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建安教授:未来没有一个科室不需要康复
随着健康中国2030的不断推进,中国康复产业从一个边缘开始进入了一个国家大力支持的高速发展阶段,中国医疗将由以往的“重手术(重治疗)、轻康复”向“治疗、康复”齐步走转变。但是目前在国内,康复科仍然在一个尴尬处境!在我们日常治疗过程中,相信很多医生肯定有过这样经历,只要和患者说起康复治疗,收到的回复一般都是“我没病没痛的,要搞康复干嘛?”、“医生做完手术、治好病,我自己静养恢复就好了,要什么康复?”、“康复费用太贵了,可有可无的”。
所以想要提高康复科学的地位,真正实现“治疗-康复-长期护理”的医疗服务链,关键还是在于改变人们对于康复学科的看法,尤其是让患者重新认识到康复的价值以及他们到底为什么需要康复。
今天和大家聊聊,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康复,未来的康复科到底有没有发展前途?
康复是指综合应用医学、教育、社会、职业等多种措施,对伤病后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功能障碍进行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干预,实现改善患者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的目标。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助力患者及其家庭实现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目标。康复医疗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依托经济、医学和科技大发展,康复医疗在过去四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康复理论和康复创新不断涌现。
到底什么是康复
在说我们为什么需要康复之前,老潇还是先把“康复”给大家讲清楚,康复一词看似简单,但想要真正解释清楚也并非易事,说不清楚康复到底是什么,自然无法让患者从内心深处接纳康复治疗,也就不会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师,势必影响康复疗效。
下面是老潇精心准备的康复医学科普漫画,希望大家认真读完,可以让你对“康复医学”有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上下滑动,带你了解什么是康复医学△
我们为什么需要康复
康复医疗是分级诊疗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目前康复医疗市场的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康复医疗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方的投入与支持。我们希望康复医疗生态圈的参与者们能够携起手来,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和健康生活的美好愿望。
要想把这个问题说明白,我们首先得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在身体接受一次手术治疗之后,身体内部的免疫系统会进行大量的抗进行为,这种抗进行为如果一直持续下去,会造成多脏器的机能障碍。如果想要这些免疫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这就需要患者离床进行康复训练,而且越快越好。
例如脑卒中患者,即便患者通过手术延续了生命,但中风却让他丧失了平衡和运动能力,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那他接下来的所有生活必须依靠他人,所以康复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不给家庭、社会增加负担。
其次根据相关机构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开始康复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71.8%;在发病2周后开始康复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只有29.2%。
并且在脑卒中存活的患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存活患者能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可使30%的存活患者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步行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回复率只有6%和5%。
以上数据说明康复效果与康复开始时间呈负相关关系,所以说我们不仅需要康复,而且还要积极选择康复。
康复科未来前景
相比于医院的其他科学,康复科总被看成是一个最没用、最没技术含量、最轻松的科室,所以在医学界总会听到这样一句玩笑话:选择康复科,就是选择安逸。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答案肯定是不正确的。
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康复医疗机构建设,这是因为中国有8000多万残疾人,其中5000多万需要康复。而且还有超过1亿的老年人和超过2.6亿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康复的人超过1000万人,上述两项加在一起,需要康复的患者超过6000万。根据市场调研,去年我国人均康复费用在32元左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康复费用支出的增加,预计到2022年人均康复费用支出在74元左右,届时我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033亿元。
包括中国康复学科领头人—励建安教授也曾表示:未来,没有一个临床科室不需要康复
康复科未来五大发展理
目前康复医疗服务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包括患者对于康复医疗的认识存在误区、医疗从业人员对康复重要性的认知不足、三级康复诊疗体系缺乏有效的纽带链接、医保覆盖范围尚有待扩展、康复医学人才供给不足等。对此,毕马威中国医疗保健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表示:“患者对康复医学的认知直接影响康复效果。
做好临床阶段的患者教育工作,帮助患者把握最佳康复时机,将大大减少功能障碍和残疾发生率,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师是康复治疗计划和训练措施的直接操作者,是康复专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治疗师的培养,是康复医学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除加大办学力度,加快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外,医疗机构还可以考虑适当提高康复治疗从业人员待遇,最大限度地激励和留住人才,保证康复医疗人才队伍的稳定。”
数据来源:《康复医疗 趋势引领新蓝海》报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患者群体将对康复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也愈加紧密,而临床医学的发展也将促进康复诊疗水平的提高。
针对中国目前康复医疗行业发展现状,结合未来需求与供给预测,毕马威认为中国康复医疗将迎来五大发展趋势,即社区康复亟需发展、远程康复大势所趋、高端康复大有可为、智能康复彰显优势、临床医学带动康复发展。
毕马威中国医疗保健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表示:“行业发展离不开各方参与者的努力,毕马威希望能够与康复医疗行业参与者携手并进,为促进行业发展、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实现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康复医疗 趋势引领新蓝海》将对康复医疗的发展现状趋势、面临的挑战、社会保障体系与政策支持、市场供需缺口分析、细分市场进入策略等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建议。毕马威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众多康复医疗市场进入者了解市场趋势、制定市场进入策略和风险应对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有益的借鉴。
康复康复治疗的疾病范畴
01
神经系统疾患的康复
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肢体瘫痪、步行困难、吞咽障碍、言语困难、手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是康复科最擅长的。通过理疗、运动治疗、运动再学习、作业治疗、矫形器的使用、生活独立能力的训练,神经损伤患者的恢复与以往相比会有质的飞跃。
尤其是吞咽功能的训练,使得很多中风后的患者能够拔除鼻饲管,实现自主进食。即使是较为严重的认知障碍患者,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实现交流。
从ICU、脑外科和神经内科、急诊转到康复科的患者中,有些甚至戴着气管套管,有些是植物人,有些有严重的压疮,但康复的早期介入使得这些患者的功能恢复达到最佳,很多患者都恢复了生活自理,减轻了家庭的护理负担,有些患者甚至能够恢复工作,回归社会,活出精彩的人生。
02
运动康复也能治疗内科疾病
康复科长期以来积累了处理运动损伤和骨关节疾病的丰富经验,配备了全面的治疗设备,可以为颈肩腰腿痛、骨折、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炎、肌腱吻合术后、运动损伤患者提供服务,实现最佳功能的恢复,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
内脏疾病带来的心肺耐力减退、代谢障碍也可以通过运动和生活方式干预来治疗;老慢支、肺气肿有专门的呼吸训练,冠心病、心肌梗死介入手术后都有专门的康复方案;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都可以通过上述干预来控制血糖、血脂,甚至可以减少相关药物的用量,延缓病程。
3复合伤需要个体化康复方案
近年来,车祸、高处坠落、大型机械、地震等导致了大量多发伤和复合伤,这些患者往往同时具有骨折、脑外伤、脊髓损伤、截肢、周围神经损伤等多种病情,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尤为重要。早期的康复介入以生命体征为前提,预防关节挛缩、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恢复期的康复治疗以提高功能为主,良好的多科室的合作为这些重症患者提供了最好的治疗。
“临床医学救了我的命,康复医学使我重新成为健康的人。如果没有康复治疗,我就是一个废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楚怀总是能听到如此感慨。在他看来,康复医学重要性越来越被认可。王楚怀介绍,传统的康复医学是以被动式治疗为主,而未来必定益显“主动治疗”的重要席位。
随着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问世,精准康复更是呼之欲出。精准医学有它天生的优势。它关注基因与疾病间的关系,运用新技术寻找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此外,随着新兴技术发展,康复机器人、虚拟情景、可穿戴设备等市场发展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逐渐从单纯的概念变成现实生活中的产品,以及应用到医院、家庭等场景的领先康复医疗设备,助力疾病更快康复。
除了庞大的市场规模,早期的康复介入以及临床科室向康复医学科的患者转诊能够缩短临床科室的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使用效率,对于医院的整体运营来说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目前越来越多的三级综合医院的临床科室意识到康复医学的重要作用,例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ICU等科室,床边康复治疗也得到开展,病情稳定的患者也得以及时转到康复科继续恢复功能, 获得良好的功能结局,患者和医院皆大欢喜,间接上解决了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
另外,神经损伤、骨关节损伤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内科疾病例如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COPD等许多常见病的康复已经在开展,特别是产后盆底康复更是市场火爆,通过围产期的康复,提供产前指导,在产后尽早开始盆底康复治疗,帮助产妇们恢复健康生活。未来,几乎没有一个临床科室是不需要康复的。
文章:优享康康汇总,未经允许,禁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