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阻训练可提高卒中后患者的实际效益
卒中是导致长期残疾 (包括肌力、肌肉效能、平衡和步态障碍) 的主要原因,并常伴随有痉挛状态。为了改善患者卒中后不良神经肌肉改变以及相关损害,多种运动干预措施现已应用于临床。最近,抗阻训练 (RE) 作为早期干预也应用于卒中的康复中。RE 训练运用高强度的肌肉收缩方法进行训练,已证实可改善无恶性痉挛卒中患者的重要身体机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抗阻训练干预获得的神经肌肉功能改善,可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长期保持。
为了评估新型 ECC 抗阻训练的功效,及诱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肌肉收缩和功能性行为,来自瑞典卡洛琳斯卡学院生理和药理学系的 Gonzalo 学者等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发表于《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2014 年第 11 期上。
参与者挑选:所选患者均在社区居住并接受过正规康复治疗。纳入标准为:a)单侧运动功能受限并影响步态和 / 或步速的卒中患者 (病史>2 年);b) 在有或无助步器条件下独立步行至少 10 米;c)已经达到康复标准,但在接受本研究前 6 个月内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康复治疗;d)有能力完成规定的下肢推蹬器闭锁式运动训练。
排除标准:重大精神疾患或认知障碍、主要心血管疾病 (经治疗和控制的高血压除外) 以及慢性痛或骨关节病。
研究人员对 12 位患者的患侧下肢在腿推蹬设备上进行 8 周、每周两次、每次 4 组 7 对的 CON 与 ECC 训练。并对参与者训练前后最大 CON 和 ECC 等速角速度为 30°/s、60°/s 与 90°/s 的力矩、等距膝关节伸展和腿推蹬力以及 CON 和 ECC 峰值效能进行测定。
同时对平衡 (Berg 平衡量表, BBS)、步态 (6 分钟步行试验,6MWT;站起 - 走计时测试,TUG)、功能行为 (30 秒坐 - 站训练,30CST)、肌张力 (改良 Ashworth 评分) 以及感知参与 (卒中影响量表, SIS) 也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CON 和 ECC 最大效能均有增加,并且未经训练的健侧下肢也有增加。ECC 比 CON 有更大的效能增益。患侧下肢 60°/s 和 90°/s 的等速力矩有增加。经训练的患侧下肢等距推蹬力在测试中增加 10-20% 。
在训练后 BBS、TUG、30CST 以及 SIS得分均有提高。而 6MWT 与肌张力依然没有改善。
本研究表明:8 周的单侧 ECC 抗阻训练不仅提升了患者患侧肢体的肌力与效能,也提升了健侧肢体的力量。接受等速 RE 的卒中患者在提升神经适应性方面 ECC 模式比 CON 模式更显著,并可能转化为更有实际效益的功能,尤其在功能性日常活动中。
因此,新型短期 ECC 负荷训练对于提高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肌肉功能、平衡、步态以及功能表现是安全、有效及可行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