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1-5-24 21:23

干货 | 各部位骨折的完美手法复位,值得收藏!

骨折手法复位,是骨伤科的一种治疗手段。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各部位骨折的完美手法复位,让骨折康复变得简单!
1肱骨外科颈骨折
病人坐位,血肿内麻醉,待5~10min后行手法复位。一助手用布带绕过病人腋窝,向上提拉肩部,前臂在中立位,患肘屈曲90°。
(1)外展型骨折另一助手握肘部,沿肱骨纵轴方向外展牵引(图5-12),术者两拇指抵于骨折近段的上端外侧,其他各指抱骨折远端的内侧。术者将骨折远端向外拉,同时助手在牵引下内收肘部(图5-13)。



(2)内收型骨折另一助手握肘部,沿肱骨纵轴方向内收牵引,术者两手拇指抵住骨折部,将骨折远端向内推,其他四指拉骨折远段外展,助手在牵引下外展肘部(图5-14)。

整复后,X线片仍显示远近骨折段的一侧骨皮质有嵌插而肱骨头又有旋转时,应进一步矫正两骨折的前成角。手法如下:术者站于患肢外侧,两手拇指置于骨折部的前面,其他四指环抱于上臂背側。在维持牵引下,持握前臂的助手徐徐前屈肩关节,同时术者两手拇指用力向后挤按骨折部,以矫正前成角畸形(图5-15)。

若成角畸形过大,用此法仍不能矫正时,可改用下法:术者站于病人前外侧,两拇指置于骨折远段后侧,其他四指抱绕肩前侧相当骨折成角部。在维持牵引下,持握前臂之助手继续将前臂前屈上举过顶。此时,术者两拇指抵住骨折远段向前推顶,其他四指由前侧扣挤压按成角部(图5-16)。当听到骨折端有骨擦音时,表示成角畸形矫正,骨折即达较满意的解剖复位。

2肱骨干骨折

整复前仔细检查骨折发生机制及移位情况,有否并发神经血管损伤。然后制定整复方案,病人取坐位,在局麻或臂丛麻醉下,由两助手沿肢体纵轴对抗牵引。一人用布带套住腋部向上牵引,一人握前臂于中立位,向下牵引,待重叠、旋转、成角移位矫正后,术者两手分别握两骨折段,根据骨折类型选用适当手法进行复位。
(1)上1/3骨折(三角肌止点以上)术者站于患侧。两拇指抵于骨折远端外侧,其他四指环抱近段内侧。在牵引下,术者两手四指首先托提近段向外成角,再用拇指由外侧推按远端向内,即可收到满意整复效果(图5-17)。


(2)中1/3骨折(三角肌止点以下)两手拇指抵住骨折近段外侧,其他四指环抱骨折远段内侧。在牵引下,两手拇指推近段断端向内,同时两手指拉远段断端向外,使骨折两端内侧平齐,且轻微向外成角。两手拇指再继续向内推,四指向外拉纠正成角(图5-18)骨折即可复位。整复时,如骨折端除有内外侧移位,同时还合并有前后侧移位时,可以斜向推拉挤按手法,矫正内外和前后侧移位。在横断骨折复位过程中,如发现骨折对位后有弹性或在推拉时能够对位,但放手后随即再变位,应考虑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可先用回旋手法,解脱骨折断端间的软组织,再行推拉挤按法复位(图5-19)。




(3)下1/3骨折多为斜形螺旋形,整复时牵引力不能太大,亦不用较重手法。术者以拿捏手法将骨折斜面贴紧,螺旋面扣上,用旋转屈伸手法纠正旋转及成角畸形。
(4)粉碎性骨折不宜用力牵拉,术者以拿捏合拢手法使骨折面接触。
3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

凡骨折后肿胀不太严重,皮肤无水疱,无血管损伤者,均可手法整复。方法如下。
(1)麻醉根据情况可用局麻或臂丛神经阻滞。对年龄较小,不合作的患儿可使用氯胺酮全麻。
(2)牵引病人仰卧位。一助手握住上臂,另一助手握住前臂,在前臂中立位、肘关节略屈曲位下,两助手对抗牵引,纠正重叠畸形。
(3)纠正骨折远端旋转及侧方移位以患肢为右侧且呈尺偏型,远段有旋前畸形者为例。在助手牵引下,术者左手握骨折近段,右手握骨折远段。右手使远段旋后,两手相对挤压,使远段的旋转及側移位均得到矫正为止(图5-20A)。
(4)矫正前后移位当重叠移位矫正后,术者自肘后方双手握住骨折近段,两拇指在肘后推远段向前,其他手指拉近段向后,常听到骨折复位后清脆之骨擦音(图5-20B)。但应注意勿使远段过度推向前方,以免骨膜剥离太广泛,影响其稳定性。

(5)外展挤压桡侧骨皮质纠正肘内翻畸形尺偏型病例于复位后,术者一手固定骨折部,另一手握住前臂,略伸直肘关节,并将前臂向桡侧伸展,使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嵌插,以防发生肘内翻(图5-21)。

4肱骨髁间骨折

如骨折移位不重,就诊较早,局部肿胀轻微,可行手法整复。方法如下。
(1)麻醉局麻或臂丛神经阻滞。
(2)牵引
病人仰卧位,一助手握上臂,另一助手握住前臂,前臂旋后位,肘关节略屈曲位下,两助手对抗羍引,纠正重叠畸形。
(3)抱髁术者双手各抱内外侧髁,拿捏合拢,矫正两髁分离(图5-22A)。
(4)矫正侧方移位屈肘60°,术者用侧向挤压手法使两髁对合,尽量恢复关节面之平整(图5-22B)。
(5)矫正前后移位当侧方移位矫正后,术者自肘后方握住骨折近段,两拇指在肘后推远段向前,其他手指拉近段向后,同时屈肘90°(图5-22C)。
(6)向中心挤压术者用两手贴于内、外髁反复对抗挤压两髁,直到骨折面紧密接触、稳定(图5-22D)。

5前臂尺侧桡骨双骨折

整复前先根据病人受伤原理,结合X线片明确骨折类型、部位和移位程度,研究并确定整复步骤和手法。
(1)麻醉一般采用臂丛麻醉或局麻。如小儿不合作者亦可考虑用全麻。
(2)牵引病人平卧位,肩关节外展70°~80°,肘屈曲90°,中段下1/3骨折前臂中立位。上1/3骨折稍旋后位。一助手握肘上,另一助手握大、小鱼际,顺前臂纵轴方向作对抗牵引3~5min,先矫正旋转移位,再矫正重叠及成角畸形。牵引要持续、稳、准,勿忽松忽紧、来回摇晃。
(3)分骨是整复前臂双骨折的重要手法。术者用两手的拇指及示指、中指、环指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向夹挤骨间隙,使向中间相互靠拢的桡、尺骨断端,向桡、尺侧各自分离(图5-23A)。分骨时,手指与皮肤紧密相连,勿在皮肤上来回磨蹭,损伤皮肤。
(4)折顶前臂肌肉比较发达或局部肿胀明显时,单靠牵引很难把缩短移位完全矫正。一般都可应用折顶手法。折顶手法既能比较省力地整复残余重叠,又能顺利地矫正侧方移位。在分骨情况下,术者两手拇指由背侧推按突出的骨折断端,两手其他四指托提向掌侧下陷的骨折另一断端。待各手指放置妥当准确后,慢慢地向原来成角变位的方向加大成角,残余重叠越多,成角也就越大(图5-23B),待成角加大到一定程度,感到突出的皮质骨与下陷的皮质骨相碰时,骤然向回反折。反折时,拇指继续向掌侧推按向背侧突出的远侧断端,而示指、中指、环指三指用力向背侧托提下陷的近侧断端(图5-23C)。其方向可正、可斜,力量可大、可小,完全以骨折断端移位程度及方向而定。骨折远近断端对顶相接,侧移位亦根本端正。对中及下1/3骨折的掌背侧移位,通过折顶手法,一般都可得到较好的复位。对上1/3骨折,因此处肌肉较肥厚,骨间隙狭窄,分骨折顶时,尺骨较易复位,但桡骨近段易向桡侧、背侧旋转移位,而远段易向尺侧、掌侧移位,复位困难。须采用分骨夹挤法。此时改为旋后位牵引,令一助手在两手分骨下,固定桡骨远段,并用力将远段推向桡侧、背侧,术者用拇指向尺侧、掌侧挤按近段,移位即可矫正。
(5)端提挤捺术者一手在分骨情况下固定住骨折一端,另一手推挤或托提骨折另一端,矫正骨折端的残余移位(图5-23D)。桡、尺侧(即内、外侧)的移位须向中心推挤向桡、尺突出的骨折断端。掌、背侧移位须向上提托下陷的骨折断端。若同时有桡、尺及掌背侧移位时,可斜向用力。

(6)拿捏摇摆术者两手拇指及示指分别由掌、背侧紧紧捏住已复位的骨折部,先嘱牵引骨折远段的助手轻轻旋转,并向桡、尺侧轻微摇摆骨折远段;而后在持续牵引下,术者向掌背侧上、下播摆骨折部,使已复位的骨折断端紧紧接触。一般在开始摇摆时,可能听到极微细骨擦音。待骨擦音完全消失后,两手指有一种稳定感,证明骨折已复位。
(7)按摩舒筋术者一手固定骨折部,在分骨情况下,以另一手沿骨干纵轴顺筋、调理仍有旋转曲折的软组织(图5-24)。

6尺骨干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Monteggia骨折)

(1)牵引病人平卧位、肩外展70°~80°。成人用臂从麻醉,幼儿用全身麻醉。前臂置于中立位。两助手做对抗牵引。伸直型骨折肘关节90°屈曲牵引。屈曲型骨折肘关节伸直位牵引。牵引3~5min矫正缩短移位。
(2)整复桡骨头脱位以左侧伸直型骨折为例。术者站于患肢外侧。右手拇指在桡骨头外侧,左手拇指置于桡骨头掌侧,用力由外由掌侧向内向背侧推挤(图5-25),如为屈曲型骨折,两拇指由外侧背侧向内侧掌侧推按。有时可以听到或感觉到桡骨头复位的滑动。复位后,嘱牵引近段的助手,用拇指固定桡骨头维持复位。

(3)矫正尺骨掌、背侧成角或移位一般伸直型骨折在断端易向掌侧成角移位。在固定桡骨头及对抗牵引下,术者右手捏住骨折近段,左手拇指、示指捏住骨折远段作分骨状,向掌侧徐徐加大成角,同时向背侧提拉。或用右手拇指顶住近侧断端,使向掌侧成角,然后在两手分骨下向背侧提拉。如为屈曲型骨折,近段断端向背侧移位及远段断端向掌侧移位,即用右手拇指顶住近段断端向掌侧推挤,左手拇指、示指捏住远段断端,向背侧提拉,使之对位。
(4)矫正尺骨桡侧移位或成角一般掌背侧移位容易矫正对位,但尺骨远段易向桡侧移位或成角,矫正比较困难。因此须将肘关节屈曲90°。在维持牵引下,捏住骨折断端,使肩关节及上臂作外旋外展90°。然后术者用手捏住骨近段向尺側提拉,同时嘱持远段之助手用力牵引手腕向桡側偏,使尺骨远段向尺侧复位,从而矫正尺骨向桡侧移位(图5-26)。内收型骨折同时由桡侧挤按桡骨头,使之复位,尺骨桡侧成角亦可矫正。

7桡骨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Galeazzii骨折)

桡骨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的发生原理和骨折类型较为复杂,骨折类型不同,整复手法也不尽相同:①对第一类骨折整复手法与固定方法按桡骨下端骨折处理;②对第二类骨折,桡骨干下1/3横断骨折,移位轻微,可按第三类处理。整复比较容易。但骨折平面比较低,接近桡骨下端骨折平面仍按桡骨下端骨折整复方法处理;③对第四类骨折,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者,按前臂双骨的处理,仅有尺骨弯曲无明显骨折可采用手法先矫正尺骨的弯曲,再按第三类骨折处理;④对第三类骨折,桡骨干下1/3横断骨折,螺旋或斜面骨折,骨折移位较多,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比较常见。
下面重点介绍第三类骨折整复手法及步骤。
(1)牵引病人平卧,应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肢以左侧为例,一助手握住患肢拇指及四指,另一助手握住上臂,肩关节外展70°~80°,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牵引3~5min,将缩短移位牵开。
(2)整复下桡尺关节在两助手牵引下,将缩短移位完全牵开后,术者先用左手拇指及示指、中指二指挤平掌、背侧移位,再用两手拇指由桡尺侧向中心扣紧下桡尺骨关节(图5-27)。

(3)分骨提按矫正掌、背侧移位。桡骨远段向尺侧掌侧移位者,术者站于病人前外侧与持腕部的助手几乎平行,右手拇指在背侧与示指、中指、环指三指作近段分骨。左手作远端分骨,然后在两手拇指的分骨下,右手掌侧三指由掌侧提托远段向背侧。同时,左手拇指由背侧挤按近段向掌侧,使之对位(图5-28)。桡骨远段向尺侧背侧移位时,术者站于患肩外侧,与近段牵引的助手平行。右手拇指及示指、中指环指三指作近段分骨。左手拇指与示指、中指、环指三指作远段分骨。然后术者左手拇指挤按远段向掌侧,同时右手示指、中指、环指三指托提近段向背侧,使之对位(图5-29)。



(4)分骨折顶当用以上提按方法不能将掌背侧移位矫正时,远段向掌侧移位者,可用两手拇指抵于向背侧移位的骨折近段与其他四指夹挤骨间隙。在分骨的情况下,先将近段推向掌侧,加大成角。因尺骨未断,不能像双骨折一样成角太大,待感有阻力后,托于远段右手示指、中指、环指三指,骤然提托远段向背侧反折。在反折过程中,同时在右手拇指、示指之间,形成一种捻搓动作,一般掌指侧移位即可矫正。如仍留桡骨远段向尺侧残余移位时,术者左手拇指及示指、中指、环指三指在分骨下固定远段。左手拇指用力向中心推挤近段,使之完全对位。远段向背侧移位者,仅术者调换位置,站于患肩外侧,面对远侧助手,手法与上相同。
(5)挤腕骨折复位后应再次挤腕,然后固定。
8桡骨远端骨折( Colles骨折)

(1)体位病人平卧,腕关节外展30°~40°,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
(2)麻辞血肿内麻醉,待5~10min后行手法复位。
(3)牵引一助手持握患手拇指及其他四指,另一助手握住患肢上臂。两助手对抗牵引,持续2~3min,使骨折断端嵌插完全解脱,同时应注意矫正旋转移位。一般骨折远端容易旋前。
(4)矫正桡侧移位术者站于患肢外下方。一方提住前臂下1/3向桡侧推挤,另一手握掌、腕部向尺侧推挤。矫正骨折远端的桡侧移位(图5-30)。

(5)矫正掌、背侧移位术者两手示指、中指、环指三指,重叠置于近段断端的掌侧,向上提。两拇指并列顶住远段断端的背侧,向掌侧挤按,使之向掌侧复位。以矫正掌、背侧移位(图5-31)。

(6)舒筋待骨折移位完全矫正腕部外形恢复正常后,术者一手托住手腕,另一手拇指轻轻推按骨折部及下桡、尺关节、舒展肌腱初带,使之恢复正常位置(图5-32)。

(7)复位要求一定要恢复原来桡腕关节之解剖关系,否则影响关节功能。其标准为:①桡骨茎突应低于尺骨茎突1~2cm;②桡骨下端背侧需平坦,且无骨性隆起,掌侧应恢复正常弧形四陷无骨性隆起;③手不向桡侧倾斜,尺骨头的轮廓恢复正常;④X线片显示桡骨下端关节为向掌侧倾斜10°~15°,向尺侧倾斜20°~25°(图5-33)。

9

胫腓骨骨折

整复前根据病人伤后软组织情况,结合X线片明确骨折类型、部位,移位程度,确定整复步骤(图5-34)。移位较多,肌肉强者,可用腰麻;移位小者亦可用神经阻滞或局麻。
A.胫腓骨骨折伴巨大血泡形成 B.国外X线片C.楔形切开D.塞进小木块   E.石膏固定后X线表现   F.3个月后拆石膏复查
(1)牵引病人平卧位,膝关节屈曲呈20°~30°。一助手站于患肢外上侧,用肘关节套住窝部,另一个助手站于患肢足部,一手握住足背,另一手把持足跟部。两助手沿胫骨纵轴对抗牵引3~5min,矫正缩短及成角畸形。或将病人放于牵引床上牵引。
(2)矫正前后侧移位(端提法)以中1/3骨折为例。近段多向前内侧移位。助手用两手把住近段并固定,术者两手拇指置于远端前侧,其余四指环抱小腿后侧。在维持牵引下,近段牵引之助手将近段向后按,而术者的两手四指端提远段向前,使之对位(图5-35)。如仍有左右移位者,可推近端向外,拉远端向内,一般即可复位。

(3)分骨挤按经过上述手法,一般骨折即可达到满意对位。有些类型的骨折,如螺旋型、斜面型,远段易向外侧残余移位时,可用以下方法整复:以左侧为例。术者站于患肢外侧,右手拇指(与左手拇指协同)置于远段外方,挤压骨间隙,并向内侧挤按。其余四指置于近段内后方,用力由内后方向外前方推挤,并嘱把持足部牵引的助手,将远段稍稍内旋,使之完全对位(图5-36)。

(4)摇摆术者两手握住骨折端,在维持牵引下,嘱把持足部牵引者,徐徐向前后摇摆骨折远段,或术者向内外作轻轻摇摆,使骨折端紧密相接。然后以拇指及示指沿胫骨嵴及内侧面触摸骨折部拿捏合拢,并检查骨折是否平正,对线是否良好。最后用石膏固定10d后,作X线检查。如仍有轻度成角跨形,可行石膏管型楔形切开矫正。
10踝关节骨折

1.整复要点
(1)整复前应询问病史,结合X线片,确切了解骨折发生原理和骨折类型、确定整复步骤,按照造成骨折外力的相反方向进行复位。
(2)当踝部骨折是由于距骨移位所致时,一侧受距骨的直接冲击,另一侧受制带的牵引,远端骨块多与距骨联成一单位,随距骨脱位而移位。因而,只要整复距骨脱位,胫距关节面恢复正常,骨折随之复位。
(3)踝部骨折虽同时有内、外跟及后跟三处骨折,除下胫腓联合分离者外,骨折远近段各形成一个单位,和一般骨折一样,可发生缩短、旋转,侧方或成角移位。整复骨折时应先矫正缩短、旋转和侧方移位,最后矫正成角。
(4)三踝骨折的内、外跟与后踝不能同时复位。应先整复内、外踝,然后再整复后踝。
(5)内踝骨折较小时,往往有软组织嵌入骨折链之间,复位时,须将组织解脱骨折才能复位。
2.整复手法
(1)牵引:病人平卧,屈藤90°,在腰麻或局麻下、一助手站于患肢外侧,用臂夹住患侧大腿,右患肢使用左臂,左患肢用右臂、另一手抱于藤部向上牵引。另一助手站于患肢远侧,一手握足前部、另一手托足跟。在踝关节跖屈位、顺着原来骨折移位方向徐徐用力向下牵引。内翻骨折先内翻牵引(图5-37)、外翻骨折先外牵引。无内、外翻畸形,仅两踝向侧方移位时,则垂直正中牵引。牵引力量不宜过大和太猛,以免加重内、外侧初带之损伤。

(2)内、外旋转加翻转:矫正内、外翻畸形前,首先矫正旋转畸形,在一般的情况下,外翻骨折都有外旋,内翻骨折都有内旋,外旋骨折必有外翻。牵引足的助手,将足内旋或外旋,并同时改变牵引方向。外翻骨折的牵引方向,由外翻逐渐变为内翻;内翻骨折的牵引方向,由内翻逐渐变为外翻(图5-38)。同时术者两手在踝关节上、下对抗挤压,促使复位。内翻时内侧手掌在踝上,外侧手掌向内推送外踝。反之外翻时,外侧手掌在踝上,内侧手掌向外推内踝。

(3)左右两侧扣挤:对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病例,术者用两手贴于内、外两踝,嘱助手将足内旋或外旋,并同时改变牵引方向,术者反复对抗挤压两踝,直到分离消失,距骨内、外侧脱位完全整复为止(图5-39)。在外翻或外旋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外踝骨折发生在踝关节以上时,对腓骨下端须很好复位。只有腓骨断端正确复位,下胫腓联合分离消除,外踝才能稳定。

(4)推拉:术者一手握足向前拉,另一手把住小腿下端向后推,便向后脱位的距骨回到正常位置(图5-40)。

(5)背伸:在推拉过程中,拉足的手将踝关节背伸到90°,此时,向前展开的内踝亦随之复位(图5-41)。如仍有裂口,可用拇指由内踝的后下方向前上方推挤,使骨折满意复位。

来源:玖玖骨科

因人而异的恢复 发表于 2023-2-18 12:05

学习

与神角斗者 发表于 2023-3-23 00:15

脱臼呢   肩关节脱臼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干货 | 各部位骨折的完美手法复位,值得收藏!

中国康复治疗师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