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康复治疗的常用中医康复疗法
中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是指通过针灸推拿、中草药、食疗、气功导引和情志疗法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手段,促使中风病人已受到损害的各种功能得到恢复,使其能重返社会的治疗手法。 临床上,为了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往往不会只采用一种康复手段,而是多种手段同时使用。一.针灸推拿康复疗法针灸推拿康复疗法,是指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运用针刺、温灸、推拿按摩等手段,使康复对象遭到损伤的各种功能得以恢复的康复治疗手法,是历史上较为常用且治疗效果显著的康复保健手法之一。其方法多种,内容丰富,在此整理出几种较为普遍的方法,主要包括体针、头皮针、耳针、穴位注射、艾灸和按摩等康复疗法。这些方法都通过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来康复机体。
(一)体针康复疗法 也称毫针疗法。根据中风的前、中、后期的不同症候,针对其主要症候,在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上的穴位和经外奇穴中,辩证选穴,然后用毫针对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以纠正或改善康复对象的各种病理状态,使其功能恢复。中医康复中强调调畅阴阳,而以调阳为主。手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则正气强盛,利于功能恢复,故康复治疗是以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主穴:水沟、百会、十宣、太冲透涌泉、合谷透劳宫备穴:大陵、行间、天枢、上巨虚、太冲、阳陵泉然后根据中风病不同使其的不同症候进行配穴,如:口眼?斜:翳风、迎香、四白、丝竹、下关、内庭、合谷、太阳、太冲、牵正、攒竹、人中、地仓透颊车,阳丘透鱼腰舌强:上廉泉、通里、哑门、照海、天突牙关紧闭:下关、颊车、翳风、合谷流涎:承浆、金津、玉液、廉泉、地仓喘促:天突、气舍、膻中、列缺、太渊、中府、云门、肺腧等抽搐:太冲、阳陵泉、绝骨、合谷、风府、大椎、筋缩、内关、后溪、伸脉、肝腧眩晕:风池、三阴交、丰隆、太溪、内关头痛:风池、太阳、头维、印堂、合谷、四神聪智力减退:百会、印堂、哑门、水沟、神庭、巨阙、四神聪面瘫:阳白透鱼腰、四白透迎香、地仓透颊车、合谷(患侧) 上肢瘫:外观、八邪、手三里、阳池、中渚、治瘫、曲池透少海、合谷透后溪 下肢瘫: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风市、伏兔、悬钟、京骨、治瘫、瘫立、落地、太冲、足临泣便秘:天枢、大模、承山(双侧),冷秘加气海、关元,热秘加曲池、合谷(双),气秘加阳陵泉、行间(双侧)偏瘫:取百会、大椎、陶道、至阳、中枢、命门、腰阳关、肩井、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肾俞、环跳、风市、殷门、委中、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承山、悬钟、太溪、昆仑、丘墟、太冲等。
(二)头针疗法 也称头皮针疗法。是针刺头部的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恢复功能的一种针刺疗法。采用该疗法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理阴阳、调节脏腑。 根据头部经络腧穴的分布与大脑及皮层功能方位的理论,临床实践中采用额区、顶区、枕区、颞区的腧穴,作为经络腧穴头针疗法的部位。额区主要包括神庭、曲差、本神顶区主要包括百会、通天、正营枕区主要包括脑户、玉枕、脑空颞区主要包括率谷、悬颅、天应选穴配方根据中医经络腧穴的分布和西医大脑皮层功能的方位,中风康复治疗常选用神庭、百会、脑门、率谷等穴。头痛眩晕者,取百会、神庭穴;配通天、悬颅等。头痛项强者,取百会、脑门穴;配玉枕、脑空等。眩晕耳鸣者,取百会、率谷穴;配正营、天应等。口眼?斜者,取本神、通天穴;配悬颅、脑户等。言謇失语者,取神庭、百会穴;配脑中、正营等。手足麻木者,取曲差、通天穴;配玉枕、天应等。半身不遂者,取率谷、曲差穴;配通天、正营等。目盲音哑者,取百会、脑门穴;配玉枕、悬颅等。恶心呕吐者,取百会、神庭穴;配本神、脑户等。失溲癃闭者,取脑空、神庭穴;配通天、悬颅等。便秘腹泻者,取脑空、百会穴;配曲差、天应等。 操作方法 一般用二寸毫针,头皮常规消毒,沿头皮横刺或斜刺。
(三)耳针康复疗法 指针对中风病患者的不同病情,针刺耳廓上的特定穴位(即反应点),以纠正或改善康复对象的各种病理状态,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该康复疗法能调节阴阳、调理脏腑、调整经络、调和气血以恢复康复对象的功能活动,不仅能纠正功能性病变,而且能纠正器质性病变。 选穴配方 耳穴以阳性反应点为主。中风病常用耳穴有脑、脑干、脑点、心、肺、肝、脾、肾等。头痛项强者,取脑、脑干、肝穴;配额、枕、颈等。眩晕耳鸣者,取脑、脑点、肾穴;配颞、耳、胆等。口眼?斜者,取脑、脾、肝穴;配口、眼。三焦等。言语謇涩者,取脑、心、肾穴;配舌、口、小肠等。手足麻木者,取脑、肝穴;配指、肘、趾、膝等。半身不遂者,取脑、心穴;配肩、肘、臀、膝等。咳嗽喘促者,取肺、心穴;配鼻、大肠、三焦等。便秘腹泄者,取脾、肝穴;配胃、小肠、大肠等。胸闷胁胀者,取肺、肝穴;配胸、胰、胆、三焦等。溲闭尿遗者,取闹、肾穴;配膀胱、小肠、大肠等。恶心呕吐者,取脾、脑干穴;配胃、肝、胆、口等。 操作方法 一般取5个穴位左右,双侧穴位齐用,亦可单侧取穴。一般用一寸,一寸半毫针,针前探察反应点,针刺扎准反应点,留针30分钟左右。注意事项 耳廓严密消毒,耳廓冻伤、溃疡、湿疹者,不宜针刺。起针时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四) 艾灸康复疗法用艾柱或艾条点燃熏灼穴位和病变部位,以开窍熄风或回阳救脱,或逐风祛邪、通经活络,来达到促使病患早日康复,多取督脉、任脉、阳明经及少阳经腧穴。常用到的艾法有:直接灸法和间接灸法,间接灸法主要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隔葱灸、豆豉饼灸、黄土灸、胡椒饼灸、巴豆灸等。 选穴配方 中风病艾灸可根据病变寒、热、虚、实的辩证进行选穴配方。脱证者,灸神阙、气海、关元、膻中、大椎、命门、风池、肾俞、间使、涌泉、足三里等。闭证者,灸百会、大椎、曲池、合谷、中冲、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冲、十宣等。口?者,灸听会、地仓、颊车、下关、太阳、廉泉、合谷等。左?灸其右,右?灸其左。言謇者,灸风府、哑门、通里、合谷、太冲、廉泉、神堂、心俞、肾俞、肺俞、厥阴俞等。麻木者,灸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风市、委中、太冲、太溪、昆仑、肝俞、肺俞等。偏瘫者,灸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太冲等。虚弱者,灸陶道、身柱、命门、肺俞、脾俞、肾俞、膏俞、气海、关元、百会、足三里等。郁滞者,灸膻中、期门、内关、蠡沟、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劳宫、涌泉、肝俞、脾俞等。操作方法 艾条灸法分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灸法。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艾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使病人有温热感而无灼痛,灸至皮肤稍起红晕为止,一般每穴灸5分钟左右。回旋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皮肤保持五分至一寸的距离,平行往返回旋熏灸,每穴灸10分钟左右。雀啄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上,而象雀啄状,忽近忽远的上下移动,每穴可灸15分钟左右。
注意事项 用艾条施灸的过程中,当艾条积灰多时,应离开人体吹去浮灰再灸,防止火星灼伤皮肤。过饥过饱及醉酒者,不宜施灸。外感、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临近面部五官、动脉的穴位,不宜施灸。
(五)推拿按摩康复疗法此康复疗法主要是依靠治者的双手,根据不同的中风症候,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表面的不同部位,进行康复治疗。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主要有推法、滚法、揉法、摩法、擦法、抖法、运法、振法、指按法、掌按法、指压法、掌压法、掐法、揑法、拿法、捻法、拍法、拨法、击法、叩法、摇法、扳法、拔伸法等,针对不同的体表部位,应采取适当的手法。一般先用揉、摩、运、滚法,使康复对象适应后,再用推、拿、点、拨法,最后以揉、摩手法结束。中风后常采用该康复疗法协助肢体瘫痪的康复。 1.中风后肢体瘫痪:患者自然平卧,手法由轻而重,上肢穴位常选缺盆、肩贞、肩髎、曲池、少海、手三里、合谷等穴,下肢取环跳、风市、巨髎、足三里、血海、委中等穴。1次/日,10天为一疗程,一般需3个月疗程。(杨鑫炎经验) 2.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所致关节挛缩:用点按法,取关节挛缩局部周围的穴位,在点按的基础上进行关节活动。动作忌粗暴,活动关节宜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王洪忠经验) 另外,使用点穴康复手法,对中风病的康复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其主要是以点按为主要手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解痉、补虚强身及平衡阴阳等功效。操作方法如下: 上肢瘫换者,掐指甲根、指关节;下肢瘫痪着,掐趾甲根、趾关节,各3—5遍。患肢痉挛者,应由轻到重地掐患肢、指(趾)甲根、指(趾)关节部。肌肉萎缩、食欲差及体弱者,在胸腹部施拍打法。伴足外翻者,连续按拨阳交上、胫中、阳陵泉,重点为小腿内侧刺激线,每次治疗结束前施以轻点患肢刺激线的缓解手法2—3遍。足内翻者,连续按拨腓下、丰隆、三里下,重点为小腿外侧刺激线,配合按压足背法。膝关节痉挛者,用整膝法整膝整形,重点按拨腹前、腹后及小腿后3条刺激线。
(六) 拔罐康复治疗法指在康复中风者的一定腧穴或某些特定部位上拔罐,使之产生刺激,以造成瘀血外流或局部充血,从而达到一定疗效的康复的目的。 主要有疏筋通络、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散风祛寒、除湿等作用,尤适宜中风后半身不遂,肌肉痉挛疼痛,口眼?斜诸症。拔罐方法主要有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针罐法、刺络拔罐法。 1.半身不遂者,特别是患侧肌张力增高,形成拘挛性瘫痪者,可在患肢的一些重点穴位如肩髃、肩髎、臂臑、曲池、环跳、阳陵泉、丘墟穴拔罐或刺络拔罐。 2.中枢性面瘫或口歪者,可于牵正、地仓 、下关、颊车等穴处施以拔罐法。 3.对于中风后自发性疼痛,用赐福拔罐法取得良好的康复疗法。选穴:肩髃、肩贞、中府、曲池、外关、大肠俞、风市、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根据其疼痛部位不同,选择上述不同的腧穴,分别取直径为60mm、50mm、80mm三种罐。拔罐前,先在选定部位上用水涂湿,术者或患者自己用手按捏拔罐的顶部或将罐壁捏高,使罐体变形,使罐内顶部的特制永磁体捏聚或是浮在腧穴位置上,在拔罐过程中,为了增强拔罐的刺激作用,可不断轻轻按捏罐壁,可提高疗效。1次/日,10—15min/次。(王丽平经验) 资料来源:韩振廷.中风辨证论治.中医古籍出版社. 张介眉,陈国华.脑卒中康复指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赵扬,谢英彪.中风简便自疗.人民军医出版社. 孙光荣.中风康复研究.中医古籍出版社. 管阳太.中风患者必读.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