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治疗原理、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冲击波定义 冲击波是利用液电、压电、电磁、气压弹道等发生器产生一种具有高压强性、短时性和宽频性的脉冲声波,声波的直接机械冲击效应以及空化作用间接产生的机械效应等引起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变化从而达到治疗作用。该设备产生的冲击波可以来改变伤患处的化学环境,使组织产生并释出抑制疼痛的化学物质,同时冲击波可以破坏疼痛受体的细胞膜,抑制疼痛信号的产生及传导,此外,冲击波引起内腓肽的产生,降低患处对疼痛的敏感,以上几种机制针对伤患的合成作用,可以对患者疼痛达到长期有效的治疗效果。 二、体外冲击波波源分类 1、液压式波源:水中放置的两根电极,在高电压作用下瞬间放电,使电极附近的水迅速汽化,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释放球形高能冲击波,经聚焦后作用于人体骨肌组织。 2、电磁式波源:高压电通过安装在电容器内脉冲电路,产生脉冲电场并使之通过铜线圈产生脉冲磁场。处于磁场中的弹性铜膜产生机械振动,进而推动膜外的流体产生冲击波,经透镜或反射体聚焦后,形成聚焦冲击波,导入需要治疗的部位。 3、压电式波源:将数百计的压电晶体,排列在一个凹形面上,外界电场通过压电晶体时,使晶体体积发生改变,产生压力波,当晶体复原时产生张力波。全部压电晶体共同振动,一起发出冲击波,经椭球体的收集,使全部能量聚焦在治疗部位。 4、气压弹道式波源:利用压缩气体产生能量,驱动手柄内的子弹体,使子弹体以脉冲方式冲击治疗部位。 三、冲击波的治疗原理 1、空化作用:冲击波脉冲尾部的负向波段压可引起空化作用。当流体动力场所受的压力低于液体的饱和汽压时,液体中的分子就会进入空化反应核,使其膨胀,并在崩溃时产生高速微喷射现象,此为空化反应。空化效应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 2、应力效应:冲击波可以穿过液体和组织达到患处,当它进入人体后,由于其所接触的介质不同,如脂肪、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及骨骼组织等,不同声阻抗组织的界面处会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表现为对组织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拉应力可以诱发组织间松解,促进微循环,压应力可促使细胞弹性变性,增加细胞摄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镇痛效应:局部高强度的冲击波能对神经末梢组织产生超强刺激,阻滞痛性信息向大脑皮层的传导,冲击波能引起细胞周围自由基的改变而释放抑制疼痛物质,从而达到镇痛的治疗目的。 4、代谢激活效应:冲击波通过促进相关生长因子的生成和表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变组织局部细胞膜通透性,可加快组织的新陈代谢。减轻患处炎性反应,加速组织愈合。 四、冲击波的适应症 足底筋膜炎、跟腱痛、网球肘、肩周炎(肩袖损伤)、髌腱炎、高尔夫球肘、各种肌筋膜慢性疼痛等。 五、冲击波治疗操作程序 1、确认适应症。 2、明确病变部位或明显压痛点。 3、病变部位做好标记。 4、治疗部位涂抹耦合剂。 5、选择好处方及计量开始治疗。 六、冲击波治疗注意事项 1、冲击波治疗次数:3~5次一个疗程,5~7天1次。 2、每次治疗的冲击波次数:2000次~2500次。 3、冲击波治疗频率:5~10Hz。 4、冲击波治疗强度:2~4bar。 5、冲击波的并发症:软组织肿胀、皮肤发红、皮肤破损、疼痛、血肿等。 6、避免空载。 点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