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康复治疗,效果不亚于手术!
手术不是结束,是康复的起点。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2017年在美国芝加哥成功完成第12次手术,术后她留在美国进行康复训练。在漫长治疗过程中,“运动康复”一词曾被郎平多次提及,因为它是伤痛运动员们的福祉,是能够让他们重返运动场的希望。郎平也曾反复强调运动康复的重要性:“手术的地方虽然不疼了,但周边的肌肉一定要恢复,用它来保护手术的位置,所以我觉得康复是比手术时间更长、更需要耐心的一个项目。”
去年,在CBA总决赛遭遇跟腱断裂伤的易建联,在术后马上安排赴美进行康复。很多人感到不解:“手术能在国内做了,但这小小的康复为何要冒着疫情风险赴美进行呢?”这一句话,正是目前我国康复科普宣教未做到广泛普及的缩影。
其实,中美骨科不相上下,真正的差距在于术后的康复治疗。面对跟腱断裂这种容易导致运动员职业生涯报废的疾病,国内大部分医生在考虑康复治疗时,还是从病因方面来进行治疗。但美国医生却主要集中在相关功能障碍的评估与处理方面,并通过一整套班子成员帮助运动员恢复运动能力。而在今年CBA总决赛上,我们也看到了易建联赛前训练的身影,本来应该是运动员毁灭性的跟腱断裂伤害,却在9个月后看到了回归赛场的可能。
讲到底,中美康复的水平差距导致在部分手术的疗效上的巨大差距。手术真的不是治疗的结束,而是康复的开始!
我不是运动员,为什么也要康复?
那我们先来看看,康复治疗的作用:
其一,在损伤早期包括手术后,康复治疗可以预防由此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保证术后的病人安全。
其二,康复治疗可以恢复身体损伤的结构。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三分治,七分养”,但从康复医学的角度来说这些是不科学的。比如骨折,无论是手法复位还是手术固定,如果没有合理的康复治疗,一味地绝对静止固定,那么骨折是不会愈合成正常的形态甚至可能发生不愈合的情况;如果盲目、过早锻炼,还可能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其三,也是康复治疗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恢复身体的功能。很多人都有过“崴脚”的经历,有些人几天就好了,可临床上也有几年都“不好”的病例,骨骼、韧带都没有损伤,但就是无法恢复正常的步行能力,这样的患者就需要康复治疗。康复科医生从损伤功能、活动范围、平衡能力、耐力力量等多方面给出整体的康复治疗处方。
另外,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哪怕是同样的损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足踝外科马昕教授提到,根据患者的病情,患者的性格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来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对于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对医学知识匮乏的患者,要给与一个稳妥的康复方案;对于依从性好的患者,可以给予比较激进的、宽松的康复环境。康复科医生要了解不同个体的差异,进行因人施教,因病施教,给患者一个人性化的训练方式。
马昕教授还谈到,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普通患者,术后的康复介入一定要尽早,只要患者病情许可,便可开始康复介入,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减轻残疾,预防复发,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降低医疗费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好的康复治疗,和手术同等重要
别以为生病做完手术就算好,术后康复跟不上,请再牛逼的医生主刀也打折!在国际上,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医学科学领域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我国目前还有很多医院的康复科都只有门诊、没有病房,这使得临床治疗与康复的关系严重失调,这种“关系严重失调”的后果,很直接地体现在病人身上。相当比例的病人在治疗之后,并没有获得应有的生活质量,他们甚至以为,疾病的后遗症不可避免。
43岁的史女士
多年前骑自行车时摔倒,右脚踝骨折,从此走路就有点跛。她认为这很正常:“骨折过,总会留下点残疾的。”
2年前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虽然在术后吃了许多心肺功能恢复药,但他已无法像过去一样轻松地上下5层楼梯。戴老伯说:“我变成了关在笼中的鸟。”
65岁的戴老伯
其实,疾病的后遗症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在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很多病人的功能恢复效果会非常好。”按照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任何一个临床医学学科都需要康复医生跟进辅助。做不做康复,病人的生活质量可能有天壤之别。比如心脏搭桥手术后,如果戴老伯能及时接受心肺功能训练,现在上下5楼应该完全不成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戴尅戎教授认为:“康复医生应该全程参与治疗。”手术前,康复医生应该跟着手术医生一起查房,并提前教会病人康复方法——因为手术后病人往往处于疼痛状态,很难学习康复方法,而康复应该及早开始。”没有康复,临床医学的发展也受阻。以骨科为例,很多骨科医生能做漂亮的手术,但成果很难在国际上发表,“因为拿不出功能恢复的证据。在国际骨科领域,比的不仅是手术的“漂亮”程度,更主要的是评价病人的功能康复状况。因此,一个好的康复治疗,效果甚至不亚于一台手术!
临床各科与康复科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
以骨科为例,目前我国的骨科治疗和骨科康复的发展很不平衡,骨科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手术的发展与国外水平相当,但病人的疗效和国外有很大差距。原因是什么?而许多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原因就是骨科术后康复没有很好开展起来,重治疗、轻康复,不够重视术后康复的必要性。其实,手术不是结束、而是康复才刚要开始。
从前在针对踝关节的治疗中,没有康复人员的指导和很好的康复计划,有些骨科医生为了患者安全考虑,宁可让病人固定石膏的时间长一点,但这会导致病人术后恢复的时间较长,造成关节粘连和本体感觉的缺失,为后续的康复带来一些困难。
近年来,康复医学科迅速发展,康复条件越来越完善,康复科医生与骨科医生密切合作,做了很多康复方案,患者便可以选择更加合理、先进的康复手段,尽早康复并回归社会,减少术后并发症。
随着人们康复意识的不断提高,专家认为,康复思想应贯穿到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所以,康复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围手术期或损伤后的早期急性炎症期的康复。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每个人的恢复能力,这个阶段有的可能几天有的可能一两周,一般在住院的手术科室完成。这一阶段的目标主要是消肿止痛,尽量恢复关节活动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各种评估和检查,了解肢体或关节的肿胀疼痛、皮肤温度的波动,关节的活动度、相关肌肉的肌力、身体活动情况。
第二阶段,是结构与功能恢复兼顾的组织激化期康复。这个阶段要根据损伤的不同组织愈合的时间不同来分别处理。这时,除了继续关注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是否疼痛外,还要开始对患者的一系列功能进行逐步恢复。
第三阶段,是对功能恢复进一步提升阶段的功能重塑期康复。这个阶段可持续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这个阶段也意味着患者要恢复整个生活工作需求的整体功能。比如对于运动员的损伤,除了要满足他的日常生活能力,还要尽快恢复重返赛场的能力。
说了这么多,你还认为康复治疗是术后“小小的”事情吗?
来源:康复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