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损伤的预防
体育运动过程中受到机械性和物理性方面因素所造成的伤害,称为运动性损伤。运动损伤分类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度运动性损伤。体育运动中经常会遇到,所以了解运动性损伤的原因和特点及处理,可指导我们安全地进行体育锻炼,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运动性损伤的发生。对于严重的损伤,可为转送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创造条件。运动性损伤的原因
造成运动性损伤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有:
1、思想麻痹大意
这是出现运动性损伤的主观因素,其中包括认识不足,放松警惕;运动前不检查器械;好奇好胜,盲目或冒失地进行运动。
2、准备活动不当
没有根据专项运动的特点进行准备活动,使机体未能进入工作状态;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较差而致伤。
3、缺乏运动经验与自我保护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当出现意外情况时不知道如可处理,心慌失措或者缺乏自我保护的经验是造成损伤的原因之一。
4、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技术动作不正确,往往造成局部受力过大或身体失去平衡和控制,从而造成损伤。
5、体育锻炼的计划安排不合理
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安排过大,尤其是局部负担过重,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6、组织安排不严密
因场地、器材、时间安排不合理出现拥挤混乱发生意外事故。
7、运动环境不好
运动场地狭窄、不平整,有行人及车辆过往;器械安装不坚固,位置不恰当;运动时服装或鞋不合适;气温或光线不良都可能造成伤害。
运动损伤的预防
为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避免伤害事故,保证教学、训练和比赛正常进行,首要任务是做好预防工作。根据产生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提出下列预防原则和要求;
(1)克服麻痹思想,提高安全运动的意识。
(2)适当安排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防止局部肌肉过度疲劳。
(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以及个体情况和气象条件而定,要充分且有针对性,做到一般性与专门性相结合。
(4)加强保护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摔倒时,应立即屈肘低头,团身滚动,切不可以直臂或肘部撑地。由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注意屈膝、弯腰,两臂自然张开,以利缓冲和保持身体平衡。
(5)加强医务监督,注意场地器械的检查和管理,严格实施场地、器械的安全检查,及时维修与保养,禁止穿不合适的服装和又圭进行活动。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1、肌肉酸痛
(1)原因和征象:这种现条是普遍的,在一次运动负荷较大的锻炼以后,或是隔了较长时间未锻炼,刚恢复锻炼之后,就会产生肌肉酸痛。这种酸痛一般发生在锻炼后一到两天,所以又称肌肉延迟性酸痛。研究表明,大负荷肌肉离心收缩比向心收缩更容易引起肌肉酸痛。引起肌肉酸痛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主要有如下两种解释肌肉酸痛的假说:①损伤假说:损伤假说是由霍夫(Hough,1902)提出的。他认为,未受训练的肌肉参加长时间工作可导致损伤,肌肉酸痛是肌肉内部结构损伤所致,包括肌纤维损伤和结缔组织损伤。②痉挛假说:迪夫瑞斯(Devries,1966)认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由局部运动单位的强上性痉挛所致。运动造成肌肉局部缺血,引起一些致痛物质(P物质)的产生,当致痛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刺激肌肉内的痛觉神经末梢,引起疼痛,疼痛又反射性的引起痉挛,痉挛又进一步使局部缺血加剧而形成恶性循环。
(2)处置和预防:
①处置。如果是轻微的酸痛,可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按摩和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过程,这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对较严重的酸痛除用上述方法外,还可利用针灸、电疗和口服维生素C等手段,这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作用。
②预防。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健康状况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锻炼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集中练习身体某一部位,以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锻炼后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从而避免酸痛的发生。
2、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使肌肉变得坚硬,失去活动能力。运动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后面的腓肠肌,其次是足屈拇肌和屈趾肌等。
(1)原因和征象: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若准备活动未做充分,肌肉受到寒冷刺激后,兴奋性增高,很容易引起肌肉痉挛;夏季,如果参加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身体将大量排汗,体内盐分丧失过多,也可引起痉挛;在锻炼或比赛中肌肉过快地连续收缩,放松时间太短,以致收缩与放松不能协调的交替,也能引起痉挛。另外,身体疲劳可以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特别是在局部肌肉疲劳的情况下做一些突然紧张用力的动作,有时也可引起肌肉痉挛。
(2)处置和预防:
①处置:牵引痉挛的肌肉,一般即可使之缓解。例如腓肠肌痉挛,可伸直膝关节,用力将足尖勾起,不可用暴力。此外,还可配合局部按摩,促使痉挛缓解。
②预防: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和耐久力。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冬季锻炼要注意保暖,夏季长时间运动要注意补充盐分;疲劳和饥饿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3、肌肉挫伤
肌肉挫伤是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引起的闭合性损伤。
(1)原因和征象:运动时互相冲撞,或身体某部碰在器械上,皆可发生局部挫伤。单纯挫伤(即无合并症)仅在伤部出现疼痛、肿胀,局部皮肤青紫、压痛、功能障碍等。
(2)处置和预防:
①处置:在24h内冷敷或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或外敷中药。24h后进行按摩或理疗。如果怀疑有其他组织器官损伤并出现休克症状,应立即抗休克处理并送往医院进行急救。
②预防:锻炼、比赛时,穿戴保护装置,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禁止粗暴动作。
4、肌肉拉伤
(1)原因和征象:肌肉拉伤是因肌肉过度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所引起的肌肉损伤。当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的弹性、力量差;疲劳或负荷过度,协调性下降;技术动作不正确等都可能引起肌肉拉伤。损伤后伤处肿胀、有压痛,肌肉紧张或痉挛,触之发硬,出现功能障碍。严重的肌肉拉伤可导致肌肉撕裂。
(2)处置和预防:
①处置:轻者可即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使受伤肌肉置于放松位置。24h后可在伤部或伤部周围施行按摩和理疗。如果肌肉已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应局部加压包扎,固定患肢后,立即送医院手术缝合。
②预防: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在训练中应加强易伤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使屈肌和伸肌的力量达到相对平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纠正和改进动作和技术上的缺点。
5、踝关节扭伤
(1)原因和征象:踝关节扭伤是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它是因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而导致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受损。场地不平坦或跳起落地时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这类损伤。伤后踝关节内侧或外侧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导致行走困难或跛行;重者有皮下淤血且局部压痛明显,踝关节被动内、外翻,疼痛加重。若韧带完全断裂者,则踝关节稳定性差或活动异常。
(2)处置和预防:
①处置:伤后立即给予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固定休息。重者将损伤部位固定,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关节、韧带。
②预防: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检查场地设施,培养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足踝部的肌肉力量和踝关节的稳定性、协调性。对易伤者,锻炼和比赛时应扎保护带。
6、手指挫伤
(1)原因和征象:手指挫伤常发生在篮球接球、排球传球、拦网手型不正确时。手指挫伤可引起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或伸指、屈指肌腱损伤。
(2)处置:指关节侧副韧带轻度损伤时,在手指伸直位做挫伤关节远端的侧扳时会出现疼痛,但没有松动或“开口”感。处理时,可用约1㎝宽的胶布将伤指与其旁边的未受伤手指固定在一起即可。如关节侧副韧带断裂,关节不能伸直或有畸形,肌腱断裂或撕脱骨折,关节脱位则应到医院接受治疗。
8、半月板损伤
(1)原因和征象:半月板是人体膝关节内的两块软骨,它位于胫骨平台与股骨髁之间,起着加深关节窝、充填关节间隙使关节稳定、缓冲股骨与胫骨间的撞击力的作用。引起半月板损伤的主要动作是膝关节在小中股骨旋转的同时做屈伸运动。
(2)处置:半月板损伤应立即固定膝关节,到就近医院接受治疗。
9、骨折及骨折的处理
(1)原因和征象:运动中,身体某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撞击时,使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造成骨折。骨折可分为闭合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两种:前者皮肤完整,较易治疗;后者皮肤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容易发生感染,较难治疗。运动中发生 骨折多为闭合性骨折,它是严重的损伤之一,但是比较少见。骨折发生后,患处立即出现肿胀,皮下淤血,有剧烈疼痛;肢体失去正常功能,有时骨折部位发生变形,移动时可听到骨磨擦音。
(2)处理:骨折时,用夹板、绷带把折断部位止血再包扎固定,使伤部不能活动,称为临时固定,立即送往医院进相对应的处理。
10、脑震荡
脑震荡是脑损伤中最轻而又较多见的一种,是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普遍震荡后引起的意识和功能的一时性障碍,不久即可恢复,多元明显的解剖病理改变。
(1)病因:头部受到外力的打击是发生脑震荡的原因。在体育活动中,头部受到足球、棒球等打击或头部撞击器械、地面,都可发生脑震荡。
(2)症状: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但一般都较轻,有时会发生意识暂时丧失(昏迷)或神志恍惚等情况。意识障碍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秒钟,长则几分钟乃至20~30min不等。在意识丧失时,呼吸表浅,脉率稍缓,肌肉松驰,瞳孔稍大但对称,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患者出现逆行性健忘,即意识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时的情况及受伤的经过,但对受伤以前的事情能清楚地回忆。头痛、头晕的症状在伤后数日内较明显,以后逐渐减轻;情绪紧张、活动头部或变换体位时,症状都可加重。恶心、呕吐等现象在伤后数天内多可消失。此外,还可能出现情绪不稳、易激动、不耐烦、注意力不集中和耳鸣、心悸、多汗、失眠等一系列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3)处理:应立即送往就近的医院,在转送医院时,伤员要平卧,头部两侧要用枕头或衣服垫起使之固定,避免颠簸振动。意识不清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可使伤员侧卧,以防止呕吐物及入气管或舌头后坠而发生窒息,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11、关节脱位(脱臼)
(1)原因与征象:因受外力作用,使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叫关节脱位,又称脱臼。关节脱位可分为完全脱位和半脱位(或称错位)两种。运动中发生的关节脱位,常出现畸形,与健肢对比不对称,因软组织损伤而出现炎症反应,局部疼痛、压痛和关节肿胀,并失去正常活动功能,甚至发生肌肉痉挛等现象。
(2)处置与预防:
①处置:用长度和宽度相称的夹板固定伤肢。如果没有夹板,可将伤肢固定在自己的躯干或健肢上,防止震动,随后及时送医院治疗。
②预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关节四周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以提高关节的稳固性。
纠正和改进动作和技术上的缺点。对易脱位的关节,在锻炼和比赛时应扎保护带。 学习一下!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