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屏幕暴露,对儿童语言发育的危害
妞妞,最初7个月开始发“mama”音,见到人也会咿咿呀呀,1岁时会挥手鼓掌什么都会做。因冬天冷,住的楼层高,奶奶很少带妞妞出去玩,就在家里看电视,近三个月开始越看越多,喜欢看《小猪佩奇》。现在孩子1岁8个月了,每天看电视时间平均3到4小时,以前爱笑,咿咿呀呀不停的妞妞变得不爱说话了,与其说话也没反应。最近在门诊会经常碰到类似妞妞的孩子来就诊,是什么原因让叽叽喳喳、活泼可爱的孩子变得沉默?看看下文,我们家长能否从中找到答案。 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飞速发展,电子媒介也快速渗透到人们生活中,如今的屏幕媒介像水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过早地接触电子产品,会影响儿童语言发育。 屏幕暴露(screen exposure)是指一系列基于屏幕的活动,包括: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及使用智能手机等。让我们来看看屏幕暴露对儿童所带来的危害。屏幕暴露与儿童语言发育 近期研究显示:2~3岁儿童观看教育类视频与其3岁时的学业技能、词汇量及入学准备度呈正相关,但观看娱乐类视频及非儿童视频会对儿童认知发育产生不利影响。1岁以前接触屏幕媒介,以及目前屏幕时间>2 h/d的儿童发生语言迟缓的风险是其余儿童的6倍,即使是看针对婴幼儿设计的视频节目也会对儿童语言发育产生影响,并且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也比正常发育儿童更爱看电视。屏幕暴露指南建议 2012年,加拿大运动生理学会(Canadian Society for Exercise Physiology, CSEP)发布其屏幕指南,建议2~4岁儿童每天屏幕时间不超过1 h,并且越少越好。
2014年,澳大利亚政府健康部门发布《0~5岁儿童身体活动及静息运动指南》,限制2~5岁儿童每天屏幕时间不超过1 h,并建议家长制定家庭屏幕规则,不要把电视或电脑安置在儿童的卧室内,用播放音乐或讲故事的方式代替让儿童接触屏幕。
2016年,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建议,18月龄以下的婴幼儿不鼓励使用电子设备(除视频聊天),18~24月龄的婴幼儿,如父母希望儿童接触电子屏幕,推荐陪伴孩子一起使用高质量的节目/应用软件,避免儿童单独使用,强调2~5岁的儿童每天屏幕时间不超过1 h,并尽量观看高质量的节目,建议家长陪同观看,帮助儿童理解屏幕当中的内容,并应用于真实世界中。
儿童语言发育 1到6岁是儿童语言发育的里程碑
1至2岁:叠词,多为家庭成员的称呼;单词句,多为需求性语言;可在情境下,理解简单指令并遵循。
2至3岁:2—4个字的短句,电报句,爱问问题:这是什么?为什么? 发育性口结期(有时讲话会重复),大部分讲话可被家里人理解。
3至4岁:会讲较复杂的句子,会用连词,表述通常较流利,可复述简单的故事情节,但表达缺乏连贯性,需要成人猜测、想象才能理解,陌生人可理解其大部分讲话。
4至5岁:基本掌握母语的所有发音,可围绕一个主题讲故事。
5至6岁:可较好的表述自己参加活动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
儿童语言发育预警征语言理解
15月龄:不看或不能指出5-10人或物品
18月龄:对指令无反应
24月龄:不能指出身体部位
30月龄:缺乏肢体语言(点头、摇头、食指指物)
36月龄:不理解动作词汇,不理解2个方向的指令
语言表达
15月龄:说不到3个词
18月龄:不会有意识叫“爸爸妈妈”
24月龄:说不到25个词
30月龄:不会说2-3个字的短句
36月龄:不会用完整的句子表达,重复别人所说的问题,语言出现倒退
家庭语言干预策略 1、“听力轰炸”:即反复以单词或叠词作语言刺激。根据维果斯基的“最接近发育水平”理论原则,如孩子只说一个字时,干预则可采用叠词,然后向两个字的词语发展;在孩子只会短语时,干预策略为扩展词语,让儿童模仿,帮助儿童建立学习模式,逐渐扩展为句子。即要根据孩子目前的语言发育水平来制定目标。
2、词与实物结合:将孩子感兴趣的物品、玩具与单词进行匹配,加速孩子对语意的理解。
3、肢体语言:鼓励孩子用姿势、发声作交流。只要孩子有在表达,无论以什么方式,父母都要给予积极回应。
4、情绪控制:纠正孩子用哭叫、发怒、扔东西等不良方式进行交流。当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时,有时会用发脾气、摔东西等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此时父母应冷静处理,而不是无原则的立刻满足孩子。
5、情境交流:创造情境,促使儿童与他人交流,并迅速给予应答。对已经有语言,但语言内容少、形式简单的儿童则让其在想象性游戏中模仿,引导儿童主动表达,并将学会的词在生活中应用。
专家提醒 儿童语言发育落后影响因素较复杂,大多数语言发育落后与儿童舌系带没有太多关系,贵人语迟(语言发育延迟6个月以上)仍需积极干预,不要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说了而延误了孩子最佳治疗时机。
(原文:长沙市妇幼儿童保健中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