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预防,从高危儿抓起!
据统计,中国现有六百万脑瘫患者,其中十二岁以下脑瘫儿童有一百七十八万人,每年新增脑瘫病例四至五万人。74.62%的患者出生在贫困地区,约有65%以上脑瘫患儿因为贫困未能接受正规治疗,导致我国现有脑瘫患儿致残率约为47%。 过去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但多年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除极严重者外,均可以治愈或恢复正常。 高危儿指在胎儿期、分娩期、新生儿期具有各种可能导致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儿。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早期监测、随访管理、必要时给予早期干预十分重要。早期治疗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脑组织在婴儿早期(0—6个月)尤其是在新生儿期尚未发育成熟,还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而脑损伤也处于初期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所以这一时期的可塑性很大,代偿能力强,恢复能力强。在这一时期及时治疗,可得到最佳治疗效果。如错过早期这个最佳治疗时期孩子的治疗会大大折扣,由于继发性变性等原因,可发生肢体挛缩及变形,可使异常姿势固定化,这就会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在高危儿中,有近一半的患者是足月或近足月儿。尽管引起脑瘫的危险因素迄今都不甚明了,但近期研究表明,这可能与绒毛膜羊膜炎(包裹胎儿的薄膜发生的一种炎症)有关。对于足月儿来说,预防绒毛膜羊膜炎成了预防脑瘫的关键。 妈妈们注意了! 出生后第一个月:若婴儿仰卧时双下肢僵直,被动屈曲和外展困难,头颈伸直,肩臂回缩,双臂外展,这些都提示家长注意脑瘫。大多数脑瘫婴儿在新生儿期并不出现痉挛的体征,而以不同程度的肌张力低下为多。 3个月以后:如果小孩两手握拳,拇指紧握在手掌中时,一只手能张开而另一只手则紧握,同时俯卧位时表现为抬头困难,这些都能提示注意脑性瘫痪存在。6个月以内是认识脑性瘫痪最困难的时期,若有迹象,应速找专科医生检查。 7~8个月以后:不会爬,不会坐,这是脑性瘫患儿最常见的症状。 1岁时:宝宝如果常用一只手去拿东西,而且表现不对称自主运动,这提示有脑瘫表现。 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治疗。 辅助相关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来结合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脑瘫患儿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
需要做哪些检查?要注意些什么呢 ?
页:
[1]