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发表于 2019-12-31 13:41

头颈部本体感觉在颈部中的应用

头颈部疼痛是一常见病症,美国发生率为75%到80%,在颈部狭窄的区域内存在着许多疼痛敏感性组织,包括肌腱、韧带、肌肉、脊椎、神经根、神经及神经丛,颈髓活动度较高,位于固定的咽部与相对较沉重的头颅之间,所以很容易由于躯体运动移位等造成各种损伤。颈部疼痛的表现多样,从轻微自限性疼痛到神经根损伤导致的伴随严重症状体征的剧痛。
一、本体感觉训练的意义
很多人由于长时间生活习惯的错误和姿势的不良,从而引起头颈部本体感觉的异常,在运动或生活中产生头颈疼痛,这种类型的病人在生活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
二、本体感觉的分类

1、本体感觉可分为三个等级:
(1)一级:肌肉、 肌腱、韧带及关节的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
(2)二级:前庭的平衡感觉和小脑的运动协调感觉;
(3)三级:大脑皮质综合运动感觉。
骨损伤、运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二级缺失;神经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三级缺失。



2、颈部关节囊富含很多机械感受器,这些关节能在维持颈部功能和保护颈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机械感受器和颈椎的肌肉传入纤维都为姿态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本体感觉信息。尤其是颈长肌,与颈部深肌不同,内含大量的肌梭。本体感觉信息对新生儿学习早期的校准视线的动作也非常重要。
三、本体感觉的缺失
牵拉颈椎关节囊的机械感受器和疼痛感受器会引起疼痛和本体感觉变化。希基拉和温格林发现,关节位置感觉与疼痛强度无相关性,由此推断颈椎过度屈伸患者本质上还伴有本体感觉系统功能紊乱。
四、功能解剖
1、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
2、生理活动及其主动肌:
(1)屈肌:深层(头长肌、颈长肌、头前直肌),浅层(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2)伸肌:头半棘肌、颈夹肌和头夹肌。
颈部深层屈肌的功能更多是使颈椎后缩而不是屈曲。颈部深层屈肌则主要维持姿态和平衡,这些肌肉并不产生动态动作。尤其经长期的主要功能是抵消头部因重力作用和颈部伸肌引起的颈椎前凸。


五、评估
对慢性颈部疼痛患者的评估应当集中在身体上部,包括颈部、胸椎上部和肩带。此外,还应当检查骨盆和躯干的稳定肌,以排除其致病因素。
1、颈屈曲动作模式评估:
(1)测试时动作起始阶段下颌前伸被视为阳性,表明胸锁乳突肌和斜角肌相对颈部深层屈肌占主导地位。
(2)头部前伸表明颈部深层屈肌薄弱或受到抑制。

观察患者自然放松状态下胸锁乳突肌中部的体积,同样也能判断这些屈肌是否薄弱。


2、NDL评定分值越高表示失能越严重,最终分值的计算为:回答项目评分总和÷(5×回答项目数量)×100%。




六、治疗
1、器械:本体感觉与平衡评估与训练系统。
2、使用弹力带进行颈部稳定性训练:(1)弹力带向后拉与向前拉:


(2)弹力带向左拉与向左前方拉:



3、颈椎的自我锻炼:常规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球类等都是需要颈部的参与运动形式。
(1)颈椎活动度练习:
①端坐位,头颈做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左右侧倾六个颈椎基本运动方向的运动。要求动作平稳缓慢,充分用力,幅度尽量达到极限,运动到极限时保持2~3秒再做下一个动作。
②端坐位,头颈充分后仰,眼睛看正上方,在此基础上做头颈缓慢的左右旋转及左右侧倾动作。每个动作重复8~10次。
(2)颈肩肌强化训练:
①端坐位,双手交叉,用掌面分别置枕后、额前、分别抵抗颈后伸、前屈,持续对抗4~5秒,重复8~10次;
②端坐位,双手掌合抱于头侧颞部,抵抗颈两侧旋转、侧屈,持续对抗4~5秒。重复8~10次;
③端坐位,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做耸肩动作,先左肩,再右肩,再两肩同时做,然后两肩同时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动作,再做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动作。重复8~10次。

4、处理疼痛:如利用理疗仪器。
七、预防

1、工作1小时左右应改变一下体位,防止颈部肌肉、韧带长时间受到牵拉而受损。改变不良的工作姿势和生活习惯,如躺在床上阅读、看电视等。


2、避免使用过高或过低的枕头,使颈椎过伸或过屈。枕头须有均匀的填充物,避免头部悬空,导致局部压力堆积,肌肉过度收缩造成疲劳。侧卧时,枕头要加高至头部不出现侧屈的高度。



3、乘车时应系好安全带,避免急刹车时因颈部肌肉松弛而损伤颈椎。避免在车上睡觉。
参考文献:《肌肉失衡的评估与治疗 扬达疗法》头颈部本体感觉在颈部范围中的应用。

文章转自公众号:连云港长寿医院康复中心
作者介绍:单加玉,连云港长寿医院康复中心实习生
董孟雨,连云港长寿医院康复中心运动康复组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头颈部本体感觉在颈部中的应用

中国康复治疗师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