亦随之减轻或缓解。若再行走时症状又重新出现。2)随着病情加重,间歇性跛行同时加重,能继续行走的距离不断缩短,最后不敢起身。 2.体征 (1)在未造成持续性压迫前多数无明显的体征,脊柱无畸型,腰部无压痛及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下肢肌力、感觉、反射大多正常。但做直立后伸试验较久时可出现下肢麻木、酸痛感。症状和体征不一致是本症的特点之一。 (2)发生持续压迫后,可出现受压的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支配区的肌力及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腰后伸受限。脊柱的生理前突减弱或侧弯,但多较轻。 (3)中央型椎管狭窄严重的患者有马鞍区感觉减退,排便及排尿功能障碍,下肢感觉及肌力减退的范围也较大。 (4)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者一般只压迫单一神经根,故其体征较为局限,同时有明显的腰肌紧张及相应的腰旁(相当于关节突部位)压痛,其下肢肌力、感觉、反射改变及直腿抬高试验等同周围型椎间盘突出症,但更为严重。 (5)步态:久行后跛行。病情严重患者一起步即跛行。 3.辅助检查 (1)X线平片检查可进行椎管横径(双侧椎弓根内缘之间的距离)与矢状径(椎体后缘至椎板与棘突交界处的距离)的测量,一般认为横径小于18mm、矢状径小于13mm,可提示有椎管狭窄。每个人椎管大小也不尽相同,故此测定方法欠精确,故仅以X线平片判断有无椎管狭窄是不够的,应根据临床表现全面加以考虑,X线平片中还可以看到有无脊柱侧弯,生理曲度有无改变,椎间隙有无变窄,椎体后缘有无骨质增生,后纵韧带有无钙化,小关节突有无肥大,有无假性滑脱,这些对诊断腰管狭窄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椎管造影常用的造影剂是欧乃派克,用量为lOtTlg。在中央椎管狭窄时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部分或完全性梗阻,完全梗阻时出现造影剂完全中断,部分梗阻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单个或多个平面充盈缺损,单节段呈蜂腰状,多节段呈藕节状。在侧位片上充盈缺损位于后方多为椎板增厚及黄韧带肥厚,位于前方者可能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如充盈缺损在椎间盘平面则多为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若属于椎管狭窄所致的缺损主要位于后方而不是前方的椎间盘处,在荧光屏上观察,可见到当患者弯腰时梗阻明显好转,后伸时梗阻明显加重,对侧隐窝狭窄及神经根管狭窄用椎管造影往往难以发现,CT可明确诊断。 (3)CT检查采用CT检查可准确地测定椎管的形态和管径,对诊断腰椎管狭窄症有重要价值,它可清楚地显示椎管的前后径和横径的大小、侧隐窝及神经根的情况,可见椎体后缘骨赘、关节突骨赘、关节突关节内聚、椎间盘后突及黄韧带肥厚等。 (4)MRI检查MRI检查图像清晰,可进行三维成像,立体感强,能确定狭窄的部位,可显示对脊髓的压迫程度,了解脊髓有无萎缩变化,如显示神经根周围脂肪消失,提示神经根己受压。 (二)中医证候分类 结合临床,本病可分为肾精不足、风寒湿阻、气虚血瘀等证型。 【入院标准】1.症状 腰痛、腿痛或腰腿痛同时出现,间歇性跛行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体征 (1)在未造成持续性压迫前多数无明显的体征,脊柱无畸型,腰部无压痛及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下肢肌力、感觉、反射大多正常。但做直立后伸试验较久时可出现下肢麻木、酸痛感。症状和体征不一致是本症的特点之一。 (2)发生持续压迫后,可出现受压的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支配区的肌力及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腰后伸受限。脊柱的生理前突减弱或侧弯,但多较轻。 (3)中央型椎管狭窄严重的患者有马鞍区感觉减退,排便及排尿功能障碍,下肢感觉及肌力减退的范围也较大。 (4)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者一般只压迫单一神经根,故其体征较为局限,同时有明显的腰肌紧张及相应的腰旁(相当于关节突部位)压痛,其下肢肌力、感觉、反射改变及直腿抬高试验等同周围型椎间盘突出症,但更为严重。 (5)步态:久行后跛行。病情严重患者一起步即跛行。 3.辅助检查 (1)X线平片检查可进行椎管横径(双侧椎弓根内缘之间的距离)与矢状径(椎体后缘至椎板与棘突交界处的距离)的测量,X线平片中还可以看到有无脊柱侧弯,生理曲度有无改变,椎间隙有无变窄,椎体后缘有无骨质增生,后纵韧带有无钙化,小关节突有无肥大,有无假性滑脱,这些对诊断腰管狭窄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CT检查采用CT检查可准确地测定椎管的形态和管径,对诊断腰椎管狭窄症有重要价值,它可清楚地显示椎管的前后径和横径的大小、侧隐窝及神经根的情况,可见椎体后缘骨赘、关节突骨赘、关节突关节内聚、椎间盘后突及黄韧带肥厚等。 (3)MRI检查MRI检查图像清晰,可进行三维成像,立体感强,能确定狭窄的部位,可显示对脊髓的压迫程度,了解脊髓有无萎缩变化,如显示神经根周围脂肪消失,提示神经根己受压。【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 (1)纠正不良体位及姿势,不宜过多活动。 (2)戒烟洒,忌服辛辣寒凉之品。 (3)注意保护腰部,避免外伤。 (4)加强锻炼,增强腰背肌力,维持脊柱平衡。 (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6)腰部带围腰或支持带。 (7)排尿困难时可留置尿管,并用1/5 000呋喃西林液250mL冲洗膀胱,每日1次。 (二)中医治疗 1.分证论治 (1)肾精不足 证候:腰部酸痛,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形赢气短,肌肉瘦削,舌质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精。 代表方剂:左归丸。 常用药物: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牛膝等 (2)风寒湿阻 证候:腰腿酸胀重着,时轻时重,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紧。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剂:独活寄生汤为主。寒重者以麻桂温经汤为主,湿重者以加味术附汤为主。 常用药物: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防风、细辛、秦艽、当归、党参、川芎、地黄、白芍、茯芩、甘草等。 (3)气虚血瘀 证候:腰痛不耐久坐,疼痛缠绵,不能久行久立,下肢麻木,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舌质瘀紫,苔薄,脉弦紧。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化瘀。 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加牛膝、桑寄生、五加皮。 常用药物:黄芪、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 除按上三种分型辨证用药之外,还根据其症状的演变提出腰腿痛疾病的三期论治。 (1)急性发作期有明显外伤史,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肌肉痉挛,治当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2)症状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治当舒筋活络,强筋壮骨。 (3)基本恢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治当补肝肾、强筋骨。 2.中成药 (1)口服中成药 ①杜仲补腰合剂:每次70mL,每日1次,适用于肾虚型。 ②六味地黄丸:每次10克,每日3次,适用于肾虚偏阴虚型。 ③田七末:3克,每日1次适用于有外伤者。 ④伤科接骨片:3粒,每日2次,适用于有外伤者。 (2)静脉制剂中成药血栓通注射液4—6mL或丹参针20mL或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或5%葡萄糖溶液500mL滴注,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风寒湿阻兼经络不通之症。 3.整脊治疗 (1)整脊治疗手法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可以活血舒筋、疏散瘀血、松解粘连,使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常用手法有腰臀部揉按法、穴位点压法、滚法、提捏法等。手法操作均应轻柔,禁用强烈的旋转手法及按压手法,以防病情加重。除采用上述治疗腰腿痛所需的一般手法外,根据病情和病人体质情况,还可以选用以下手法进行治疗。 ①蹬腿牵引: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以右下肢为例,术者一手托住患肢踝关节,另一手握住小腿,使髋、膝关节呈屈曲位,双手配合,使髋关节作被动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活动,各3~5圈,然后嘱患者配合用力,迅速向上作蹬腿活动,术者顺着蹬腿的方向用力向上牵引患肢,操作3~5次。必要时依同法治疗另一侧。根性痛重者不宜使用。 ②直腿屈腰法:病人仰卧,或两腿伸直端坐床上,两足朝向床头端。术者面对病员站立于床头一端,尽量用两大腿前侧抵住病人两足底部,然后以两手握住病员的两手或前臂用力将病员拉向自已身前,再放松回到原位,一拉一松,迅速操作,重复操作8~12次。 (2)理疗常用的方法有电疗法、超声波疗法、光疗法、激光疗法、频谱治疗仪、磁疗法、蜡疗法、中药离子导人法、安德森治疗等。适用于各型患者。 (3)针灸取肾俞、志室、气海、命门、腰阳关等。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各型患者。 (4)水针治疗可选用复方当归注射液2mL,维生素B12500ug穴位注射或痛点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每周为1个疗程,可进行2~3周。适用于各型患者。 (5)中药外敷可以麝香壮骨膏药、天和骨通或南星止痛膏等外敷,适用于各型患者。 (6)腰椎牵引法适用于椎间隙及神经根管狭窄而无中央椎管狭窄者,若牵引后有个别患者症状反而加重者,则不宜继续牵引。 常用牵引法: ①电动骨盆牵引。 ②持续牵引法:病人卧硬板床,床尾抬高15。套上骨盆牵引带,负重15kg,腰下可垫一薄枕,持续牵引时间越长越好,最好能24小时持续牵引,牵引时间3周左右。 ③自身体重垂直牵引利用自体体重牵引,如吊单杠、门框等。 (7)封闭疗法可进行硬膜外封闭,能消除神经根的肿胀,松解粘连,缓解症状,由麻醉师操作,药物可选用醋酸可的松龙25mg加l%利多卡因5mL,每周1次,共注射2~3次。适用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8)练功疗法在疼痛明显缓解或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可进行练功疗法。应加强腹肌的锻炼,还可练习行走、下坐、蹬空、侧卧外摆及踩单车等动作以增强腿部肌力,注意尽量不要后伸腰部,平时症状不明显时可用“飞燕式”、“三点支撑式”、“五点支撑式”、“八段锦”等方法。 (9)固定与休息急性期应适当卧床休息,一般2—3周。如果症状严重者,可考虑护腰围固定,减少腰骶过伸,也可减轻疼痛。4 、银质针治疗: 银质针治疗机理主要是通过消除炎症反映,增加血供,松懈肌肉痉挛.银质针穿刺在在病变区域留下许多腔隙,腔隙可充满血液甚则发生血管化,从而大量增加血液,改善局部血液循环,4.血流是增加促进局部致病物质如巨莛色胺,俊激肽,前列腺素E等的排泄,病变软组织可产生了明显的解痉和松弛,反过来又促进了血液循环的改善,这种良性循环有利于机体维持zim-memam教授称之为”神经稳态”的效应5.从而达到长期解除疼痛的目的. 长期的血液循环的改善是银质针疗效持久的主要原因.6银质针针刺方法是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珍贵财富之一,用于治疗椎管狭窄症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的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所用银质针是用白银制成直径0.8。长度分别为7.5cm9.5cm10.5cm14.5cm16.5cm 五种,针尖圆而钝,用前位高压消毒,取腰臀部压痛点或激痛点(阿是穴)。分别用1%利多卡因行局部皮肤麻醉,然后持银质针柄垂直捻转进针,深刺至肌肉层或骨膜,患者感觉强烈酸.胀麻但无向下过电感停止,留针并于针柄上置艾柱2—3cm,点燃至热尽,针口周围皮肤微发红,拔针后用碘伏消毒针孔皮肤。本病腰臀部痛点较多,每次可选6—10点,治疗以病椎旁痛点为重点,可密集进针3—4根,间距1.5cm,并直刺至椎板,5月1次,3次为1疗程,必须严格针具及术针消毒,无菌操作,以防感染.针刺时应避开重要的血管,神位以防刺伤.(三)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 对疼痛较甚者可配合消炎止痛药物。出现神经体征者,可予神经营养药。卧床病人预防肺部感染及褥疮等。 2.具体措施及药物 可使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如扶他林、消炎痛、芬必得等。神经营养药可口服维生素B1、肌苷、神经妥乐平、弥可宝,或注射胞二磷胆碱等。当患者疼痛剧烈时,可静滴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或β-七叶皂甙钠以利水消肿消炎止痛。 (四)手术治疗 腰椎管的骨纤维性狭窄一般不会自行解除,故已产生持续性压迫而症状较重者宜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神经组织和血管在椎管内、神经根管内或椎间孔内所受的压迫。一有手术指征应尽早手术。 1.手术指征 手术指征是疼痛剧烈,行走或站立时间不断缩短,影响日常生活,有明显的神经根传导功能障碍,尤其是某些肌肉无力和萎缩。或经非手术疗法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或症状加重者。或病情反复发作有神经实质损伤者。根据病理改变选用术式,常用的手术方式为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根据临床表现、脊髓造影X线征象,以及CT或MRI检查确定术中探查减压范围,一般应切除2—3个椎板,直至被压迫的脊髓完全膨起或见至硬脊膜搏动时为止。手术减压时破坏脊柱稳定者或有松动滑脱者应加固定及融合。狭窄因素不同,手术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术前应对狭窄的节段、部位、性质等有尽可能多的了解。 2.常用的方法 (1)全椎板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体间植骨术。适用于中央椎管狭窄症。 (2)半椎板切除术。适用于单侧的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及关节突肥大等。 (3)椎板间扩大开窗术。适用于诊断明确的单一侧隐窝狭窄。 (4)双侧开窗潜式减压,适用于单节段椎管狭窄症合并明显的骨质疏松者。 (五)围手术期的处理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进行必要的准备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处理要点如下: 1.手术前的处理 对合并有内科病的老年病人,术前应积极治疗内科病,等待病情稳定方可手术。术前可针对性的纠正贫血及增强病人体质等。术前半小时使用抗菌素。对手术时间长者可带抗菌素人手术室术中使用。并常规配血200~400mL。术前1~3日让病人练习在床上卧位排尿及大便,以防止病人术后大小便困难。术前可清洁灌肠避免因腹压增加加重术中出血。 2手术后的处理 (1)以抗菌素预防术后感染。 (2)负压引流保持24—48小时。 (3)对非老年患者可适当使用止血药。老年患者忌用。 (4)以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静滴以利水消肿消炎,保护神经功能。术中使用神经鞘膜封闭术者可不用地塞米松。 (5)促进胃肠蠕动以恢复胃肠功能,可电针双足三里等。 (6)中药以活血化瘀之法,以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大便不通加用行气通腑之药,小便不通则用五苓散加减。 (7)可静滴血栓通注射液或丹参针或红花注射液等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并可口服行气止痛之药物。如田七末、伤科接骨片等。 (8)可使用神经营养药,如神经妥乐平、弥可宝等。 (9)术口周围可使用理疗等促进其愈合。 (10)卧床时间全椎板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体间植骨术者2周,双侧开窗潜式减压者如关节突关节破坏小者3日,明显者2周,半椎板切除术者4周。 (11)术后第3日开始做下肢及腰背肌床上功能锻炼。 (12)下地时戴腰围护腰,戴腰围3个月,半年内避免弯腰负重。 (13)加强功能锻炼,方法见练功疗法。【疗效标准】显效:腰痛、腿痛或腰腿痛症状消失,活动正常,生活恢复自理;好转:腰痛、腿痛或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活动正常,生活能自理;差:腰痛、腿痛或腰腿痛症状未见好转,活动困难。【限 价】手术:5000元非手术:3500--6000元【平均住院日】手术:16天非手术:28天 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