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平 发表于 2014-8-24 16:33

Halliwick理念及其在水疗康复中的应用

Halliwick理念及其在水疗康复中的应用崔尧,丛芳,金龙      [摘要] Halliwick 理念是一种通过游泳等水中活动来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水中运动疗法理念。主要内容为旨在教会患者游泳的“Halliwick 十点程序”和针对机体功能或结构缺陷的“水中特殊治疗”。Halliwick 理念可很好地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相关联,其疗效也已得到越来越多循证医学研究的支持。
      [关键词] Halliwick理念;水中物理治疗;水中运动疗法;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循证医学;综述
Halliwick Concep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quatic Rehabilitation (review) CUI Yao, CONG Fang, JIN Long.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Beijing Bo'ai Hospital, 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re, Beijing 100068, China
      Abstract: The Halliwick concept is a kind of aquatic kinesitherapy concept to reduce disability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through activities in water such as swimming. It mainly includes the Halliwick Ten-Point-Programme aimming at teaching siwmming and the Water Specific Therapy focusing on impairments of body functions or body structure. The Halliwick concept can be relatead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very well, and its therapeutic effects has been supported by more and more evidence-based-studies.
      Key words: Halliwick concept; aquatic physiotherapy; aquatic kinesitherapy;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evidence-based practice; review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771(2013)03-0239-07
[本文著录格式] 崔尧,丛芳,金龙. Halliwick理念及其在水疗康复中的应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 19(3): 239-245.

      Halliwick 理念(Halliwick concept)是指一种用来教授所有人,尤其是那些有运动功能和/或学习能力障碍的残疾人,学会水中活动,最终能够在水中独立运动及游泳的技术体系及治疗理念。现代Halliwick 理念主要由两大系统组成,即“十点程序(The Ten-Point-Programme)”和“水中特殊治疗(Water Specific Therapy, WST)”,也可称之为Halliwick 基础课程和高级课程。前者主要用于教授游泳技能,后者由前者扩展而来,侧重于治疗身体结构缺陷和功能障碍。两者间无严格界限,在应用时互为补充。
      Halliwick 理念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技术,并能很好地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关联。作为重要的水中运动疗法理念,对水疗康复影响深远。至今,Halliwick 理念已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分析、评定、治疗、记录及回顾流程,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康复、神经康复及骨科康复等领域。相关临床研究显示,Halliwick 理念所提倡的趣味性水中活动对患者躯体功能、精神状态、人格形成、娱乐休闲及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学习及康复训练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1 发展简史
      1949 年,工程师兼业余游泳教练James McMillan 为伦敦Halliwick 残疾女童学校组织了一场游泳活动。在此期间,他深切感受到参与者对水中活动的喜爱,认为残疾儿童应该同正常儿童一样能够参加水中活动并从中获益,因此便立志创建一套用来教会所有残疾人游泳的技术方法,并希望通过游泳的方式让残疾儿童融入当地社区。经过不懈的努力,1951 年,这套技术初步成型,根据学校名称命名为Halliwick 技术(Halliwick method);同年,McMillan 建立了全球第一家残疾人游泳俱乐部——Halliwick 企鹅游泳俱乐部。随后,英国各地建立起许多类似的机构,渐渐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为了有效管理这些俱乐部以更好地促进和发展Halliwick 技术,1952 年5月,英国游泳疗法协会(Association of Swimming Therapy, AST)成立,开始定期组织地区内和全国性的游泳比赛及节日活动。目前,该协会在英国拥有106 家加盟俱乐部,欧洲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组织。      1964 年,在瑞士的Bad Ragz 地区,McMillan 应邀在一次Bobath 治疗师会议上做了有关Halliwick 技术的报告,Halliwick技术从此开始向外传播。1970 年,由McMillan 等组建的一个残疾人游泳团队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并取得了第1 名的好成绩(其他参赛队伍均由正常人组成),这极好地诠释了Halliwick理念中“平等参与”的基本理念。1974 年~1979 年,McMillan 受邀在瑞士Bad Ragaz 医疗中心组建水疗项目组,该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基于“Halliwick 十点程序”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法——水中特殊治疗或水中特殊锻炼(Water Specific Exercise, WSE)。1986 年,首届Halliwick 大会在荷兰奈梅亨(Nijmegen)召开。
      随着Halliwick 技术在全球的蓬勃发展,1994 年,国际Halliwick 协会(International Halliwick Association, IHA)宣告成立。鉴于Halliwick 技术的内涵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展,IHA决定更其名为“Halliwick 理念”,以使更多的从业者能够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运用该技术。2005 年,Halliwick®成为注册商标,其所有权归Halliwick 基金会(Halliwick Foundation, HF)。2007 年, 国际Halliwick 疗法协作网(International Halliwick Therapy Network, IHTN)建立。2010 年,国际水疗基金会(International Aquatic Therapy Foundation, IATF)成立。今天,世界各地的医疗康复机构、残疾人学校、特殊教育机构、游泳俱乐部,乃至社区学校都在运用Halliwick 理念,使大量残疾人从中受益。
2 核心理念
      自创立以来,Halliwick 理念一直秉持“机会平等”的基本理念,认为在水中活动方面,功能障碍者与正常人具有同等的参与机会与权利。其创始人坚信并证明,每个人,包括残疾人,都能参与水中活动并从中获益,经过合理的指导,大多数人最终都能获得在水中独立活动的能力。基于上述理念,Halliwick 理念将水中训练对象称作“游泳者”,无论他能否独立游泳。大多数受训者在陆地上活动需借助于轮椅等辅助设备,为使其能在水中彻底摆脱外在限制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独立和身心自由,Halliwick 理念提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借助任何辅助设备(如游泳圈、救生衣、漂浮物等),而是采取“一对一”的基础工作模式,即一个指导者帮助一个游泳者,由指导者实时给予游泳者适当的最小支持,直至其完全独立。
      同时,Halliwick 理念非常重视小组训练,认为多人同时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受训者的学习动机和效率,而且还提供了彼此学习、交流和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研究表明,理想的训练小组应为5 对“学习者-指导者”组合,依据受训者的年龄、水中活动能力及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治疗时,不同功能水平的小组接受不同难度的训练,而同一小组内的每位患者所接受的训练内容大体一致。
      此外,Halliwick 理念还十分强调训练的趣味性及游戏在治疗中的作用,重视音乐和节律对运动学习的积极影响,提倡寓教于乐,鼓励指导者在充分了解训练对象个人能力及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游戏及个体化训练方案,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3 理论基础
3.1 水的物理性质
      水的物理性质是水中运动疗法的科学基础,包括水的流体静力学特性、流体动力学特性及热力学特性等,如密度、静水压、浮力、黏滞性、拖拽效应及比热等。
      浮力可以“抵消”重力作用,产生减重训练的效果,这对于肌力弱的患者十分有益;同时,减重可使肌张力降低:因为受浮力的影响,有关重力的本体感觉输入减少,加上水环境的温热作用,肌张力会相应下降;此外,在浮力的辅助下进行体位转换较陆上而言难度降低,这将影响前庭系统,促进感觉整合。合适的治疗水位对Halliwick 技术十分重要,一般而言,第11 胸椎水平(T11)是浮力与重力作用的临界点,当水位高于T11水平时,浮力作用占优,反之,重力作用占优。
      在水中运动阻抗较大,因而动作较为舒缓,当患者失去平衡时会有更多的时间做出反应,训练的安全性相对提高,也可更好地体会和学习相应的动作;其次,大的阻抗使得训练时能量消耗增大,要达到相同的消耗量,水中运动所需时间较少,这有利于一些不能耐受长时间运动的患者;另外,水环境是一种低力学冲击环境,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相对减小。
      Halliwick 理念运用最多的是一种特殊的流体力学原理——定倾中心效应(metacentric effects)。定倾中心是指浮体因受外力倾斜后,浮力作用线与浮轴的交点。浮体稳定与否,取决于其重心与定倾中心的相对位置。Halliwick 技术的精华在于利用定倾中心效应产生的旋转力矩来进行各个维度的旋转训练,如横向、纵向、混合旋转控制等。
      需注意的是,人体重心及浮心会随着姿势改变和呼吸运动而呈节律性变化;相应地,在运用Halliwick 技术时,治疗师的指导和辅助也应动态调整。
3.2 运动理论
      Halliwick 技术从陆上运动疗法中借鉴了大量的理论和技术。例如,它将水中运动训练视为一个在特殊水环境中进行的由患者主动参与的运动学习或再学习过程。在Halliwick 理念中,既可以利用原始反射诱发所需动作,又可以利用定倾中心效应训练平衡能力,也可以选择性地加强肢体近端及躯干中轴部位的运动控制,还可以进行等张训练、等长训练、开链运动、闭链运动等。需注意的是,Halliwick 治疗技术并不是传统陆上运动训练在水中的重复,而是根据水环境的特点有所改进。为促进运动输出和感觉输入,Halliwick 训练大都是主动和动态的,但也有静态的成分,如特定肌肉的选择性收缩和特定关节的稳定性训练。
3.3 其他
      Halliwick 理念的理论基础主要为流体力学和人体力学,同时,教育学、人体发育学、神经生理学及心理学等背景知识也对其有所影响。例如,教育学中提倡的“多鼓励,少斥责,在尝试与失败中进步”的教育理念就在Halliwick 理念中广为应用,尤其是对儿童的康复。此外,动态系统模型理论(Dynamic Systems Model, DSM)及ICF 理论等也对Halliwick 理论体系的建立及知识技能的系统化起到重要作用。
4 Halliwick十点程序
      经过反复的试验与改进,James McMillan 等将教授残疾人游泳的技术方法总结为10 个要点,称为“十点程序”,这一结构化学习进程是整个Halliwick 理念的基础与核心。与创立之初相比,当代“十点程序”在专业术语及排列顺序等方面有所变动,调整后的10 个步骤依次为:①心理调适(mental djustment,MA);②矢状旋转控制(sagittal rotation control, SRC);③横向旋转控制(transversal rotation control, TRC);④纵向旋转控制(longitudinal rotation control, LRC);⑤联合旋转控制(combined rotation control, CRC);⑥上浮(upthrust, Up);⑦静态平衡(balance in stillness, BS);⑧湍流中滑行(turbulent gliding, TG);⑨简单前进(simple progression, SP);⑩基本Halliwick 动作(basic Halliwick movement, BHM)。
      改动主要表现在,新的“十点程序”删除了原先的第2 项——“脱离(disengagement)”,即“鼓励学习者尝试离开指导者去进行独立活动,消除对他人的依赖,以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独立”是进行其他所有活动的前提,而主动失去平衡后能自行重获该平衡的能力是在水中独立的基础。新观点认为,脱离进程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它包含于“十点程序”中的每一点,因此不应独立成项。在每一训练阶段的最后,患者都应能独立而熟练地完成相应的动作。
      在实际应用中,这10 个步骤又被简化为“心理适应”、“平衡控制”和“运动”3 个训练阶段,也有人将其分为4 个阶段,即心理调适阶段、平衡恢复阶段、抑制阶段和促进阶段;其中,抑制指消除不必要的运动,以保持静态平衡与体位和姿势的稳定,促进则是指从一个稳定位置启动有目的的自主运动,如游泳及前进等。
4.1 心理调适
      对于人类而言,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之对溺水的恐惧,使得开始阶段在水中活动要比在陆地上更为困难,潜在危险也更大。一旦进入水中,游泳者必须学会随时对新的环境、状况及任务做出适当的反应。只有适应了水环境并感觉舒适,才可能自由地在其中活动。因此,初学者要先经历一个心理适应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利用各种方式(如游戏、活动、交谈等)使游泳者学会适应水的特性,包括浮力、静水压、黏滞性、密度、光线折射、惯性和定倾中心效应等。
      心理适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例如,呼吸控制是该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保障安全的基础。治疗师应首先教会游泳者如何保持安全的呼吸位置,以及在失衡时如何重获此位置。安全的呼吸意味着每次吸气都应在空气中进行,而不能在水下。此外,良好的呼吸控制还需要良好的头颈部及躯干控制,以使口鼻能在合适的时间露出水面。呼吸控制的学习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技能进行训练,如在水面上吹气、在水中吐气或吹乒乓球等,也可与其他训练结合起来,如与游泳动作结合进行肢体动作及呼吸的配合训练,或坐于浅处池底练习呼吸控制。
4.2 矢状旋转控制
      矢状旋转是指沿矢状轴在冠状面内向左右两侧的转动。例如直立位下颈部侧屈以使耳朵浸于水中;直立位下向侧方移动;直立位下向左右侧屈身体或进行体重转移;侧卧位两腿交替进行蹬车动作并沿矢状轴摆动;坐位下进行体重转移和躯干
侧屈拉伸。
4.3 横向旋转控制
      横向旋转是指沿冠状轴在矢状面内向前后方向的转动。例如直立位低头吹泡泡;从直立位转换体位到仰漂于水面;从仰卧漂浮位恢复到直立位;维持稳定的直立姿势并避免身体前后晃动,避免跌倒及后退;在治疗师支撑下身体沿冠状轴前后摆动等。
4.4 纵向旋转控制
      纵向旋转是指沿垂直轴在横断面内的转动,可在直立位或水平卧位进行。例如直立位下原地转动(向后、向左、向右等);从面部浸于水下的俯卧漂浮位转换到面朝上的仰卧漂浮位;游泳时旋转躯干以进行呼吸;两腿交替屈伸使身体沿垂直轴转动等。
4.5 混合旋转控制
      混合旋转控制是指将上述3 种旋转动作任意结合的能力,可使游泳者在水中控制各个自由度的运动。例如从池边坐位进入泳池向前漂浮并旋转至仰卧漂浮位;向前倒下时旋转躯体恢复至仰卧位;抓住池边的扶手并站起来;游向池边时改变方向等。
4.6 上浮
      在浮力的作用下,任何密度小于1 的物体浸于水中时都会上浮。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0.974,因此,大多数人都可漂浮于水面上。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游泳者相信水能支撑自己漂起来,因为人们一般都认为自己会在水中沉下去。经过正确的引导和尝试,学习者会渐渐意识到他们会在水中浮起来而非沉下去。
      上浮的例子有:游泳者用脚蹬离池底并且感受到水可以将他们托起来(兔子跳);从池底捡东西并体会被浮力带到水面的感觉(池底捡物);潜水时很难一直待在水下,放松便能浮向水面等。
4.7 静态平衡
      静态平衡是指在水中保持静止放松的身体位置及姿势,并能维持一段时间。该阶段的训练可在各种体位进行,如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直立位等。“先平衡、后运动”,良好的平衡控制是其他活动的基础,良好的平衡要求受训者在精神及身体控制上都达到独立。也有人称此阶段为“抑制阶段”,即通过抑制不必要的运动来保持平衡和姿势稳定。
      漂浮是静态平衡的一个例子,如水平位漂浮、垂直漂浮和蘑菇漂浮(mushroom float)。蘑菇漂浮指双手抱膝、背朝上漂浮于水面。当受训者的静态平衡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治疗师可利用湍流或定倾中心效应对其进行干扰,如患者保持沿中线对称的漂浮位或直立站立位,治疗师通过制造湍流对其进行干扰,并嘱患者尽力保持不动。
4.8 湍流中滑行
      进行湍流中滑行时,指导者用手在游泳者的肩部下方制造湍流并向后移动,通过湍流带动仰漂于水面的游泳者移动。指导者和游泳者之间没有任何肢体接触,运动完全通过湍流的引导来实现。滑行中游泳者必须能够有效控制不必要的身体转动,且不能做任何推进动作。
4.9 简单前进
      简单前进是指做简单的推进动作,可以是上肢、下肢或躯干的运动。例如水平仰卧位下,通过两手划水或腿部上下打水来向前推进。
4.10 基本Halliwick动作
      也称基础游泳动作(fundamental swimming movement,FSM)。需要更为复杂的协调运动,通常包括手臂出水、入水、抱水、划水,腿部打水和滑行等,如简化式仰泳等。
      掌握上述“十点程序”的所有技能后,游泳者便可在水中获得功能独立,能够参加各种各样的水中活动,如游戏、潜水、游泳、比赛等。需要说明,上述10 个步骤并非界限严格的独立内容,而是有所重叠;训练也无需严格按顺序进行,可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对训练内容及顺序进行个体化调整。
5 水中特殊治疗
      “Halliwick 十点程序”的主要目的是教会患者游泳。然而,对于治疗师来说,教授游泳并不是最终目的,大多数患者也对学习游泳技能不感兴趣。因此,Halliwick 高级课程中加入了许多实用的治疗技术,使水疗师能更好地借助水环境的特性来改善运动训练效果。
      Halliwick 康复治疗技术的主体是“水中特殊治疗”,它是“十点程序”的延续和扩展。为满足治疗需要,其理念和方法有所转变,例如,“十点程序”禁止使用漂浮物等辅助设备,而在水中特殊治疗中则会用到许多辅助设备,如游泳圈、漂浮物、水中障碍物、水中平衡木、水中平衡板等;又如,“十点程序”重视团体训练和小组活动,而水中特殊治疗更强调“一对一”的个体化训练;再如,从介入时间来看,水中特殊治疗一般介入较早,而“十点程序”介入较晚。
      在发展过程中,水中特殊治疗借鉴了许多其他水疗技术和陆上康复理念,如Bad Ragz泳圈治疗、Bobath理念、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运动再学习等。Halliwick 治疗技术伴随着整个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并不断从先进的康复理念中汲取营养。
      为进一步增强疗效,Halliwick 治疗技术也常与其他水中及陆上运动疗法技术合用,如在进行儿童康复时,常与多感官治疗(Snoezelen therapy)、引导式教育、音乐疗法等康复技术相结合;而在进行成人康复时,常与Wastu、Ai Chi 及关节松动术等康复技术合用。
      基于水环境和水中运动的特点,Halliwick 理念将平衡控制和核心稳定性作为其主要关注点,因此,下面着重介绍水中障碍训练(aquatic obstacle course)和水中核心稳定性训练(aquatic core stabilization training)。
5.1 水中障碍训练
      水环境是训练平衡功能的良好介质,因其具有较大的阻力评定量表。④基于ICF 的评定,内容主要涵盖“呼吸功能(b440)”、“ 改变基本身体位置(d410)”、“ 保持身体位置(d415)”、“行走、移动和自我转移(d420、d450、d455)”等共8大项,目前正处于开发之中,尚不成熟,暂无相关的信度、效度研究。
      对水中运动疗法而言,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水中获得的运动能力提高能否转移到陆上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上面提及的水中运动评定结果与陆上评定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水中训练确实有助于改善陆上运动能力。
7.3 治疗计划
      Halliwick 治疗计划是临床决策过程的体现。为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料收集、临床评价,制定出合理的治疗计划,按计划进行训练并做合理的记录;同时,治疗过程中还需根据训练效果和其他影响因素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总的来说,Halliwick 治疗计划主要包括6 个部分:①训练目标;②旋转平面;③开始姿势;④训练模式;⑤治疗技术;⑥治疗模式。
7.4 临床记录
      合理的记录可以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对科研及疗效改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临床记录是对治疗过程的概括性描述与分析,是治疗计划的体现。典型的Halliwick 治疗记录包括:①患者的基本状况,如年龄、性别、职业、发病情况、现存功能状况等;②病情分析;③存在的问题点;④针对性的训练目标;⑤大体训练计划;⑥治疗细节。原则上,每次训练都应做简要记录,记录
内容参照上述治疗计划的6 部分,最好定期进行评价(陆上和水中)和记录。
8 临床研究
      Halliwick 理念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临床治疗方法,已有临床研究支持其疗效。但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研究的证据等级相对偏低,且数量有限,因此,急需更多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来检验Halliwick技术的真实疗效并指导临床应用。

8.1 儿童康复
      Getz 等的Meta 分析显示,水疗干预对运动神经或神经肌肉损伤患儿有一定疗效,在功能和活动水平方面均有提高,但所参照的原始研究证据等级普遍较低,水疗在儿童康复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比较薄弱,仍需进一步研究。Dimitrijević等研究表明,以Halliwick 理念为主的水疗干预有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陆上和水中粗大运动能力。
      国内李初阳等报道,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之上,利用Halliwick技术练习游泳对于改善学龄期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尤其是平衡和协调功能有一定的作用。侯晓晖等研究发现,常规康复疗法结合Halliwick 技术能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步态功能,提示Halliwick 技术是学龄期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
      Bumin 等报道1 例利用Halliwck 技术治疗Rett 综合征患儿的个案,经过8 周的治疗后,患者的刻板运动减少,摄食行为和手功能显著改善,步行时的平衡功能有所改善。Dornelas等利用Halliwick 等水疗技术治疗Jarcho-Levin 综合征患儿,结果显示,经过4 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有所提高。
      此外,Halliwick 理念也被应用于孤独症、广泛性发育障碍、唐氏综合征等的康复治疗中。
8.2 神经康复
      Mehrholz 等的Meta 分析表明,水中运动(Halliwick 理念是其主要组成)在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肌力恢复方面效果显著,但步行能力、姿势平衡和整体健康方面无显著提高。Paizan 等的研究表明,传统陆上运动疗法联合水中运动疗法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活动水平及ADL。
      Loureiro 等利用Halliwick 技术对7 例处于Hoehn-Yahr 分级Ⅱ期的帕金森患者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 min,共10 次,结果发现,患者的纵向旋转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患者的训练动机和兴趣增强。Vivas 等的研究发现,与常规陆上康复相比,以Haliiwick 技术为主的水中运动疗法在改善帕金森患者姿势稳定性及姿势控制方面效果更佳。
8.3 骨科康复
      Silva 等将16 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2 组,实验组进行为期4个月、每周2 次的游泳训练,实验前后使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转移、整体运动得分和总分方面提高更大,提示游泳是一种改善身体状态和功能活动能力的有效方法。
      Halliwick 技术也应用于纤维肌痛、脊柱侧弯、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下腰痛等的康复治疗中。
8.4 其他
      Halliwick 理念也应用于心肺康复、运动损伤康复、疼痛管理等领域。
9 小结
      综上所述,Halliwick 理念是在综合了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背景知识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心理-感觉-运动学习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脑瘫、脑卒中、脊髓损伤、运动损伤等疾病的康复治疗及正常人群的健身锻炼中。Halliwick 技术通过有针对性的水中运动,结合水的理化性质及机械刺激,来增强肌力、提高耐力、扩大关节活动度、改善姿势和运动控制、增强平衡及协调能力、提高心肺功能、促进感觉整合。小组训练的模式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自尊自信、提高学习及社会交流能力。此外,通过水中运动训练获得的运动控制能力可不同程度地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提高患者的ADL,改善其生活质量。
      与其他水疗技术相比,Halliwick 理念最突出的特点是治疗过程与娱乐休闲活动相结合,重视小组活动和群体训练,强调治疗师要引导患者发掘其自身潜能以最大程度地主动参与水中活动。Halliwick 理念理论先进、操作性强、疗效确切,在国外水疗康复中应用十分广泛,有“水中Bobath 疗法”之誉。国内由于水中运动疗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此尚无系统性的介绍和应用。目前,国际Halliwick 研究领域的热点为ICF 在Halliwick理念中的应用以及循证水疗实践的研究。

Gresswell A, Mhuirí AN, Knudsen BF, et al. The Halliwick concept2010 . http://www.halliwick.org.uk/wp-content/uploads/2011/11/8-Halliwick-Concept-for-IHA-website-27-Jan
2012.pdf. .
Lambeck J, Gamper U. The Halliwick concept // Becker BE, Cole AJ. Comprehensive Aquatic Therapy. 3rd ed. PullmanWA: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ing, 2010: 1-31.
Hastings P. The Halliwick concept: Developing the teaching of swimming to disabled people . Interconnections Quarterly Journal, 2010, 8: 1-3.
Sršen KG, Vidmar G, Pikl M, et al. Content validity and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Halliwick-concept-based instrument 'swimming with independent measure' . Int J Rehabil Res,2012, 35(2): 116-123.
Campion MR. Hydrotherap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 2nd ed.Woburn MA: Butterworth-Heinemann, 2001: 135-169.
Gresswell A, Maes JP. Principles of Halliwick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neurological conditions . http://www.halliwick.org.uk/wp-content/uploads/2010/12/aqualines5.pdf..
Koury J. Aquatic Therapy Programming: Guidelines for Orthopedic Rehabilitation .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1996: 223-240.
Srsen KG, Pikl M, Vrecar I. Preliminary results on content validity and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swim . Dev Med Child Neurol,2011, 53: 43.
Grosse SJ. Water freedom for all: The Halliwick method . Int J Aquatic Res Edu, 2010, 4(2): 199-207.
Haberfellner H. James McMillan, M.B.E. (1913-1994) - swimming as the 'point' of archimedes. Another view of integration . Padiatr Padol, 1994, 29(6): A97-A100.
Martin J. The Halliwick method . Physiotherapy, 1981, 67(10): 288-291.
McMillan P. The Halliwick story . http://www.halliwick.org.uk/wp-content/uploads/2010/12/HalliwickStory1.pdf. .
Frontera WR. Delisa's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 5th ed.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 2010: 1673-1689.
Stanat F, Lambeck J. The Halliwick method, part 1 and part 2 . ATRI, 2001, 15: 39-42.
Zsuzsanna SB. Application of Halliwick method on patients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ability with examination of functional balance, independence and postural assessment scale . Szeged: Faculty of Health Sciences and Social Studies Department of Physiotherapy, University of Sciences,2007-2008.
Van Duijnhoven HJR, De Kam D, Hellebrand W, et al. Development and process evaluation of a 5-week exercise program to prevent falls in people after stroke: The falls program .Stroke Res Trea, 2012: 1-7.
Getz M, Hutzler Y, Vermeer 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quatic independence and gross moto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neuro-motor impairments . Adapted Phy Activity Quar,2006, 23(4): 339-355.
Tirosh R, Katz-Leurer M, Getz MD. Halliwick-based aquatic assessmen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 Int J Aquatic Res Edu,2008, 2(3): 224-236.
Dimitrijević L, Aleksandrović M, Madić D, et al. The effect of aquatic intervention on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and aquatic skills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 J Human Kinetics Volume,2012, 32: 167-174.
Ryan SJ, Bryant E, Carter A, et al. UK aquatic physiotherapy standardised data collection project . Rheumatology, 2010,49: i133-i134.
Getz M, Hutzler Y, Vermeer A. Effects of aquatic interventions in children with neuromotor impairm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 Clin Rehabil, 2006, 20(11): 927-936.
李初阳,梁琪,侯晓晖. 游泳对学龄期脑瘫儿童的康复作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7): 626-628.
侯晓晖,万宇,李初阳. Halliwick 技术对学龄期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的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25(9): 870-874.
Bumin G, Uyanık M, Yilmaz I. Hydrotherapy for Rett syndrome . J Rehabil Med, 2003, 35: 44-45.
Dornelas LF. Hydrotherapy techniques in a case of Jarcho-Levin . Revista Neurosciencias, 2011, 19(1): 85-89.
Kokaridas D, Aggelopoulou-Sakadami N, Walters B. An intervention in the Halliwick method procedures (swimming) for a group of individuals with Down's syndrome . Eur J Special Needs Edu, 2000, 15(2): 218-231.
Yilmaz I, Konukman F, Birkan B, et al. Effects of constant time delay procedure on the Halliwick's method of swimming rotation skill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 Edu Training Autism Dev Disabil, 2010, 45(1): 124-135.
Mehrholz J, Kugler J, Pohl M. Water-based exercises for improving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fter stroke . The Cochrane Library, 2011: 1-26.
Paizan NLM, Silva RD, Borges MA. Hydrotherapy: Coadjuvant treatment to kines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equels after stroke . Rev Neurosci, 2009, 17(4): 314-318.
Loureiro APC, Gnoato TG, Viana JR, et al. Aquatic physical therapy approach, using principles of Halliwick concept, for improvement of aquatic motor skills, among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 2009, 15: S191.
Vivas J, Arias P, Cudeiro J. Aquatic therapy versus conventional land-based therapy for Parkinson's disease: An open-label pilot study .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11, 92(8): 1202-1210.
Silva MCR, Oliveira RJ, Conceição MIG. Effects of swimming on the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 Revista Brasileira de Medicina do Esporte, 2005, 11(4): 251-256.
Dimitrios V, Dimitrios K. The effect of an adapted swimming program on the performance of an individual with kyphosis–scoliosis . Int J Special Edu, 2004, 19(2): 64-72.
Verhagen AP, Bierma-Zeinstra S, Lambeck J, et al. Balneotherapy for osteoarthritis. A cochrane review . J Rheumatol,2008, 35(6): 1118-1123.
Waller B, Lambeck J, Daly D. Therapeutic aquatic exercise in the treatment of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 Clin Rehabil, 2009, 23(1): 3-14.
Kinnaird DW, Becker BE. Contemporary aquatic therapy and pain management // Richeimer S. Contemporary Pain Medicine.3rd ed. New York: Humana Press, 2008: 285-306.
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2.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理疗科,北京市100068。作者简介:崔尧 (1988-),男,陕西西安市人,治疗师,主要研究方向:水疗康复。通讯作者:丛芳(1966-),女,辽宁大连市人,博士,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李飞 发表于 2018-3-20 08:29

学习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Halliwick理念及其在水疗康复中的应用

中国康复治疗师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